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软
国内主流HCM/eHR厂商点评(三):东软
【文章来源:张月强】
IT行业中,外企中最会做中国人生意的当属IBM,内资企业中最会做中国人生意的当属东软。
起家于教育部大学东北分校,又有早些年的阿尔派远亲,与各地政府大手笔投入合建软件园、合作医疗平台,背靠高校资源四处开花建设软件学院……这一系列目不暇接的动作,相比于用友和金蝶的张扬,却经常被人忽视,以至于再次诠释了老祖宗“闷声发大财”的优良传统,年底清账,一不小心又远超“亚太本土最大”那位好几倍。
洋出身,土家底
东软的e-HR名叫“慧鼎”,一个很奇怪、很容易让人遗忘、也很容易让人念错的名字。不同于国内的大多数厂商,东软e-HR有个很洋气的名字“TalentBase”。取这个名字跟翰威特的合作应该是密不可分的。
提到东软,背后有个翰威特不得不提。翰威特是当初东软集团内部HR管理咨询服务商,为东软集团制定了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基础,在此应用架构基础上,东软完成了早期的系统开发和建设,并推向市场。单凭这点,东软作为后来者能够快速站稳脚跟,在纷繁复杂的市场谋得一席之地。
东软与翰威特的合作,据传有排他性约束和利益共同体协议,早期经常以共同面对客户出现,翰威特的外资和咨询背景、东软的务实和技术功底,着实让不少客户意乱情迷。后期与翰威特的合作有所减弱,但是尝到了甜头的东软并没有停止与第三方“中介”联手的脚步,转头与大易走的越来越近,并且切实享受到了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大批量客户的收益。用友在2009年曾尝试拆散翰威特与东软的合作,但对外企生态圈子的不了解以及东软排他性协议的约束,到最后只留下些无关痛痒的PPT而已。
客观分析,东软虽有“挟洋自重”之嫌,但是东软的打法却是“洋枪土炮”齐上阵,通过丰富的资本运作手段、强大的政府关系资源和噱头丰富的“战略合作”,迅速占领了高端市场,尤其是军工、烟草、金融、医药等行业。特别是军工和烟草领域,成为支撑东软盈利的重要宝矿。
项目化还是产品化的艰难选择
东软e-HR在大项目上攻城拔寨的同时,也受限于糟糕的技术平台和产品稳定性,迟迟不能上线交付,薪酬无法准确计算等被动因素,导致大多项目仅仅在集团总部层面勉强使用起来,以至于包括中国银行在内的不少客户的下属机构实在等不及了,转而选择其他软件。到最后,东软成了得势不得分那位了。
同时,用友金蝶等竞争对手虽然在大项目上鲜有建树,但是在快速交付的中等规模项目上屡有斩获且利润颇丰,市场占有率也在不断攀升。这点让东软煞是眼红,须知,东软项目化的交付,一方面拖累了资源,一方面也让项目走向失控,很难形成规模化交付和持续化发展。
东软尝试从奇正、用友、宏景世纪等厂商引入人才推动产品化发展,也把富有明显研发特色的彭成宝换掉代之以营销出身的祖凌宇,试图摸索产品化之路。但东软传统的项目思维、中层骨干的项目化交付桎梏、销售模式注定了走产品化之路对于东软来说是水中捞月的事情。到最后面对客户的压力,不得不继续扑上大量资源和人才,赢得了客户的苦劳认可,却输了丰厚的利润和功劳的肯定。
但是,产品化和行业化之路是必然选择,东软引入的这些专职的e-HR销售精英、市场经理虽然随着销售总监赵晓光的离开也陆续选择了离开,但是还是留下了不少可以继续发扬的思维冲击。
未来在哪里?
东软不缺平台和方向,前有刘积仁老师的战略方向,中有各大行业事业部或专业子公司如狼似虎的冲击,后有各大区的销售覆盖,东软想做些事情会非常容易。与各园区政府的云计算合作,能够提供东软赖以壮大的现金流和品牌形象;与各高校和地方的软件园项目合作,不仅仅跑马圈地,还为后续发展储备了大量人才。重要的是东软的e-HR从业人员是否具备整合东软集团内部资源的意识和能力,将小富即安的一个小团队,壮大为集团内部一个利润增长点?
同时,各厂商都在“云”,东软的云是否能够与这些云有效嫁接,现有客户的包袱和未发掘矿藏能否合理化解,都是个巨大的未知数。
注:本系列只讨论e-HR,因此本文不涉及东软档案管理系统和在线学习系统等其软件事业部需要经营的产品。
-
东软
东软刘积仁:忽略了数据,你就没戏了
【文章来源:钛媒体】
2014中国绿公司年会“改变的年代:现实与远见”于20日至22日在广西南宁举行。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刘积仁在分论坛《“大数据”时代的新商机》上发言表示,大数据来自于跨越了某一个行业的界限的时候,使得这个数据的价值更加大。一个人天天到酒吧的信息和到医院彩超做了肝的扫描的信息结合在一起,是可以判定出他肝的问题是喝酒造成的,还是别的问题造成的。
他还表示,最近这几年,是人类历史上用最低的成本可以获取数据的时代。这种低成本导致了,加上行业之间的数据如果界限被打破,可以精准到人的性别、年龄、消费行为,过去和未来,通过大数据能算准客户的消费行为。
以下为刘积仁发言实录:
刘积仁:首先大数据和经营之间的关系。第一个,肯定是它创造价值,我们利用数据创造价值,这是所有企业现在充分的认识到的。
创造过程中有个特点,是我们在这个时代可能是前所未有的。第一个就是它的准确性,当你通过这些数据的分析能够准确的识别目标,包括谁是你的客户,客户的属性,是男的还是女的,今天买什么,明天可能买什么,过去消费习惯等等这些数据如果你都能获得了,当然为你很快、很准确的掌握客户十分重要。
如果你看一个客户买了一个飞机票,信用卡支付,如果看到他在法国定了一家酒店,昨天在哪买了一个包,可以判定这个人可能是旅行者,是度假者。这是一件事。
大数据不是大,是有意义的意思,当你获得更多有意义的数据,大的数据,这是判断基础。第二个基础,当这些数据来自于跨越了某一个行业的界限的时候,使得这个数据的价值更加大,一个人天天到酒吧的信息和到医院彩超做了肝的扫描的信息结合在一起,是可以判定出他肝的问题是喝酒造成的还是别的问题。
这个关联性,往往现在很多数据都是孤岛,当这些数据关联越来越联系起来的时候,这个问题就使得我们的判断更加准确。
另外,今天的数据结构上越来越复杂,过去看到的数据是短信等等,今天的数据有短信、微信、影像、声音,有什么样的技术能把所有的数据拿出来综合计算,来获取信息,我们叫数据的融合,这种融合的过程使你的判断也会变得越来越准。
另外,也是在最近发生的,最近这几年,是人类历史上用最低的成本可以获取数据的时代,还有一个特点,每个人主动的贡献数据的时代。这个事很多人不认同,我对数据不是主动的控制,肯定是别人给我收集的,你就不用信用卡,不拿手机,不用导航,不跟人家打电话,别在网上发微博,把所有东西都关了,就不是你的贡献者,只要你开了,一定是贡献者。
这是在社会平台上,个人主动暴露信息的行为,已经变成了一种交易,也就是说为了获得某种便利的时候,主动的把你的信息拿过来,包括今天的东西也便宜,所有这些东西导致大数据才有可能。
过去做数据收集的成本相当高,比如过去搞人口调查数据,搞交通信息,在马路上安传感器,马路底下埋着传感器看看过了多少车,现在只要开着车,把电讯的信号拿过来,就知道哪条马路上有多少车开,只要是开车的人,有手机的,现在每个人都有。
这种低成本导致了,加上行业之间的数据如果界限被打破,可以精准到人的性别、年龄、消费行为,过去和未来,通过大数据能算准客户的消费行为。
当然,企业就是要了解客户,了解了它,你就知道卖给它什么,今天卖给它什么,明天卖给它什么。另外,做技术的公司这几年在主动在设定一些获取信息的,我不能叫做陷阱,吸引大家用,今天卖给你个东西,买完之后,马上底下给你一些打折的,让你看一看,你只要一浏览,马上就贡献你的行为了,可以知道你喜爱什么。
如果能做一家公司,它对数据敏感了,对它的创造价值的大数据机会掌握了,就应该把大数据当做销售的手段。低成本,就是节省钱的手段,是你能够用最短的时间,快速的收取客户群体的手段,还有一个奇妙的,将来你一定能够把你的客户分类成十分精整的类别,他是什么样的人,花多少钱,这些如果能掌握清楚,对企业有极大的好处。
忽略了数据,就忽略了成本,忽略了速度,忽略了精准,当然你也就没戏了。(凤凰科技)
扫一扫 加微信
hrtech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