• 《人类简史》
    想象一家公司,不发薪水,但员工无数 《人类简史》这本书在第一节谈论认知革命时,提到了很多很有趣的说法。在剖析人类从动物成为上帝的过程中,书里写了很多通俗易懂的理论,来解释为什么是人这种动物最终站在了地球食物链的顶端,而不是猫、狗或者豹子。 更有趣的地方在于,经过几万年的进化,这些深藏于原始人类骨子里的理论,在现代社会里似乎仍然发挥着作用。你会发现,现代社会里的很多现象,很多困扰不解的问题,其实在源头上都可以找到原因。 今天我想尝试用《人类简史》里的这些理论,讨论下现代企业和公司在组织架构上容易遇到困难和问题的原因,顺便提出一种关于互联网里 “没有薪水但员工无数的公司” 的构想。这篇文章的前戏略有点长,请耐心阅读。 “八卦理论” 几万年前,我们的祖辈,在阴暗湿冷的洞穴里,或许就已习得了足够支撑现代社会各个组织架构的技能。这项技能不是人们常说的 “制造工具”,而是 “语言”。 虽然有很多动物也有自己的语言,但人类的语言是最为独特的,因为人类会使用语言来谈论虚拟的事物。 人类的语言不是唯一一种有声语言。青猴在遇到危险时会向同伴发出警告信号,比如狮子来了。但人类的语言除了表达狮子、树、河流这类实质性的信息,还可以用来谈论虚拟的事物,谈论群里其他人的关系、性格、特点、爱好等等——这种 “八卦” 的能力是其他动物语言所没有的。 正是因为人类语言具有 “八卦” 的能力,人比其他动物更擅长群居,更容易产生社会组织。想象一下,如果你要和部落里的几个人一起干一件事情,能不能互相八卦其他人的信息,甚至在一起说别人的坏话,往往决定了你们之间关系的亲密度,以及能否合作去完成这件事情。 有研究表明,这种八卦能力的有效范围在 150 人内。 也就是说,当任何一个组织,人数控制在 150 人以内,组织内部的成员是可以自治的。靠着能追溯到远古的八卦能力,人与人能够有效的交换信息,组织内部的信息流通是顺畅的,因此不太需要借助规范和机制做管理,组织同样能很好的运转起来。 一旦组织的成员人数超过 150 人,人与人无法完全 “八卦” 到组织内部的信息,存在信息不透明,每个成员对组织没有完整的认知,因此组织就是不稳定的结构。这时候,就需要借助一定的规范和机制进行管理了。小到学校,大到国家,都遵循着这一原理。 150 人是一个阈值。在科技界的创业公司里,这一点表现得特别明显。创业公司通常是一个高速发展的过程,人员扩张的增长速度往往会超过很多创始人的预料。而在 150 人前,创始人通常只需要专注在 3 件事上:业务、融资以及如何再招进牛逼的人;在 150 人之后,创始人就需要开始思考如何在现有基础上更好的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让团队向着同一个方向走。这时通常会制定各类规范制度 KPI 等等,借助外力进行管理。 这件事挺不容易的,因此很多创始人都会倾向于保持小团队的规模,甚至在公司变大后怀念最初的小团队作战模式。但可能很多人没想到的是,你的团队超过 150 人后还能不能自主运转,这一点早在几万年前就已经由人类祖先的八卦能力决定好了。 反过来想,这一点能给我们的启发是,当你的团队还控制在 150 人内时,创始人需要尽可能的保证团队里每个人信息流通,充分创造可以 “八卦” 的环境。比如,过多部门的设置可能在公司初创期就不会是个好主意;封闭性办公室的设计容易隔断各部门的交流空间,开放办公可能会是个更好的选择。 “讲故事理论” 从前面可以看出,八卦的影响力是很有限的,只能辐射 150 人的范围。所以在原始社会里,人类要组织更大的群体进行活动,仅仅靠八卦是不够的。智人能进行跨部落的大型的巨兽围捕活动,如果仅仅只靠小范围圈子里的 “熟人”,无法集合其他领地外的陌生人进行合作,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 远古人类之所以能集结陌生人进行大规模的活动,除了八卦能力,还有另一种更厉害的技能,就是 “讲故事” 的能力。人类可以虚构出一个故事,并且让其他人相信这个故事。借助一个共同的故事,陌生人可以产生信任、进行合作,人类在陌生群体间也就有了无形的组织能力。 这项技能的力量,无疑要比八卦能力大得多。举个例子说明这一点。 借助讲故事的能力,人类产生了贸易活动。考古学家在智人的洞穴里发现了属于其他遥远地区的物品的痕迹,推测出智人之间很可能存在贸易活动。一群智人是老练的水手,他们渡过海岸,与当地的智人进行物品交换。而贸易双方要进行交易,需要借助第三方提供信任感。这个第三方就是智人虚构出的 “故事”,可能是双方共同相信的部落守护神、传说中的祖先或者动物图腾等等。 现代社会里的全球外贸交易,本质上是人们共同相信一个叫美元的故事。我们相信美元、联邦储蓄银行、企业商标这些虚拟实体。而在这样共同相信的基础上,双方产生信任感,进行交易活动。 除了宗教、美元,这来的 “故事” 还可以是国家、法律、有限公司、人权、价值观等等。但最关键的地方其实并不在于讲出一个故事,而在于让其他人愿意相信这个故事。 科技界有一些业内熟知的名字正好很擅长讲出让其他人相信的故事。 乔布斯拥有强大的气场,称为 “现实扭曲力场”(Reality Distortion Field)。他总能用口若悬河的表述扭曲事实以达到目标,这种视听混淆能力一定程度上也是讲故事并让其他人愿意相信的能力。 今天的苹果,或许是所有果粉的一个集体想象。在消费者为 iPhone 纳信仰税时,乔布斯可以说是最早讲出这个集体想象故事的人。这个故事可能是手机工业设计的美学、用户体验的极致追求等等。乔布斯让苹果团队相信这个故事,然后组织团队最终成功把这件事做了出来,再用商业的方式,让果粉和整个手机产业也逐渐相信这个故事。特斯拉创始人 Elon Musk 是另一个和乔布斯类似的人。 国内的科技圈也有这样的例子。罗永浩,同样是做手机的,同样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唯一不同的可能是在最终产品上,锤子手机还没有让这个关于偏执和设计的故事得到足够多的人的信服。但不可否认的是,罗永浩至少借这样一个故事,得到了国内一流的设计团队。 相比之下,如果你是一个初创公司的创始人,你有这种讲故事并让团队里的其他人相信的能力吗?这个故事可能是公司使命、公司文化或者产品的价值观。如果没有的话,你的团队可能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团结能干。因为你的故事没法产生一个粘性足够稳定的组织,让这个组织朝着一个统一明确又令人信服的方向用力前进。 互联网让人更容易相信故事 原始人类早早掌握的这种讲故事的能力,在互联网时代似乎呈现出更大的力量。 这里的逻辑很容易理解:既然最关键的地方并不在于讲出一个故事,而在于让其他人愿意相信这个故事,那么,互联网时代人们显然是更容易去相信一个故事的。因为互联网本质上改变的是信息传播的方式。而更优质的传媒能力,更大的传播影响力,会让原本一个不容易让人相信的故事有获得更多信徒的可能性。 抛开乔布斯和罗永浩,互联网界有另外两款产品是绝佳的例子:维基百科和知乎。 我一直有种好玩的看法,维基百科对标的是几百年前皇宫里修历史条目这样的组织和部门。不同的是,皇上用中心化的权力集结一群固定的人来完成这样一项工作,而维基百科借助互联网,让人人都可以并且愿意参与到修订知识百科词条的工作中。 这种去中心化的众包力量当然比中心化组织生产的力量来得强得多。但问题也随之产生。你如何让成百上千散落在世界各地的陌生人们,愿意共同来维护这样一个庞大的知识库? 答案是,讲出一个令所有人都愿意相信的故事,用这个故事建立协作的基础。维基百科讲的这个故事,是关于知识共享、为全人类提供自由的百科全书的价值观。这个价值观最终吸引了成千上万有能力编辑词条的人们,共同参与到知识库的维护工作中。剩下的事情,无非是设计相应的产品特性,让人们协作时更顺手罢了。 相较于维基百科,知乎讲的故事更多的是关于知识的分享。尽管这故事最开始还是从 Quora 那抄来的,但发展至今,知乎已经成为了国内社区里信息价值和知识密度最高的一款产品。更有意思的是,知乎甚至像是一个新媒体。所有新闻热点都有可能在这个社区里得到丰富而全面的多角度解读。 最明显的一点,如今大部分科技媒体的文章在质量和速度上,都很难匹敌这样一个问答社区。对同一个事件,可能看完知乎上的一系列问答都清楚了,传统科技媒体生产的文章反倒没有了阅读的必要。而知乎之所以能拥有这种力量,是因为社区里生产内容的人员来自于成千上百的去中心化的个体,而且这些人往往是在某个领域里拥有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大拿,不是普通的媒体记者可以相比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把知乎这款产品当做一家媒体公司来看,你会有这样一个惊人的发现:知乎是全中国拥有最多 “员工” 的一家媒体,同时这些 “员工” 的内容生产能力不逊于传统媒体机构里任何一位记者。并且,知乎不用组织员工生产内容,员工本身没有 KPI,都是自觉参与工作——最后,知乎还不用向这些员工支付任何的薪水! 也许,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集体想象 知乎这个例子很好的说明了,远古时代里人类组织陌生人进行大规模活动的能力,在互联网时代有了更明显的进步。互联网给这种能力实现了放大效果。 至于互联网为什么能有这种效果,很有可能是因为,改变信息传播方式的互联网拥有更优质的传媒能力和更大的传播影响力。而人类骨子里是通过 “共同构想一个故事,并让所有人相信这个故事” 的方式去达成组织陌生人进行大规模活动的目的的,互联网的传媒能力能为这个故事提供更好的传播效果,让更多的人成为故事的信徒。 当然,这只是其中的一种可能。也许,真正的原因是,互联网已经成为了现代人类共同相信的一个故事? 我们相信互联网上的分享和互动,相信大 V、相信粉丝、相信点赞、相信转发、相信微信公众号……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互联网这样一个集体想象,也许会产生更多奇怪的反传统的 “公司组织”。人类群体之间的大规模协作活动,可能也会跟着产生越来越多新鲜而又力量十足的模式。 注:题图为电影《搏击俱乐部》。电影中,主人公极度痛恨工业时代人们被物质奴役的生活,最终依靠另一番人格,组织起了一个神秘的地下搏击组织,带领成千数百的人在城市中实行扰乱秩序的破坏行动。 来源:36氪,作者:Retric,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41852.html
    《人类简史》
    2016年01月0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