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垂直行业
【观点】2023年及以后管理远程劳动力的有效策略
大流行改变了我们传统的工作场所。最近一年,一些员工恢复他们在大流行前的工作常规。虽然有些人认为远程工作只是一种暂时的解决方案,但许多员工仍在进行远程工作,据调查,超过68%的劳动力更喜欢在家工作。
远程工作会一直保持下去吗?
尽管大流行已经成为过去,但许多组织仍在考虑如何最好地管理他们的远程劳动力,以产生更好的组织绩效。事实上,积极的公司文化并不依赖于领导层的亲自管理。相反,组织需要关心一些综合的因素以创造更强大的员工参与。
信任你的员工以提高参与度和绩效。
信任是远程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些雇主最初可能会因为缺乏对员工的监督而对接受远程工作犹豫不决。一些雇主可能会担心生产力会下降。这其实是一种常见的误解,员工花在办公上的时间越少,说明他们取得的进步就越大。
如今,员工希望对他们的工作地点和时间拥有自主权,采用远程工作可以帮助公司吸引人才。事实上,优先考虑灵活性和培养员工的信任可以在提高员工业绩、员工保留和员工参与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解决远程团队的独特挑战,为他们的成功做好准备。
随着工作场所的发展,管理者的角色也在不断变化。由于远程团队面临着独特的挑战和沟通中断的风险,组织必须从战略上做好准备。
在组织中,可以设置一个专门的角色来解决远程工作的独特挑战。这个角色被称为 "团队成功伙伴",其职责包括监测团队成员的健康,促进员工信任和解决心理安全顾虑。经理们可以定期咨询这些 "团队成功伙伴",以提高他们对远程员工所面临的挑战的理解,并相应地调整他们的管理策略。
优先考虑年轻员工的成长和发展。
千禧一代和Z世代正在成为当今劳动力的主力军 ,组织应该更加重视员工的成长和发展,以吸引和保留年轻员工。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87%的千禧一代认为发展机会是他们选择工作的重要参考因素,而76%的Z一代说学习是他们获得成功的关键。把员工放在第一位,员工更好地服务客户,这最终成为一个良性循环。通过接受这种理念,优先考虑员工的体验,能够为组织的文化和成长提供了动力。
展望未来,远程工作将继续存在。
虽然我们的工作场所会出现很大变化,但所有的迹象都表明远程工作将继续存在。许多员工仍在积极地接受大流行后的远程工作,远程工作能够推动业绩,这对许多不同的垂直行业都有效。只有积极拥抱远程工作,直面隐患,倾听员工的真正需求,雇主可以吸引和留住顶级人才,提高员工的参与度和绩效,并在一个动态和不稳定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文章来源:Techrseries.com
-
垂直行业
研究显示:到2026年,人力资本管理(HCM)市场价值将达到320亿美元
根据MarketsandMarkets™发布的研究报告《人力资本管理市场与COVID-19影响分析,按组件、软件(核心人力资源、申请人跟踪系统、人力资源分析和劳动力管理)、服务、部署模式、组织规模、垂直行业和地区--到2026年的全球预测》,全球HCM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1年的223亿美元增长到2026年的320亿美元,预测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7.5%。
HCM的进步可能与许多因素有关,然而,一些主要因素包括在人力资源流程中采用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ML)技术,以及使用人力资源软件降低成本,这是主要的驱动因素,使HCM技术能够在企业内被采用。云安全仍然是企业用户采用HCM云的一个制约因素,特别是在高度监管的垂直行业,如BFSI、医疗保健、能源和公用事业。一些邻近市场的机会,如应急劳动力管理和基于AI的招聘,为HCM市场的供应商开辟了新的收入前景。
在预测期内,中小企业部门将占有更大的市场规模
HCM在中小企业中的采用率很高,因为这些企业必须为员工管理大量的人事信息,特别是在大流行病爆发后进行虚拟管理。中小企业分布在各个地区,需要一个集中的系统来管理这些信息。员工流失率的增加,高额的招聘成本和竞争激烈的市场,促使中小企业投资HCM软件,并采取市场策略,为其业务增长做出明智的决策。
在预测期内,BFSI部门将以最高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BFSI预计部门将拥有最高的HCM软件采用率,该垂直行业也将预计在增长方面超过其他垂直行业。该行业主要采用HCM软件来管理所有员工的信息,并通过有效的协调来提高绩效,特别是在大流行病爆发期间。经济变化极大地影响了这个垂直行业。先进的技术以及各种软件和服务可以帮助这个垂直行业确定其行动的优先次序并顺利地进行劳动力管理。因此,BFSI垂直市场是HCM市场增长的主要贡献者。
在预测期内,亚太地区将占最高市场份额
亚太地区一直是采用先进技术的主要地区,并且拥有HCM的高采用率。亚太地区的许多公司正越来越多地采用HCM软件,以获得对其员工的整体可见性,并提高其系统的整体性能。在中国、日本和其他几个亚太国家,HCM有一个巨大的未开发的市场;这已被证明是该地区HCM解决方案供应商的一个主要驱动力。此外,一些在亚太地区的直接存在的HCM供应商进一步增加了HCM软件在亚太地区的高度采用。
该报告还研究了主要参与者为扩大其在全球HCM市场的存在而采取的各种增长战略,如并购、伙伴关系和合作以及发展。人力资本管理市场由主要的软件供应商组成,如Workday(美国)、Oracle(美国)、ADP(美国)、SAP(英国)、微软(美国)、IBM(美国)、Ultimate Kronos Group(美国)、Ceridian(美国)、SumTotal(美国)、Infor(美国)、Cegid(法国)、EmployWise(印度)、 PeopleStrategy(美国)、 Cornerstone OnDemand(美国)、 Meta4(美国)。Ramco Systems(印度)、Bamboo HR(美国)、Namely(美国)、Workforce Software(美国)、Zoho(印度)、Sage Group(英国)、Epicor Software(美国)、Zenefits(美国)、Paylocity(美国)。Gusto(美国)、Bitrix(美国)、Benefitfocus(美国)、WebHR(美国)、Talentia软件(法国)、PeopleFluent(美国)、Vibe HCM(美国)、Rippling(美国)、Ascentis(美国)和BizMerlinHR(美国)。
关于MarketsandMarkets™
MarketsandMarkets™对30000个高增长的利基机会/威胁提供量化的B2B研究,这些机会/威胁将影响全球公司收入的70%至80%。目前为全球7500家客户提供服务,包括80%的全球财富1000强公司。全球8个行业的近75000名高管都通过MarketsandMarkets™来了解他们在收入决策方面的痛点。
我们在MarketsandMarkets™的850名全职分析师和中小型企业正在按照 "增长参与模式--GEM "追踪全球高增长市场。GEM旨在与客户积极合作,识别新的机会,确定最重要的客户,制定 "攻击、避免和防御 "战略,为公及司其竞争对手确定增量收入来源。MarketsandMarkets™现在每年在高增长的新兴领域推出1500个MicroQuadrants。MarketsandMarkets™决心在今年使10,000多家公司的收入规划受益,并通过提前为他们提供研究,帮助他们尽早将其创新/颠覆性产品推向市场。
完整报告内容: https://www.marketsandmarkets.com/PressReleases/human-capital-management.asp
-
垂直行业
垂直行业企业服务热潮开始了,这是2017年第一波投资热点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阿朱说”(ID:erpweixin)。
作者阿朱,中国企业信息化新锐专家、大型企业IT战略规划顾问,20年工作历经零售、医疗、汽车、地产、电子商务ERP研发,历任首席架构师、技术总监、CTO。
注:以下文字都是和一个VC朋友谈话记录中摘取
一、对做流量导流、电商分销、金融信贷保险的同志们说句话
现在搞中小客户的企业软件商们,基本都是在探索羊毛出在狗身上的路径,纷纷以广告推广、流量导流、效果监控、电商分销、集约采购、金融信贷、保险为主要业务以及盈利模式。
但是啊,现在大家都知道:流量、电商、互联网金融其实都遇到了发展增长瓶颈,大家都盼着越多的分销渠道越好,巴不得你给他分流量、分销、推信贷保险业务。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你都属于二批环节了你能获多少利,你做一个企业软件你能拉入多少企业用户能形成多粗多快的二批管道啊。所以啊,这条路还能走多久,你们一定要形成自己的独特竞争力。
二、对做软件卖软件的同志们说句话
现在搞中大客户的企业软件商们,都逐渐走入了过去ERP的玩法套路:中大客户、大金额合同、直销、长期跟单、咨询式解决方案、团队式销售、深度服务。
这套玩法我们在过去的十多年来一直是这么做的,而且我们不仅除了实施蓝图规划、安装部署、老系统升级、老数据导入、初始化配置、基础数据规范制定、操作培训、模拟练习认证上岗、切换上线、离场验收、定制开发、集成开发、报表开发、性能优化服务、异常数据修复或清洗、操作困惑客服支持外,我们更做到了业务流程梳理、业务周会制定、业务报告模板制定、业务KPI制定,直接以咨询手段切入业务。我们甚至还做到了行业洞察、行业数据报告、产业政策解读、产业研究期刊这一研究层面,更完全抛开软件只谈产业和行业发展趋势和挑战对应,开起了CEO论坛。
问问你们谁做到了这样?所以啊,大家路漫漫啊,我们过去这些做垂直行业领头羊的软件商走过的路,你们还得重走一遍啊。
三、对拿科技做资本进行合资的同志们说句话
现在搞大型客户的企业软件商们,基本都和标杆大客户成立了合资公司,直接参与经营,大客户一方出产品能力,企业软件商这方出IT能力、业务咨询能力、运营能力。在产供销关键价值链的营销推广、销售管理、仓储物流、资金周转与金融信贷环节,用高科技(如自动识别、自动计量、自动化处理等等)手段,用组织优化、流程优化、绩效优化、人才吸引、人才培训、人才激励等业务咨询手段,用目标管理、计划管理、成本费用管理、督导检查、报告管理等管理手段,用营销活动、BD合作、跨界连接等商务手段,达成业绩提升的效果。
这个模式我也经历过,这种模式的本质就是:你其实是从实业企业进货(当然在进货价格、结算周期、压款回款方面估计有些特殊政策),你其实成了这家实业企业的一个分销商。你用自己的营销能力、咨询能力、人力资源能力、运营能力、管理能力、IT能力,直接做业务。当然,干软件和直接干业务、干咨询干管理和直接干业务,那是天壤之别,知道做不到比比皆是。
四、对技术总监说句话
很多搞企业SaaS软件的技术总监就想搞公有云SaaS,不想搞私有部署。我想说,这个观念差矣。
现在的私有部署和过去的私有部署已经不是一个概念了。过去是企业买服务器、买路由器、买存储、买操作系统、买安全软件、买数据库、买中间件,你去了安装配置你的应用软件,你除了应用软件,其他都不是你的,所以出了问题反正反应到表象上就是企业应用软件不好用了,到底本质是哪里出了问题,这个查找和修复的时间效率、成本、质量、满意度都是问题。
但是现在的私有部署,都是基于虚拟机和云集群的。客户可以买物理服务器,也可以部署私有云。不管是公有云还是私有云,都是个虚拟的裸环境。在这个裸环境之上,那就都是你企业应用SaaS商的事了。所以现在不管是搞公有云部署还是私有云部署,反正一个虚拟机大文件,里面包含了所有运行需要的技术组件,里面也含运维监控系统、更新系统、数据检查系统、调试跟踪系统,这都是你自己出厂搞虚拟机安装盘的时候就内置进去的,它是可以和你的后台统一运维平台是连接在一起的,不是完全切断的。所以,All In One的虚拟机环境,就一个虚拟机文件全都包含,在做公有云私有云之间迁移、复制、远程备份、快照、恢复,都方便的很。你再也不需要像过去一层层的备份(数据库备份、应用软件备份、文件备份、中间件配置环境备份、操作系统环境备份)。
五、对产品总监说句话
过去的3年,是企业通用软件风投和创业热的3年,大家在HR&社保福利、财务&报销、OA&协同、CRM&客服方面涌现了不少应用。3年了,风投该投的也都布局完成。从2017年,未来的3年(2017、2018、2019)是做大营收做好利润的3年,因为只有3年的盈利,才能跨入创业板进行公开股票交易,才算真正财务自由(三板挂牌有个卵用)。所以啊,你现在再想冲进去做通用SaaS,那可得想到一条很巧妙的路径,想找到蓝海基本没门了,就剩下几条缝了。你能做的就是拼缝。但别看不起拼缝,拼缝其实也是非常有价值的一件事。
但千万不要以为会有Open API Store、集成平台的市场。在中国根本没有这两个东西的市场。有这个需求,你可以做,但不可能单独去售卖和购买者两个东西。客户要的是集成这个需求,你怎么完成是你的事,杀猪杀屁股各有各的方儿。
通用软件SaaS布局基本结束,那只是上半场结束了。下半场,是垂直行业升级革新SaaS的时代了。但是这个下半场有个特点,就是不是以企业软件技术架构升级为主导的,而是以企业创新变革为主导的。所以一开始,就是以互联网营销开展、消费者运营开展、电商开展、采购开展、金融信贷与保险开展为主导的,在这些业务抓手主导下,才发生了IT的升级。这和过去技术升级、业务流程E化是截然不同的。
所以,垂直行业这次SaaS升级,不是简单的业务流程现状E化,也不是业务流程优化后E化,而是为了开展某项业务而做数据支撑和业务处理支撑而用的。过去我们更关注企业内部的信息化,而这次垂直行业IT建设,更关注产业链之间的衔接。
而且这次的技术也更多样化。就是因为这次是业务变革主导的,什么手段的变化都是为了支撑业务变革需要的。所以过去死求一计的系统录入,现在由多种技术实现手段组成,如有移动手机输入输出、用户画像、推荐引擎、语音识别文字识别人脸识别图片识别、AR虚实结合、二维码扫码应用、位置定位服务/地图最佳路径服务、无人智能设备、智能物联传感器,这些技术都综合应用,让信息收集无处不在。产品经理得关注到这些各种新涌现出来的新技术,以新技术的特色来重新设计满足需求。不要再在App UI用户体验设计、功能排列这一单一点上做功了。
你看看现在不管是零售便利店(便宜蜂/Amazon Go),还是装备制造工厂(三一重工树根互联),还是农业生产(大北农信),现在全都在用黑科技在改造升级,各种技术齐上场。
-
垂直行业
从美国企业级服务市场看 “通用型SaaS” 与 “垂直型
一. 全美 SaaS 行业
1.公司概览
2015 年作为中国企业级服务的元年,SaaS 行业不断受到各方的热切关注。随着通用型 SaaS (Horizontal SaaS) 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垂直型 SaaS 工具 (Vertical SaaS) 近期也正逐渐成为技术企业、创业公司、资本创投重点关注的话题。相较于中国, 美国的 SaaS 行业已经发展的相当成熟。不论是通用 SaaS 或是垂直 SaaS,具有代表性的公司层出不穷。公众公司在整个资本市场上的表现也是相当活跃。下表按照市 值排序列出了美国 SaaS 行业的代表公司。
2.小结
上表按照市值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列出了目前在美国上市的 42 家 SaaS 软件企业, 市值总计约 1370 亿美元。服务领域广泛,从 CRM、ERP、人力资源管理、企业 流程管理、医药诊所服务到市场营销、视频分享、在线财务、房屋租赁等等。
Ultimate Software 于 1990 年建立,为最早具有软件即服务概念的企业。公司产品 主要服务领域为人力资源管理平台,其核心功能包括:人才雇佣、工资单核算、 绩效管理、健康保险、预算、激励、退休等等。Upland Software 于 2010 年成立, 属于 SaaS 公众公司中最年轻的软件服务商。公司以 SaaS 模式向企业提供工作流 程管理服务,包括工程管理、项目协作、工作流程自动化等等。
前 6 大公司市值总计约 970 亿美元,占比约为 70%。公司名称及领域涉及: Salesforce ( CRM)、Workday (人力资源管理)、ServiceNow (企业流程管理)、 NetSuite (ERP)、Ultimate Software (人力资源管理)、Athenahealth (医院健康数据管 理平台)。
80%左右的 SaaS 公司都没有盈利,市值排名前 4 的 SaaS 服务商截止到最新财季 每股盈利均为负。其余盈利的公司中,P/E 值显著偏高,反映了市场对于 SaaS 公司的高成长预期。
二. 通用 or 垂直
1. 垂直 SaaS
伴随着 Opentable (OPEN.O),Fleetmatics (FLTX.N), Textura (TXTR.N), 还有 Veeva Systems (VEEV.N) 等垂直 SaaS 公司登陆资本市场后,越来越多的风险投资被 Kenandy, Procore, Mindbody, CareCloud 和 Doximity 吸引。但是,从宏观层面来看,大部分行 业仍过度依赖传统技术、人力和服务解决方案,并没有真正的采用 (甚至说没有接 触) 云化的解决方案。因此,垂直 SaaS 对行业的改造未来大有可为。
但是,怎样去定义真正的垂直 SaaS?垂直 SaaS 来源于微观经济学中的垂直整合概念。 在一个十字坐标轴中,Y 轴代表公司 A 的供应链 (针对不同类型的客户,公司 A 的 销售方案完全不同) 解决方案,X 轴代表市场中每种潜在的客户类型。如果做平行 积分 (沿着 X 轴去做积分),意味着公司 A 坚持做到自己能够做的 (生产,物流, 销售),即尽可能多的获取客户即可。但如果做垂直积分 (即沿着 Y 轴去做积分), 公司 A 需要更多的去关注如何把某一种类型的客户服务好。在这样的场景下,垂直 SaaS 公司需要集中精力服务于特定类型的行业客户,同时提供更加贴身、有针对性 的行业解决方案去获得市场份额。
在这种商业模式下,虽然垂直型 SaaS 整体可获得的市场份额是少于通用型 SaaS 的, 但是垂直型 SaaS 的目标客户更加具有同质型,反而让这种类型的创业公司的增长速 度更快 (为了保持竞争力,一个行业内的企业通常会紧密观察对手从而做出跟风性 购买),同时拥有更强的行业渗透 (因为竞争对手较少)。从观察来看,早期软件从 业者们倾向于通用型 (horizontal) 的解决方案,因为这能为他们带来更多的市场份 额。因此,时至今日,很多明显的行业痛点问题依旧没有被解决。
在理解了垂直 SaaS 概念之后,更重要的是去研究通用型 SaaS 和垂直型 SaaS 在商业 实践中的不同之处。我们将美国几十家上市 SaaS 公司的运营和财务数据做了一些研 究,针对垂直型 SaaS 和通用型 SaaS 中的一般公司,对比了一些具有普遍衡量意义 的核心数据。分析维度主要覆盖:运营,营收,盈利以及其他可比等几个方面。
2. 运营
垂直 SaaS 公司平均有 2200 名员工,比通用 SaaS 公司多 500 名左右。对于这两 个组来说,每位员工基本上对应约 1600 万美元的企业价值 ($1.6M in EV per employee)。所以,不论是垂直 SaaS 还是通用 SaaS,每单位营收的增加需要相同 的人工劳动力付出。
垂直 SaaS 的平均 EV 较通用 SaaS 的平均 EV 低了约 13 亿美元,但是中位数却高 了 13 亿美元。这个对主要说明虽然垂直体量通常较小,但总体估值主要集中 在 10 亿~30 亿美金的范畴,但通用型 SaaS 公司的估值更加多元化。
从 SG&A 占营收比来看,通用 SaaS 公司的平均值要比垂直 SaaS 公司的平均值高 出 35%左右。即使考虑 EV 的权重,SG&A 在通用 SaaS 的占比还是高于在垂直 SaaS 的占比。
较快的收入增长对于通用 SaaS 企业来说意味着需要更多的市场和营销费用。但 是,即使对于垂直 SaaS 的代表公司 Veeva (VEEV.N) 和 DealerTrack (TRAK.O), 在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依旧保持了较低的费用率,常年是在 20%~30%左右。 能够对其做出有效解释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特定行业内竞争激烈,垂直 SaaS 公司 往往利用行业内公司 “跟风购买” 的特征去扩大营收。
3 . 营收
以平均值来看,垂直性 SaaS 的收入高些,但营收增长速度慢于通用性 SaaS。
更加有趣的是,垂直 SaaS 公司的 EV/ 收入比的中位数比通用型 SaaS 公司低出 1 倍左右。伴随着 SaaS 行业从 2014 年整体估值的逐渐回落,只有 2 家垂直 SaaS 公司的 PS 大于 10 (Veeva (VEEV.N)& Demandware (DWRE.N),但通 用型 SaaS 公司有 11 个左右。
垂直 SaaS 公司估值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细分行业较小的市场空间, 或者更可简单归结为垂直 SaaS 的相对不太成熟的盈利模式 (因为我们并没有看 到较多的 IPO)。
目前还没有垂直型的 SaaS 公司有接近于 FireEye (FEYE.N) 的 130%的年收入增长 率。同时,还有 5 家通用型 SaaS 公司的增速高于 Veeva (垂直 SaaS 增长的领头 羊)。
4. 盈利性
从资本市场上看,垂直 SaaS 企业要比通用 SaaS 企业的盈利性好很多。从 EBITDA margin 角度来看,垂直要比通用平均高出 30%左右。绝大数的垂直 SaaS 公司都 在挣钱,但是通用 SaaS 公司在赔钱。
部分可能给出的解释目前市场上有更多的通用型 SaaS 公司,正在经历高速增长, 竞争异常激烈。同时,垂直 SaaS 企业由于客户类型本质的更加趋同性,它们能 够在资本支出方面更加节省。例如 Veeva, 它的 margin 大概在 22%左右。通用型 SaaS 策略更多追求宽泛的客户获取数量,要求更高的营销与市场费用支出,进 而导致了负的利润率。其中典型的例子如 Bo (x BOX.N) 还有 Zendesk (ZEN.N), 基本上 EBITDA margin 都在-50%~-60%左右。
5. 其他可比。
最后,可以从营业年限和总部地址这两组与财务相关性较低的数据来观察一下 SaaS 公司。近期由于垂直 SaaS 行业的空前火热,在对这些垂直 SaaS 公司研究后, 较为出人意料的是在众多公众公司中,垂直 SaaS 公司平均比通用 SaaS 公司要早 6 年成立。近期涌现出来的垂直 SaaS 公司仍然是非公众公司。超过一半的公众 垂直 SaaS 公司是在 2000 年之前成立的,这个可能可以帮助解释整个行业拥有较 低的增长率,较高的利润率和比较低的估值。
从地理维度看,绝大部分的通用型 SaaS 公司都建立在湾区 (Bay Area) 附近,比例 接近 60%。垂直 SaaS 公司中只有约 25%的总部在加州,15%的总部在东海岸, 很多的比较成功的创业公司基本上是由行业专家所建立。但是,通用型 SaaS 公 司通常是由在硅谷工作的技术工程师创办。
三、 结论
目前美国的 SaaS 行业发展已经很具规模,在每个垂直细分领域内皆有巨头或初步的 软件服务商。反观中国,目前在 SaaS 的各细分领域还没有真正的巨头。换句话说, 在中国,若在投资领域提前布局,未来 SaaS 领域极有可能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即 一家极具规模的 SaaS 软件企业可以在多个细分领域拥有话语权。
文章作者和创科技:郑林鹏
本文来自读者投稿,不代表36氪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46491.html
-
垂直行业
O2O三大领域:谁能诞生土生土长的“独角兽”
“O2O使生活更健康、精致、奇妙、多元”,是国内首档“互联网+”商业创新大赛《一马当先》的主题,参赛项目来源于各个领域,每个项目的创造者都充满激情和理想,都竭力想要赢走两亿投资基金,正如这次大赛的口号那样:我们负责成就你,你负责改变未来。当今中国的商业界,两个事情非常的火,第一是股票,中国资本市场简直是疯了,第二是创业,中国有一个非常热烈的创业浪潮。然而浪潮还没过去,面对如今移动互联网领域里“倒闭潮论”与“风口论”并行的情况,其本质实际上是互联网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调整和重思考,不规范的企业面临行业洗牌是必然的,而商业模式优良的初创企业则有可能乘风而起,那么O2O三大领域,究竟谁才能诞生土生土长的“独角兽”?
O2O+电商
电商作为老牌的互联网企业,现在已经是老生常谈,O2O布局第一步绝对不会错。极具危机感的BAT巨头早已开始部署,腾讯选择和京东、万达两家强强联手,阿里也对苏宁投下283亿元傲视群雄的巨款,号称“培养对手”,然而除去老牌电商平台已经纷纷站队,电商O2O还在上演激烈的市场争夺战,“互联网+”时代,是一个“打劫”的时代,互联网圈内流行这么一句话:你不打劫别人,别人就会跨过来打劫你。在相同的商业模式下,细分出跨境电商O2O、生鲜电商O2O甚至是汽车电商O2O等等,新兴形态的电商互联网企业崛起,纷纷效仿老牌模式,同时又更加鲜明的竖起自己特色服务、特色卖点、特色配送等等旗帜,引投资人侧目,“小而美”将有可能大量出现,虽然一下子可能难以与老牌电商O2O分庭抗衡,但最终谁能打劫谁,难说!
O2O+本地生活服务
在这个O2O业务最为成熟的领域,“强者恒强的定律”可以说是极致发挥了。美团、大众点评与百度糯米,都已经是市场大份额的占有者,最多也就是彼此之间互相较劲。然而,“打劫”理论依旧存在,本地服务领域的业务繁多,分个击破最为可行,除了团购正面战场暂时难以直接抗衡,外卖领域已经有饿了么、口碑外卖等等获得资本和资源加持,竞争力瞬间暴涨,美团都得避其锋芒。其余电影、酒店等领域由于O2O平台的连接点众多,如酒店可以与旅行O2O产品挂钩等等,这其中不乏被投资人看好的互联网企业,加上最近热门话题一直围绕的美团融资疑云,已然证明这一领域也不是完全无法撼动霸主地位的。
O2O+社区
互联网+社区,从一开始的大热被看好发展至今,变成了普遍不被看好,有投资人甚至认为社区O2O是“PPT达人们”的大忽悠,熬点鸡汤,憋几句神文案做起颠覆美梦。腾讯与恒大联手走进该领域,除了炒作出几条新闻也并没有翻出什么花来,更让人不禁怀疑“亿万级市场”的社区O2O是否被高估,昔日的彩生活上市神话已然成为历史,至今并没有一家能说在此领域非常成功的互联网企业或者传统转型企业。
其实现在的社区领域,很像是几年前垂直电商乱战的时期,各种垂直服务社区O2O例如洗衣、保洁、美甲、按摩等等层出不穷,还有各种互联网企业变相切入,打着“打造为物业提供通道与方便平台”的口号,只是想做线上的信息端,干导流的活,而实际上这部分服务对于社区用户(包括物业)的实用价值并不大,始终无法成为主流应用。社区O2O项目,关键是用户生活半径内的服务项有多少,能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能不能服务到位,其商业本质还是线下服务能力,用户选择你是因为你的服务好,光靠互联网营销与互联网技术牛逼是无法留存用户的。将物业服务、垂直服务的项目、社区硬件等接入到平台的同时,做好你的线下服务,线下产品体验才是社区O2O的立足点,盈利是最终目的。而社区领域的最终形态,大有可能是O2O与传统品牌并行,O2O使得服务于社区的垂直行业获客成本大幅降低,通过社区O2O平台而买卖服务也减少其IT支出。竞争的本质是服务与服务的比拼,让用户心甘情愿的掏钱,社区O2O市场始终是“有可为”的,只是还需要找到正确的姿势。
无论是电商、本地生活服务还是社区,张近东说,“谁抓住了线下,谁才有能力去冲击更高的高度,否则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即便是老生常谈的领域,仍旧有可能去冲击更高的高度,而且更多的是初创者的春天,没有实体背书的互联网支撑不起中国经济,选对赛道和团队基因之外,最重要的还是产品或服务。
作者:维维妮
来源:品途网
扫一扫 加微信
hrtech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