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变现
重磅:LinkedIn全球上线技能评估服务,让你的求职更精准,也使LinkedIn更多机会变现!
LinkedIn,工作世界的社交网络服务,今天正在揭开其最新的努力,为其用户提供更好的工具来展示他们的专业自我,并使平台上的招聘过程更加有效。
它现在将提供一项名为技能评估的新功能:用户可以通过简短的多项选择测试来验证他们在计算机语言,软件包和其他工作相关技能等领域的知识。
该功能目前正在全球推出。然而,虽然提供技能评估作为早期有限测试版的一部分,LinkedIn告诉我们,在整个平台上进行了200万次测试并应用。这表明整个服务可能是一个非常受欢迎且需要的功能。
首先是英语测试,涵盖了大约75种不同的技能,所有这些都是免费的,但该计划,其人才解决方案部门的集团产品经理Emrecan Dogan表示,该计划将在不久的将来“大幅提升”,都添加了不同的语言和更多的测试区域。
(旁注:Dogan加入LinkedIn时,他的公司ScoreBeyond 去年被LinkedIn悄然收购 .RikeBeyond是一个在线测试服务,帮助学生准备大学入学考试。鉴于LinkedIn努力接近年轻用户 - 再次,部分原因是竞争压力 - 我怀疑这是LinkedIn可能希望长期扩展此评估工具的一个领域,如果它起飞的话。)
技能评估工具即将迎来LinkedIn的重要时刻。
这家微软拥有的公司现在拥有全球近6.5亿人使用其社交网络工具相互联系以达到专业目的,最常见的是链接新朋友,谈论工作或找工作。
在推出其产品时,这将带来令人着迷且利润丰厚的规模经济。但它也带来了一个重大缺点:平台越大,跟踪和验证每个人的详细信息就越困难。技能评估成为至少能够在特定领域验证某些人的技能的一种方式,并且该信息开始用于平台上的其他渠道和产品。
这也是一项关键的竞争举措。该公司是迄今为止互联网上同类产品中最大的平台,但较小的竞争对手正在构建有趣的产品,以便在特定领域取得领先地位。例如,Triplebyte为那些希望聘请工程师的人们和寻找新角色的工程师创建了一个平台,通过工程师进行连接 - 是的 - 通过在线测试来衡量他们的技能并将他们与兼容的工作机会相匹配。Triplebyte专注于一个领域 - 软件工程 - 但模板是一个破坏性的模板,如果在其他垂直领域复制,可能会慢慢开始削弱LinkedIn的霸权。
其他更大的平台也在继续研究如何利用自己的社交图来提供与工作相关的网络服务。例如,Facebook已将电子学习纳入其自身的专业发展工作中,为其他类型的互动培训和评估奠定了基础。
这并不是LinkedIn第一次提出测试的想法,以帮助确定用户在其平台上的技能水平,尽管这些信息用于不同的目的。几年前,在印度,该公司开始在其平台上整合测试,以帮助向用户提供工作。这也不是该公司第一次致力于提高其技能和认可档案以使其更有用。
对实际技能的测试只是LinkedIn验证不足的一个领域。招聘的另一个大趋势是推动更多样化的劳动力。我们的想法是,传统上迄今为止用于评估人员的大量参数 - 大学就读的地方,或者人们已经工作过的地方 - 已经基本上削减了许多已经被剥夺权利的群体。
鉴于LinkedIn目前无法确定其平台上的人员何时来自少数族裔背景,技能评估 - 尤其是一个人的良好结果 - 可能有助于提升平衡,有利于廉价(如果不是积极的多样性集中招聘,那么)。
对于普通用户,用户可以选择进行技能评估并将其添加到您的个人资料中作为其个人资料的技能和认可区域中的按钮。
用户进行简短的测试 - 目前只有多种选择 - Dogan说这些测试是由已经与LinkedIn合作的专业领域专家创建的,例如为LinkedIn学习编写内容。
实际上,去年11月,该公司将LinkedIn Learning扩展到包括来自第三方提供商的内容和Q&A交互性,因此已经有大量工作可以作为这项新工作的一部分重新利用。
这些测试衡量您在特定领域的知识,如果您通过,您将获得一个徽章,您可以将其应用于您的个人资料页面,并可能向那些正在寻找具有您刚刚验证过的技能的人广播。(这是假设你没有作弊,让其他人为你做测试,或者在其他地方查找答案时接受测试。)如果你愿意,你可以选择不在其他任何地方分享信息。
如果你失败了,你有三个月的时间再等一次,并且在此期间,LinkedIn会利用这一时间向你推销其他内容:你将获得LinkedIn学习测试以提高你的技能。
对于那些通过的人来说,他们每年都需要重新进行测试以保证他们的徽章和证书。
在招聘人员方面,他们能够使用通过测试积累的数据,作为在寻找职位空缺候选人池时更好地过滤用户的方法。这在像LinkedIn这样的平台上是一个巨大的问题:虽然有一大群人在那里找到匹配的推动力,实际上可能会有太多,而且太多的挑战和时间很难弄明白谁是真正的适合特定角色。
另一个角度是技能被用于帮助LinkedIn货币化:那些投入工作广告的人现在可以购买专门针对具有通过评估验证的某些技能的人的广告。
现在存在的技能评估工具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编码测试都是多种选择,但这并不是现在有多少编码环境可以工作。(例如,三字节提供协作评估。)当然,技能只是人们如何适应特定工作环境的一个方面。(目前没有计划引入心理测量或类似的评估,Dogan说。)然而,这是一个有趣的开始,并且值得测试水域,因为在线招聘和连接专业人员的更有趣的变化继续激增。
图片来源:Twin Design / Shutterstock
以上AI翻译,仅供参考。
作者:Ingrid Lunden
文章来源:https://techcrunch.com/2019/09/17/linkedin-launches-skills-assessments-tests-that-let-you-beef-up-your-credentials-for-job-hunting/
-
变现
被唱衰太久的Evernote终于走上激进变现路,大象还能跑起来吗?
6月28日,笔记应用Evernote宣布对Evernote Plus(标准账户)和Evernote Premium(高级账户)两档付费服务涨价40%(中国版的印象笔记并未参与此次涨价),同时免费版依然可以继续使用,但限制了同时在线的设备不能超过2台。
无论你接不接受,Evernote目标很明确,那就是钱。
挨骂也要涨价
对于付费版涨价与限制免费用户,Evernote官方回应是在长期内提升Evernote的体验和生产力,付费版价格上涨对于 Evernote 持续加大在核心服务上的投资是必要的。
这要是放在几年前,坐拥大笔融资的Evernote完全可以对此嗤之以鼻。
从2007年成立到现在的10年间,Evernote完成了12次总计3亿美金的融资,2012年融资后估值突破了10亿美金成为第一批“独角兽”创业公司之一,那一年,Evernote注册用户数超过了3000万,融资总额超过了2.7亿美元,并被公认为将在未来几年内成功上市。
然而,四年之后,情况似乎并未达到预期,反而向着坏的方向发展。创始人出走,接连关闭应用,大幅裁员等一系列事件足以让Evernote元气大伤。外界纷纷预测Evernote这头独角兽迟早会倒下。据TechCrunch报道,2015年Evernote的营收约为3600万美元,尽管出现增长,但仍然低于该公司的内部预期。而在今年 6 月底的印象笔记中国四周年大会上,Chris O’Neill 向媒体透露,2016 年第一季度是 Evernote 全球现金流为正的一个季度,而且已经完成了包括多个中国投资者在内的新一轮融资,如今Evernote用户数量已经突破2亿,保存笔记数突破50亿。这一数据看起来似乎在复苏,但要知道Evernote 80%的收入倚重于用户付费,坚定走freemium(免费增值)的模式,也是意识到靠用户自愿付费不可持续,Evernote才会顶着挨骂的风险义无反顾地大肆涨价。据Evernote前CEO、创始人菲尔·利宾(Phil Libin)所说,在Evernote创立第一个月,用户付费的比例只有0.5%。但一年之后这个比例上升到7%,第二年为11%。5年以后,付费比例达到了25%。今年 6 月底的印象笔记中国四周年大会上,据Chris O’Neil介绍,据Chris介绍,2016年的数据显示,愿意付费的用户增长了40%,中国的比例还会更高。
如此可见,Evernote勇于涨价也是有一定的底气。
涨价是目前唯一的出路
其实早在涨价与限制免费用户之前,Evernote就已经想方设法增加收入补贴主业。
2012年,Evernote Market研发上线,售卖书包、T恤、袜子等周边商品,自成形以来,Evernote Market就一度为Evernote带来了上百万美元的年收入。
然而2016年2月,Evernote官方宣布公司将不再继续管理周边产品在线商店Evernote Market。
包括同年创立的Evernote Food应用,旨在为顾客记录美食,却在2015年8月底被Evernote下架关闭。
除此之外,图片标记应用 Skitch、浏览器插件 Clearly,以及智能手表 Pebble 版的 Evernote 应用均在今年纷纷撤销。
种种试水均已失败告终后,Evernote这才将注意力集中到那80%的用户付费上来,于是便有了今年的涨价与限制免费用户,面临着种种严苛的挑战,Evernote才真正意识到赚钱的重要性。
相比用户,还是钱更重要
Evernote 国际版资费上涨后,用户反映意料之内得两极化。“死忠粉”表示可以理解并会继续支持,反感者纷纷选择投靠OneNote等同类替代产品。Evernote此举目的昭然若揭,相较于一味吸引网罗更多的用户却无法带来收入,Evernote将目标人群锁定在了重度依赖Evernote的哪些用户。对于这些用户来说,Evernote已然成为他们生活和工作的一部分,价格的变化不会导致他们直接放弃这一产品,与此同时损失一定浅层用户的代价也就无伤大雅了。从这个角度看,Evernote涨价之举确实会带来数据上可观的增长与收益,将用户转化为收入,Evernote算是找到了得以继续活下去的救命稻草。
然而这种做法能否给Evernote带来可持续发展还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毕竟重度依赖型用户的数量有限,而且这种放弃扩大用户甚至流失一定浅层用户的涨价做法能给重度依赖用户数量带来的增长也同样有限,这也就意味着Evernote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依靠着固定的用户挣钱,即使用户粘性客观,但工具产品市场瞬息万变,过分依赖这一类很有可能只减不增的用户是十分危险的行为。这种涨价策略的可续性想必会面对严峻的考验,除了涨价,未来付费用户还能为Evernote带来怎样的延续收益,这也是Evernote下一步应当考虑的环节。
Evernote如今之所以如此被动还要归因于早年的策略失误。缺乏明确的专注点曾一度影响了Evernote的增长,早年的Evernote没有专注于核心的笔记产品以及努力将免费用户转化为付费用户,而是花费了大量时间与精力去开发新产品和新功能,以获得媒体的曝光。这在后来Food 应用与Evernote Market等应用的相继关闭中可见一斑,而错失付费用户的最佳培育时期如在今天看来也是一大失误。总而言之,Evernote花了太多时间去测试随机的新产品,而不是优化商业化战略。
经历过一系列新产品转化为收入的失败,涨价之举必定会让Evernote甜头,只是这种盈利模式能否继续走下去,该如何继续开发与挖掘,才不会像Evernote Market之流高开低走,这是Evernote值得思考的问题。“百年公司”的进程才走过不到十分之一,Evernote早已经不起折腾,只有钱才是最实际也是最有效的生存之道。
作者: 飞啦飞 授权
来源:虎嗅网
原文链接http://www.huxiu.com/article/154937/1.html
-
变现
资源变现之道 众在线教育公司纷纷拓展To B业务
导语:从今年年初开始,“渠道下沉”成为不少在线教育公司全国扩张的战略。
在线教育市场火热的背后总有人悄悄探索变现之路,毕竟烧钱也不知道烧到什么时候,更何况烧的不是自己的钱。从今年年初开始,“渠道下沉”成为不少在线教育公司全国扩张的战略。今天,小编带大家来盘点一下那些开始琢磨拓展To B业务的在线教育公司。
高思
8月12日,今天上午高思正式对外界发布了多媒体教学平台“爱学习”,该产品包含了动态课件、讲义、备课视频和课堂实录,主打教学内容标准化,趣味化和颗粒化。对于自行研发出的电子教学内容,高思选择了to B toC的路线。除了自用外,已经输送给包括昂立教育、华英教育等67家其他国内其他培训机构。
这次“爱学习”平台给人最大的印象在于趣味和精致。每个微课视频时常不超过3分钟,以动漫的形式展现。除了高效知识点讲述外,配音还时不时来几句“现实总是太残酷”“你真的领悟了吗?呵呵”活跃授课气氛,并且讲解也选择了相对专业的配音。这套微课体系有6500个微视频,投入3500万元制作。这个微课视频体系在功能上也做了区分,包括课程引入环节、讲课思路、课程要求等。微课视频是“爱学习”平台上最大的看点,目前覆盖到的学科包括数学、语文、英语、物理。
魔方格
魔方格将开放题库接口,与传统教辅出版公司或线下K12领域机构合作。
魔方格原创题库涵盖小初高12年级和所有地区、所有年级、共计1836个教材版本。魔方格团队为每个搜集到题库的母题打上多重属性的标签,后台根据数据运算实现智能匹配,系统可以智能地为学生配题,减少学生不必要的重复练习,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教材版本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魔方格PC端于2013年9月正式上线,移动端APP于2014年12月上线。截至2015年7月,已有注册用户1400多万,日均每人停留时长40-60分钟,日均访客400万+,据易观智库的《中国K12互联网教育市场专题研究报告2015》显示,2015年第一季度国内题库类活跃用户中,魔方格以59.5%的绝对优势排名榜首。
极客学院
极客学院很早就有开展To B合作、与大学共建课程的想法。靳岩表示,这次极客学院参加GMIC大会,一方面是为了拓展企业端用户、另一方面,则是看重GMIC的观众,与极客学院所提供的课程用户有比较高的重合度,因此,极客学院也希望借此机会拓展C端用户。
这段时间以来,极客学院在To B端的拓展方面发力不小,先是发布合作伙伴联盟计划,直接跟企业合作,为联盟合作企业的员工提供免费职业教育课程,并跟联盟企业在业务上进行尝试性的合作。在第一批的五家企业合作达成后,正在快速聚集起一批创业型企业。紧接着,极客学院宣布和北邮的课程共建,此次的课程共建由北邮付费,极客学院为北邮的计算机提供课程。
在与大学合作方面,靳岩表示,因为IT行业发展比较快,光靠教科书的教育没有办法让学生接触到行业内最新的技术。在与大学谈合作的过程中,并未遇到太大的困难,大学对于这样的合作形式还是比较认可的。从极客学院现在的动作来看,极客学院想要做的,似乎是先推广度,再打深度。背靠着有200万用户的eoe开发者社区,极客学院想做的显然不仅仅是提供课程那么简单。
新东方
4月9日,新东方在线和世界三大MOOC提供商之一的Coursera达成战略合作,新东方将在自己的MOOC平台上引入Coursera上世界各地117所高校25个学科的989门课程。
据了解,新东方在线MOOC平台的主打课程是新东方原创和版权引进的垂直类语言学习资源,另外可以和高校的MOOC实现联盟和共享,并支持学分共建。此外,新东方的MOOC平台还推出了一个“空白业务”—录制编辑课程服务,因为目前大部分高校自己无法完成批量课程建设。
不得不说,新东方取了个巧,将本来可能是竞争的关系变为了联盟合作关系。用差异化的业务给高校的学生提供课程,给高校的MOOC提供服务。
新东方一直以短语培训业务和留学业务受外界熟知,但事实上,新东方的to B业务也在不断发展中。据官方透露,目前新东方在线to B业务已经占据新东方在线总体营收的35%左右。并且,新东方在多个方向进行了尝试,包括: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多媒体学习库、高校互动口语平台、高校微课堂平台、高校MOOC平台、中小学教育云平台、中小学数字学习中心、电视客厅教育服务甚至企业培训等等。
不过,近乎一半以上的尝试都目标直指高校和中小学,因为这些体制内的学校才是新东方主体培训业务的生源所在地。所以,to B业务对于新东方而言,营利的作用不是重点,重点在于多元化的渠道建设。以新东方在线的MOOC平台为例,已经建立合作的关系高校包括南开大学、天津大学、武汉大学、东北师大、吉林大学、云南大学、江西理工大学等50所高校,以北京地区以外的高校为主。比起用市场的手段推新东方在线的课程,进入到高校里显然要直接有效的多。
来源:创业邦
作者:赵东山
扫一扫 加微信
hrtech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