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善友
李善友:不可知的未来,你首先假设你所有的预测都是错的
演讲|李善友教授
整理|念念回响笔记达人团
成员:小念念、东吴会谈、Della、Lifen、尽欢颜、菜心、Jessie等研习社同学
演讲内容:互联网世界观;互联网时代的创业方法论;基于关系的商业模式
根据颠覆式创新研习社(微信号:dfscx2014)2015年5月9日深圳站:李善友教授专场演讲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一、跳出原有系统
颠覆式创新研习社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学习社群和自组织,这一年,我们的课程不断迭代。
一年后,我们为什么把题目换成《新科学与互联网世界观》呢?今天,全人类的重大课题是:从工业时代向互联网时代大迁移、大移民。我们最需要的改变是什么?是思维!上个世纪最伟大的管理思想家德鲁克说:“一个企业只能在企业家的思维空间之内成长。”
今天,我们探讨的讲不只是现象级的互联网思维,而是哲学上的互联网世界观。
罗辑思维罗振宇有一句话:“水生动物不要羡慕陆生动物的四只蹄子。真正要解决的是生出一个肺,而不是用自己的腮来呼吸。”意思就是说:海上生物羡慕陆地生物的奔跑,但不应该羡慕。如果你不了解底层模式,别人家的现象对你没有用处,我们要挖出现象背后的思维。我们了解时代的底层代码,很多现象你就会看得很轻松、容易。
歌德尔是非常聪明的人,是普林斯顿学院的高级研究员,也是爱因斯坦的好朋友。他提出了一个摧毁数学完美性的设想,即不完全性原理:“任何一个系统凡是自洽的,必是不完全的。”如果你想做好一个系统,内部一定要逻辑自洽,如果有建立一个内部逻辑自洽的系统,它出了边界就一定是失效了。这个已经不是对数学模型系统的颠覆,而是对一切系统的颠覆。
你总认为你的系统是包含一切的,在哪里都是有效的。但是这个系统一定有bug,你也许能发现和意识到,但未必能解决它。只有跳到一个更大的系统,跳出来之后,才能把原来的系统和bug糅合在一起,这叫“跳出系统”。Bug是悖谬点,也是机会点。
举个例子:在过去1400年时间里面,大家都认为太阳绕着地球转,同时做出了一个非常复杂的模型,也就是“托勒密地心说”,地心说指导了农业时代。直到有一个人,哥白尼,他怎么看怎么觉得不对劲。他本人不是科学家,他只是发现了学说的破绽,然后进行尝试,如果太阳是中心,而地球绕着太阳转的话,这个破绽就没了,于是提出了“日心说”。这是人类第一次跳出地球看地球,从外面看地球,人类的科学时代来到了。哥白尼本身不是科学家,但被认为是科学革命的第一人,工业时代四个思想家的第一人。如果你能指出现有模型的破绽,你就已经开始建立自己的模型。
跳出原有系统,是一件多么重要而伟大的事情,但是有极少数的人能够跳出系统。系统之内是常识,系统之外是见识,见识比常识更重要。很多人只是遵循常识在判断,认为自己是独立的。如果你想做一番伟大的事业,想要留下自己的印记而不是别人的脚步,那么就要:跳出系统。而遵循常识去做,只是随波逐流而已。
所以,我把这个称之为:“跳出理论”。今天和明天,全部内容都围绕这四个字来讲,这是课程的关键点,其它都是例子,我讲的是思维点,并不是现象。
举例而言:我们过去生活在工商业时代,管理方法被称之为“科学管理”,所有商学院都靠这个吃饭。发源于西方的“科学管理”被认为是唯一正确的管理方式,但它依然有自己的bug,这个bug就是“创新者的窘境”。科学管理有它的边界,在旧有科学管理体系里面,只能发现窘境而无法解决,能跳出的人寥寥无几,不是他们错了,这是他们遵循的系统带来的。这个跳出来的部分,可以暂时称之为“互联网思维”,我们今天要做的就是找到这个边界,那么,通过什么桥梁可以跳出窘境?
科学和管理,是什么关系?科学仅仅是管理的一个形容词吗?“科学”其实是管理的底层思想和底层代码,“管理”这个词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既然如此,那么如果你问管理的边界在哪里,还不如思考科学的边界在哪里?所以这次的题目是“新科学与互联网世界观”。
对于科学,我是外行,但讲到科学,我讲两个人物故事:牛顿和爱因斯坦。1987年是科学史上最重要的一年,在这一年,牛顿是科学史上最重要的人,发表了科学史上最重要的一篇文章:《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这篇文章指出了万有引力,他把天上星星运转的道理和苹果落地的道理放在一起。地上苹果砸下来的力量,和天上的星辰运转规律是一样的。亚里士多德说,天上运转事物和地上运转事物规律是不一样的,但牛顿说是一样的。这个理论对我们的影响大到什么程度呢?
举例来说:1846年的时候,人类发现了第六颗行星:天王星。有数学家按照牛顿定律测算,结果发现:天王星正常实际运转的轨道,和牛顿定律计算出来的轨道竟然有差距。也许,我们认为牛顿定律错误了,但是当时的科学家一致认为不是牛顿错了,而是天王星转错了。大家一致奉“牛顿定律”为神律,然后考虑是否有另外一颗行星?根据测算,有一个英国人测算出来了,另外一个法国人也测算了,果然找到了第八颗行星:海王星。海王星不是人类看到的,而是被测算出来的,可见牛顿对科学界的影响有多大。
牛顿的墓志铭是:“自然规律隐藏在黑暗中,神说让牛顿去吧,万物顿成光明。”这句话就可见牛顿牛逼到哪里去了。拿破仑问天体力学之父拉普拉斯说:“我听说在你的书里面没有上帝。”他回答说:“我不需要这个假设,我有牛顿就可以了。”
牛顿把大家从神学时代带到了科学时代。他原来是为了证明神的存在,没想到这个规律就是神。他给我们思维带来的改变就是:科学方法论。
科学无非是两件事:解释与预测。这是科学家的两个事情,它们已经变成我们工作最重要的两种行为。测量是牛顿科学的根基,牛顿科学的根基是科学测量。拉普拉斯说:“根据牛顿定律只要能够测量宇宙中所有例子的当前位置和速度,原则上就有可能精准预测任何时刻的情况。”于是,他提出了科学决定论。我们的未来和过去并不取决于神,而是笼罩在科学思维里面;我们整个日常生活都存在了决定论,知道现在的状态就可以对未来进行预测。这个决定论基本上统治了科学界:知道原因以后,一定能知道结果。著名的经济学家斯图尔特穆勒说:“相似的原因造成相似的结果,有数据,就可以预测。”
而这两天的分享就是对这个思维的大批判。不好意思,我的课程从来不是讲主流,而是讲异端和对主流的批判。
线性思维不是对这个复杂世界的唯一描述。在牛顿的影响下,这个世界就像一个钟表,大家也把牛顿的思维当作“机械论”,也就是宇宙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机器,按照一定的规则运行,未来是可知的。牛顿的世界观就是:“决定论、因果观、机械观、还原论、物质性、可测量、可预测、确定性。”
凯恩斯主义是在美国经济崩溃以后推出来的,之前大家认为经济是可以调整的,但他认为不行,要有一个外力推动。“经济体系并不能自如调解,只能借由特定政策工具(如财政政策),由外部因素来加以稳定。”
我们一直认为牛顿是一个科学家,其实他在思维上对我们的影响已经超过科学的影响。面对今天的边界,伟大的牛顿科学依然是有效的吗?牛顿科学是正确的,但却是不完全的。他的定律只是宏观物体低速情况下的规律。如果物质小到基本粒子,它所遵循的是量子力学,在真正的科学界里面,牛顿已经过时了,现在是相对论和量子理论。我们高中学的是牛顿物理,很多人的脑子里对物理的认识是停留在牛顿时代,但其实,我们对物理的理解全错了。牛顿的物理已经成为今天世界观的底层。
接下来我来讲爱因斯坦。他是牛顿之后第一个站出来说他错了的人。1900年,物理学家开尔文说:“物理上已经没有未被发现的重大东西,剩下的一点未知事物。”5年后,1905年,26岁的爱因斯坦作为一名瑞士专利局三等技师每天要工作8小时,工作之外,仅仅凭借纸和笔,没有任何物理学实验,但做出了上个世纪到今天最伟大的科学发现。他在那一年写出了6篇论文:第一篇是“光电效应”,16年后这个论文帮助他获得诺贝尔奖。同时提出了原子论、狭义相对论和公式。
10年之后,他把狭义相对论扩展到广义相对论。从牛顿之后,全世界最聪明的脑子都被笼罩在牛顿物理学,而爱因斯坦却刺了他几剑。
1、时间和空间,在更高维度是一回事;
牛顿力学讲的是三维空间,而爱因斯坦则在于四维空间,把时间加了进来。这是爱因斯坦从牛顿跳出来的第一次。牛顿说世界是绝对的,时间与空间、运动无关。
爱因斯坦16岁的时候想一件事情:“如果我骑着光去追另外一束光,这个时候光是什么速度呢?”他想了整整十年,最后答案是:光速的情况下,光是不变的!所以他说:时间是相对的,你运动速度越快,时间将会变得越慢,钟表不仅会慢下来,所有和时间有关系的全部事物都慢下来,包括身体的发育。
《星际穿越》中的桥段是这样子的:父亲在出发之前,女儿十岁,等他回来的时候,他保持年龄不变,但是他的女儿快老死了。
时间和空间在更高维度是一回事。在地球这个世界里面,空间跟爬山一样,在宇宙这个空间,时间也跟在爬山一样。量子理论也继续证明了这个观点。
2、质量和能量,在更高维度上是一回事;
在牛顿世界观,质量和能量是没有关系的,但是在爱因斯坦的世界里面,质量和能量是一回事,而且彼此之间可以相互转换。
3、质能造成时空扭曲;
牛顿说:引力来自于物体的质量。解释了:你跳起来为什么会落下来呢?地球为什么绕着太阳转呢?但是很不幸,在爱因斯坦的世界里面,根本不存在万有引力,而是一个大质量的物体,它会导致周围的时空场弯曲,围着它的物体,自然往时空场去转。
1905年,爱因斯坦写出了狭义相对论,1915年,写出了广义相对论。但是在大众领域都不知名,因为他的理论是不可验证的。他什么时候成了世界级的科学明星?是爱丁顿的发现。
人类如何了解137亿年的宇宙历史?在整个宇宙的范畴之内,地球不过是微尘而已。而地球这颗微尘中的微尘人物爱因斯坦竟然知道这么大的规律,难道大家不赞叹“思维的力量”和“跳出系统的力量吗”?伟大的牛顿已经深陷歌德尔的窘境,那么,爱因斯坦也会遇到窘境吗?
那就是量子理论的出现!
到今天,量子力学和相对论还是没有办法融合在一起!量子力学是最成功的理论。没有量子力学,就没有芯片,没有芯片就没有计算机,没有计算机就没有互联网,没有互联网就没有互联网思维,也就没有今天这堂课。量子力学贡献了30%的GDP,对我们影响太大。可惜,包括我们自己,对量子力学都毫无了解。爱因斯坦也是量子力学的开启人和先驱之一,但是,他在晚年成为量子力学最重要的反对者。
玻尔和爱因斯坦是科学界的两大巨匠,但是彼此吵了30年。他们之间最重要的争论是:“上帝掷色子吗?”其实,顶尖的科学家关注的是哲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基于经典物理的哲学观,基本和牛顿一样:“物质实在性、决定论、客观性、因果律、光速、确定性。”
但是,成也思维,败也思维。爱因斯坦比牛顿强在从三维到四维,但哲学基础是一样的。爱因斯坦在晚年的30年,一直希望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统一在一起。
今天全世界唯一可能能把量子理论和相对论结合在一起的是:M理论,他认为世界是11维的。除了4维空间,还有7维是被压缩在很小的空间里面。但是这个理论也没有获得验证。自然规律在高维上更简单,也就是要“跳出空间”。伟大如牛顿和爱因斯坦都不能跳出自己思维的遮蔽性,何况我们呢?
有一个著名的版画师,画出了一条龙:嘴巴咬住了自己的尾巴。对于龙来说这是三维世界,而在我们看来这则是二维世界,以此反正人类自己,你认为你跳出系统了,其实根本没有,跳出系统和思维何其难?
对于创业者,最大的痛点是什么?是对自己所做的事情陷入习惯性。那如何跳出现有思维对你的遮蔽?
有一家公司从PC端的即时通讯软件(QQ),到移动端的即时通讯软件(微信),它完成了跳出系统;有一家公司在软件时代屡战屡败到“软硬结合”成为领军,它就是小米。
如果你是创业公司的领导,或者自己创业,对你来讲,最重要的是从原来的领域跳出来。今天这个时代是四个时代合在一起的时代(农业、工业、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如果你能够跳出系统,对你帮助极大。
任何新思想变化的时候,都有引导的异端,而只有异端会带来巨大的突破。中欧创业营的立意就是探索工商管理的边界。工商管理走了两三百年了,我们希望让拥抱互联网思维的人尽快掌握新的操作系统。
去年,华为召开了“蓝血十杰”表彰会。“蓝血十杰”讲的是美国空军统计部的人才,他们退伍后集体去找工作,去了福特各个岗位任职,这十个精英重塑了福特。这十位精英所抱持的是对数字和事实的始终不渝的信仰,以及对效率和控制的崇拜,是工商管理时代的精英,人们把他们当作现代企业管理的奠基人。
如果科学是管理的底层思维,那么,我们看到的科学管理是基于牛顿时代的经典科学,还是爱因斯坦和量子论的新科学?在过去350年的西方文化中,牛顿的机械物理学已经不只是一门学说,它成为整个西方过去主导的思维方式,整个工业革命和工商管理都是建立在牛顿基础之上的。它今天对我们影响最大,我可以斩钉截铁地说一句:“工业时代就等于牛顿时代。”
《国富论》相当于资本经济的开始,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一书里面处处出现牛顿的影子。很多人说互联网只是工具,哪来思维可言?大家说怎么之前没有蒸汽机思维呢?在那个时候,同一所大学,瓦特正在学习制造蒸汽机,怎么可以说没有蒸汽机思维?蒸汽机思维不正式科学管理的机械思维吗?
泰勒在1911年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讲的也是牛顿的科学。他是管理的鼻祖,但牛顿是他的宗师。数据(预测与计划)、流程(制度与控制)、科层(分工与组织)的概念,都是牛顿科学的根基在里面。
但是在相对论和量子理论的面前,科学管理完全过时了。今天的社会科学者,大部分是文科出身,并不了解现代科学,而科学家正以比光速还快的速度前行。
最近一本书,《社会物理学》说:“我们一直在使用旧的思想底座,却浑然不觉。”所以在此我提出一个大胆的假设:互联网思维的操作系统是量子世界观和混沌理论代表的新科学。工业化思维的底座是牛顿世界观,互联网思维是量子世界观。我希望我有生之年从数学和逻辑思维上证明这一点。
互联网世界观有三条:
1、从决定论到概率论,关键词:认知。实际上讲的是:对创业的启示;
2、从事物性到关系性,关键词:连接。实际上讲的是:互联网新商业模式;
3、从还原论到整体论,关键词:自组织。实际上讲的是:互联网时代的组织创新。
这次演讲的挑战在于:让文科生听得懂“量子力学”,让理科生听得懂“现代哲学”,让所有人理解“互联网思维”。
我们不要在现象层面、不要在影子上去追逐,我们要从思维上去探索。咱们既不是传销、也是不励志,更不打鸡血,而是要安静的思考、理性的态度、怀疑的态度,做深度探索。
先推荐三本书:《领导力与新科学》、《物理学之“道”》、《链接》。
很多人提醒我:你为什么用如此复杂的方法,解释一个如此简单的东西呢?你把道理告诉我们不就完了吗?如果是江湖术士,这样就够了,但是对于一名学者来说,就不能这样浅层了。
亚当·斯密《国富论》开启了资本主义,开启了工商管理时代。如果我们已经进入到互联网时代,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划时代的著作。对于中欧创业营和颠覆式创新研习社,我们没有那么大的奢望做出这本著作,但还是希望找到一套逻辑自恰的理论告诉大家。不过先说明一下:我讲的都是错的。第一,我说的可能真的是错的,因为我不讲主流,只讲异端,我只是按照我的理解来讲,我劝各位千万别听我的,按照我讲的去做,可能死得更快;第二,我希望各位听我的课之后,来提出我课程的边界所在。
二、网络思维和互联网世界观:不可认知论是认知论的最高层次
1、互联网世界观:从决定论到概率论
光,是粒子,还是波?粒子是空间上确定的点,波是在空间中的能量。1704年,牛顿做了一个实验,为了证明光是微粒。麦克斯韦是牛顿和爱因斯坦中间的一名科学巨匠,1856年他提出:光是电磁波。
爱因斯坦提出:光是量子,提出“波粒二象性”,也就是光既是波,又是粒子。两者在同一维度不是一回事,在更高维度的情况下竟然是一回事。
然而,如果量子理论所揭示的“这个世界的本质是概率的,而不是决定论的”,这是爱因斯坦所不能接受的一点。薛定谔方程是十大方程第六名,他是著名的物理学家,生性风流,他和他妻子每年冬天都会去滑雪圣地度假,有一年他和他妻子吵架后一气之下去了,然后呆了三个月时间,在那里,他提出了薛定谔方程,让量子力学定量化出来。
对于薛定谔或者爱因斯坦这样经典科学家,他们认为波是真实存在的波,比如磁场波、电磁波,但是哥本哈根玻尔说:“它是一个概率波,不是真实的波。”爱因斯坦恼羞成怒,他说:“上帝不掷骰子。”爱因斯坦从量子力学最早的奠基人反而成为了抨击者。但后来有无数事实证明爱因斯坦错了。
那么,粒子到底在哪里?它取决于你。粒子的基本状态取决于人的观察。如果你观察它,它会从既是粒子又是波的状态,变成要么变成波,要么变成粒子。在微观世界里,客体的存在状态取决于主题的观测。薛定谔做了一个假想实验:在密封的箱子里面,有一个基本粒子,它有可能裂变,也可能不会裂变,它如果裂变,就会引发毒气罐释放毒气,猫就会死亡。
在微观世界里,粒子没有观察的时候,放射性原子处于既衰变又不衰变的状态,那么宏观世界的猫也处于既活又死的状态。但是你一观察,粒子要么裂变,要么不裂变,然后猫要么死,要么活。你会发现,这个世界是唯心论,而不是唯物论。真如,既不存在,又并非不存在,又并非不是同时存在和不存在。
观察,竟然成为新物理学的核心。海森堡24岁的时候写出了方程,他是第一个给量子力学写出方程式的人。26岁写出了赫赫有名的不确定性原理:“物质的基本状态是不能测量的。”爱因斯坦的重大震撼是:“就好像人的脚下被抽空,看不到哪里有什么可靠的基础,没办法在那上面建立什么。”经典科学的根基是测量,新科学告诉我们:科学测量的底座已经不存在了。
爱因斯坦从科学上无法反驳量子力学,但是哲学上又无法接受“不确定性”。
他说:“月球没有我们的观察,难道就不存在了?”“心学大家”王阳明说:“心外无物。”如果你不看它的时候,它以波的状态存在,要么在,要么不在,你一观察,它要么在,要么不在。
不确定原理和混沌理论,彻底推翻了拉普拉斯决定论。1986年的时候,剑桥卢卡斯教授教席莱特希尔爵士说:“现在我们深深意识到我们的前辈对牛顿力学那么崇拜,反而误导了公众绝对论是错误的。”我们的世界观已经从决定论时代到了不确定性的时代。这是我们世界观一次重大的升级。
如果量子科学是互联网时代的底座,如果所有预测都是错的,如果一切都是不确定性的,即“无常”,其带来的影响力量是不是非常巨大?现象层面的总结是经验,今天我想告诉你底层代码是:“不确定性。”
对我们直接的体验是:基于牛顿科学的经典管理,可能已经有了边界。牛顿科学和经典管理的底层代码是:确定性。商业计划书,今天还有效吗?十年计划、八年战略,今天还有效吗?
工业时代有相对稳定的环境,可以精准预测和分析。我们知道,创业无非两件事情:客户需求和解决方案,然后从这两者做出计划、执行、评估,这是我们经典时代最简洁的一张路径图,是最有效率的办法。“蓝血十杰”因为对数字的信仰,因此得了这个称号,他们考察经销商实力、广告效果等等,都需要数据来判断。他们在产品开发是外行,对资产负债表更在行,对成本比设计细节更在行。甲壳虫刚进来美国市场的时候,很多厂家认为只有屌丝才会买甲壳虫,但是“蓝血十杰”坚持调查,调查发现:新兴的中产阶级在使用甲壳虫。他们有钱、有消费力,所以值得开发这个车子,“蓝血十杰”坚持做了十四次的市场调查,得出最多的需求,从而帮助福特开发了“猎鹰”汽车,成为当年最畅销的产品,这简直是科学管理的完美体现。但是,互联网时代的底层代码已经是不确定性,我们今天是否还继续使用科学管理的方式呢?
不确定包括:市场不可知。我们有没有发现,专家的预测总是错的?创业初期商业计划书的数据总是错的?
案例1:阿里巴巴花掉头2000万美元的时候,什么都没有做出来,直到2003年非典火了电子商务,乘势推出淘宝;
案例2:360融资5600万美元,花掉4000万美元去做奇虎啥都没有做出来,为了对付雅虎助手,杀流氓软件,一不小心成功了。
这些都是不确定性中产生的牛逼公司。事实上,随着时间推移,不确定性指数正在以指数性增长。
罗辑思维CEO脱不花说了一段话:“今天占主流地位的传统管理理论都是基于高度确定性的控制,假设未来是不是确定性的,你必须学习用不确定的方式来解决不确定性的问题。所有试图用确定性方法去解决不确定性问题的尝试都注定是失败的。”
所以,泰勒的方法,今天不灵了。
诺基亚为什么失败?诺基亚所在的电信网与苹果所在的智能网竞争,是两个时代的竞争。诺基亚是工业时代经典管理的领导者,是世界性大公司,在这个变幻的时代输了。诺基亚按照经典管理方式在努力地去做,但是输了,因为底层代码变了,思维底座错了,而苹果是互联网时代新思维范式的开启者。“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
不可知论,是不确定性时代唯一的底层代码,不可知论是认知论最高层次。真正的哲学家,没有人同意“辨证唯物论”,当你对这个世界要准确观察的时候,你要先问你所戴的眼镜是不是对的?你的主观世界认知有没有到位?《三体》里面讲到:外面的世界想进攻地球,它需要飞400年才能到来到地球,于是它向地球发射了两粒“质子”,分别做人类理论的研究,使人类的思维被禁锢住。
海德堡的“不确定性原理”是一个物理学定律,但它在哲学认知论上价值极高,它使人类明白物质世界和主观意识不可分离。
从哲学上,康德提出“不可知论”,他是哲学的最后一位高手;从物理上,海德堡提出“不确定性原理”;从数学上,歌德尔提出“不完全性定理”。
不可知论不是消极,反而促进了科学的大发展。诺贝尔经济学获得者科斯说:“市场经济建立在两个深厚的认知基础上:承认无知和包容不确定性。”
索罗斯的基金公司为什么叫量子基金?他说他自己不是投资家,而是哲学家。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在改变世界,这个世界是由认知组成的。这对创业的启发就是:基于认知的创业方法论。
现在是不可测量的,未来也是不可预测的,你的观察会改变现实,你的认知会改变未来。
我们对客观世界的测量本身参与了对客观世界的创造过程,对事物的认识创造出新的事物,现实是不可靠的,你的认知是可靠的。
《创新者的窘境》有一个章节标题是:不可知营销。你首先假设你所有的预测都是错的。所以,当你创业的时候,当你面对新的世界的时候,你首先要制订的是学习计划而不是行动计划。为什么我推崇精益创业?“精益创业”奉行的是对假设的验证,所有的未来只是假设和验证假设,精益创业提供了验证的方法:MVP(最小化可行产品),一步一步地去做。当你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做顺,你就能做更复杂的事情。
精益创业不是一个技巧,是这个时代的方法论。罗振宇说:“脚踩到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既然脚底下是滑的,滑到哪里算到哪里,去接受改变。
马化腾说:“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几种现象:有些人一上来就就想把摊子铺得很大,恨不得面面俱到地布好局,有些人习惯于追求完美,总要把产品反复打磨到自认为尽善尽美才推出来。这些做法在实践中经常没有太好的结果,因市场从来不是一个耐心的等待者,在市场竞争中一个好的产品,往往是从不完美开始出来的。我的建议是:小步快跑,快速迭代。也许每一次产品的更新都不是完美的,但是如果坚持每天发现,修正一两个小问题,不到一年基本就把作品打磨出来了。”
Steve blank说:“为什么精益创业改变了一切?”在传统行业,不成功,便成仁。砸锅卖铁去创业,这是传统创业的心态。精益创业的好处是:未必能让你更成功,但是能大大降低你成仁的概率。
Steve blank说:“小公司不是缩小版的大公司;如果不接触真实客户,完美的商业计划书往往是没有用的;除了前苏联,没有人用5年计划预知未来。”
千万不要相信人成功之后说的话!万丈光芒的乔爷爷,让无数人激动。iPhone1发布会的时候,把苹果自己说得无比牛叉,其实,当时只有5台样机,而且运行龟速,满格的网络也是假的。真正大家开始大面积使用苹果手机是iPhone3,它刚开始也是一台丑小鸭,但是苹果手机会自己慢慢长大。
精益创业翻译自“Lean Start-up”,这个翻译的味道不对,容易让人想到“精益生产”,其实它的关键词是“PIVOT”(及时调头)。硅谷这两年流行:“Fail cheap、Fail fast”(快速验证、快速迭代)。今天是方生方死的时代,你需要验证。
仁鑫说:“最大的浪费不是上班时间刷微博,不是花了广告费但是没有效果,不是办公室租大了空在那里,而是我们辛辛苦苦加班加点做出来的东西没有人喜欢,没有人用,这才是真正的浪费。”
速度是创业公司最最重要的,Steve blank说:“隐形开发模式越来越不被看好。”如果你想的东西很容易被抄,还算什么好想法?
《三体》里的名言:软弱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承认无知没有什么丢脸的,傲慢才是。刀塔传奇CEO王信文说:“过去怎么想的都不重要,对不起我昨天错了,因为今天是不确定性的。”保持一个新鲜的心灵,你过去的成功可能为成为今天的障碍。你不需要一个远大的想法,你需要一个近期的原点。成功也罢,失败也罢,不重要,重要的是产生认知,基于认知前进。
创业最大的恐惧是对失败的恐惧。但是,应该要有失败,虽然不堪回首,虽然一帮人的青春、时间给了你,但你可以获得认知啊,在这种认知情况下,失败,so what?
今天的方法论已经从计划到认知、规划到演化,产品是演化出来的,而非规划出来的。微信的每个版本该做什么,都是等上个版本发布后才确定。我们不可能知道半年后的产品形态,规划是骗人的。你把自己逼到一个极致和绝境的时候,就会走出来。
《新科学与领导力》说:“现在很多先前崇尚规划的学者都在谈论战略思考,而不是规划。我们现在需要的不是预测能力,而是要懂得如何洞悉那些正在发生的事物,并从已发生的事物中悟出道理,成为学得最好、最快的学生。”
你的计划如果做的越长久,可能死的越快。为什么长期计划失灵了?KK说:“所有的长期预测都是错误的。”
“科学绝对论”者拉普拉斯说:“原则上未来是可以预测的。”身为计算机的先驱,约翰冯诺依曼主张:在给与足够的全球的全球数据和超级计算机之下,便能够提供某时某地正确的气象预测。
但是,实际上可以吗?蝴蝶效应,是混沌理论的标签现象,它帮助我们揭示了:混沌无处不在。混沌理论是上个世纪除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之外的第三大科学贡献。
KK导师说汉默早年组织了几个反叛的科学家叫做混沌社,法默发现:
1、看得远并不意味着看得好;
2、进行一次有用的预测,用不着看得太远;
3、即使是一点点有关未来的信息,也是非常有价值的。
可见,整体不可预测,但局部可以预测;长期不可预测,但短期可以预测。不要忽视短期的预测。
Uber的逼格比其它软件似乎更高,你觉得要点是什么?是灵活性!Uber没有任何长期计划,只会去忙这一周的计划,或者下一周的计划。很多活动从筹划到执行,基本只有一周的时间,只有这种灵活性,所以人无法去预测,并且有很多惊喜感。这个对做品牌形象有很大的提醒。
这个世界这个月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才能做有温度的变化和调整。你会发现,灵活性才会到来创新和创意。
所以,把眼前的事情做到极致,下一步的美好自然就会呈现。
我做中欧创业营也是一样,踏踏实实办好眼前的事情,做到极致,不就获得认知了吗?不就自然引导出下一步来了吗?
关注 @念念回响,请浏览李善友教授《新科学与互联网世界观》第二篇章~
-
李善友
互联网时代组织管理中的“去他X的”
1997年以前,是韦尔奇的天下,他崇尚“末位淘汰制”或者说是“360度评估”:把团队内人员按20%、70%、10%的比例分为最优、中等和最差三个层次。最优的20%人士得到晋升和提薪,70%的人给予培训,激励让他们上升至最优秀20%的人当中,最差的10%员工必须走人,切不能把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耗在这10%的人身上,这3个层次始终都是保持动态,随时更换人员。
这是1997年以前,在那之后乔布斯回归苹果,至今想来,他在那一年说的两句话和做的一件事,推动了这个星球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及影响了后来的各种思维,思潮和管理方法,包括今日的人力资源管理趋势。他的两句话是“think different(不同凡想)”与“要么杰作、要么狗屎”,他做的那件事:将Mac变成了半透明状,今天我们讲各种互联网思维,用think different来诠释,概莫能外;今天我们猜想人类的思维正在透明化,引子不过那个半透明的Mac;今天引流潮流的企业如facebook,小米等在选才、用人的标准和方法上极速趋向二维化:要么杰作,要么狗屎,不杰出必须走人。
连互联网钉子户公司netflix也只讲:我们只和“成年人”一起做事。至于雷军,那更是在习大大面前坦诚:自己成功最重要的是靠人。移动互联网时代核评估体系已经滞后了吗?将要失效了吗?我们需要什么新的方法?为什么扎克伯格说:一名优秀的工程师能够抵得上100个普通工程师?怎么找到那名优秀的工程师?怎么用好他?
据说雷军又给光景不好的凡客开了药方:去管理层,陈年也不叫总裁了,就叫创始人,公司内部以后也不安排什么副总、助理总裁了;去KPI(关键绩效指标),让各事业部专心做好产品;去贪婪,产品没必要做多。三个“去他X的”中,居然两条和人力资源管理有牵扯。药方有用吗?看了五年没能看明白,雷就一针见血一药回春吗?现在还不得而知。但小米模式已然是确确凿凿,立在那了,背后的逻辑大家都懂:时代的商业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盯住典型用户的核心需求,死磕,实现良好用户体验,然后借由互联网的传播,那些剩下的、所谓非典型用户也竟然迅速的被影响为典型用户,其过程宛如病毒传播,最后取得的成绩,令人炫目。而这一切发生,主要“靠人”。
近日,麦当劳宣布其首席营运官(COO)Tim Fenton将在今年10月份退休,而接下来一个略显意外的消息是麦当劳宣布不会再任命新的COO,彻底取消了这个职位。在现代企业中,COO曾经是个很关键的职位,但从数据上看,现在这个职位已经不再重要了。
不仅是麦当劳,《商业周刊》的报道称,2012年只有38%的财富500强公司设有COO位置,而2000年这个比例是48%。去COO, 去管理层,追求扁平化…无独有偶,海尔张瑞敏也屡屡提出“管理无边界,企业无领导”,虽然他貌似并不是那个倡导“无边界组织”的最合适人选。在《消失的组织架构—超级节点化》一文中提及,以流程为导向的工作团队的建立,即以发起流程的“节点”来驱动业务的进程,即人人都是核心,人人都不是核心,完全根据企业的需要可以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企业部门间和组织内部的界限日益趋于模糊,大多数工作将通过“虚拟团队”来完成。网络经济下的企业组织将越来越多地在企业内部和外部使用跨职能的任务团队,人们必须学会(显然现在绝大多数还没学会)在没有固定职务、没有命令权威、既不是被控制也不是控制他人的情况下去进行管理,去完成任务,去实现目标。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何去何从?
几个观察如下:
1、我们知道,传统企业的组织架构中,中层的作用主要是上传下达:即向下级传达上级的指令并监督执行,同时向上级反馈来自下一级的信息,其次才是人才培养和企业文化传递。但这部分工作将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管理工具的广泛运用而逐渐被取代(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有此预言)。
2、传统企业组织架构象朝鲜人民军,兵种清晰,层级分明,基础作战单元以旅/团为主;而创新公司组织架构象美军,由于信息技术发达,基础作战单元超级扁平化,以特种部队(介于排和连的编制)为主,纵观美军最近几年的行动,无论是抓萨达姆,还是刺杀本拉登,都是由五角大楼直接指挥特种部队完成的。
3、也就是说,基于互联网的创新公司老板本人必须要充当“五角大楼”的角色,而中层应该从一个纯管理者变成特种部队的队长。传统商业模式由于足够成熟,老板一个月真正重大决策不会超过三次,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公司,由于变化快,现场管理和临机决断的事宜太多,所以必须缩短决策半径,必须扁平化。
小米副总裁王川有句诛心的话:当年我们误入歧途,都抓管理去了。2011年的冬天,索尼迎来了更惨痛的噩耗—年度亏损63亿美金,为什么会这样?天外伺郎(索尼常务副总)说:绩效主义毁了索尼!因实行绩效主义,职工逐渐失去工作热情。在这种情况下是无法产生“激情集团”的……公司为统计业绩,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而在真正的工作上却敷衍了事,出现了本末倒置的倾向。如果你还死心不改,可以回想下诺基亚被收购的惨剧。
至于小米“毁三观”的管理文化更是把“去管理化”做到了极致:没有KPI;没有管理层,超级扁平化;第三,没有组织架构,不开会。没有绩效管理,没有级别体系,没有“员工活动”,没有“内部沟通”,没有“内部培训”,没有“企业文化”。
如果你说这尚是个例,那么在北京东南方向千里之外位于有韩国硅谷之称的城南市Techno Valley H-square 6层的Kakao Talk办公区中,同样的组织变革在进行,在Kakao这个拥有500多名员工的公司中,自上而下只有CEO、部长(职能部门负责人或项目组组长)、组员三个级别。
在传统的韩国公司中如果一名工作多年的员工在晋升部长后重新被降职为主任,通常是一种变相开除的行为,此外新员工在短时间内升职也是不被允许的,而在Kakao这个公司中,员工们已经习惯了这种职能变换,特别是技术和产品部门,甚至没有固定的组织架构,通常一个新的项目组成立时,过往的组长可能会因为一些技术特点而重新充当组员的角色,而那个提出新产品理念的人则会被任命为组长,没人会对此有所芥蒂。为了让员工们感到更加平等,在Kakao公司内,所有的员工都用英文名字互相称呼,譬如大家都直接称呼创始人金范秀叫做 Brian,此外即便是新员工,如果有好的建议和意见都可以直接向社长或是CEO表达,而在传统的韩国企业中这必须经过层层汇报才可以实现,跨级汇报甚至会被视为企业的一条红线。
沿着这条不归路推演下去,商业组织既然有可能三层化,那么也就有可能两层化,如果两层化,那么管理者必然被leader(领导者,是指居于某一领导职位拥有一定领导职权承担一定领导责任实施一定领导职能的…)取代,如果管理者被取代,那么新生的领导者必须同时具备管理和执行的能力,我们可以称之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leader波粒二象性”,就像量子物理学中描述的光的特性,同时具有管理的波特性,和执行的粒子特性。再大胆想象,在新的管理变革中,更多的“去他X的”将如雨后春笋:从去管理层、去组织架构、去绩效评估开始,到去销售佣金、去开会、去副总裁、去人事部、去财务部、去运营部、去总裁办…
而创业家,创新者需要做的仅仅是:让业务管理来驱动员工管理;管理外部化“透明化”(让用户广泛参与 );游戏化管理(人人都是游戏的一分子 )。
好吧,这个时代你拥有了更大的能量和权力,你知道,打造一个伟大的公司的,你只需要55个人就够了(WhatsApp的55人团队创造市值190亿美金的价值)。最后再免费送你一句话:“营销很重要,商业模式比营销重要,产品比商业模式更重要,但牛B的顶尖人物才是最重要的!”
本文作者:李善友,王雨豪
扫一扫 加微信
hrtech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