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策数据
在大数据时代,每家公司都要有大数据部门吗?
本文作者:桑文锋,神策数据创始人&CEO,前百度大数据部技术经理;神策数据(Sensors Data)是一家专业的大数据分析服务公司,致力于通过大数据技术帮助客户实现数据驱动,提升用户体验。
如果这个问题换做是:在电气时代,每家公司都要有个发电厂吗?是不是会更好回答一些?
事实上每一种重大技术的出现,都会对产业产生大的变化。在蒸汽时代,采矿机采用蒸汽机后,会带来生产效率的极大提升,而轮船加上蒸汽机,再也不需要靠风才能航海了。在电气时代,电灯代替了蜡烛,电报代替了快马送信,而报纸也被广播和电视所侵蚀。
可以说是现有产业加上新技术,形成了新产业。
我们回过头来看这两次工业革命,生产蒸汽机的企业只有少量几家,而发电的企业在美国也只有通用电气和西屋电气。并不是每家企业都要从事这些基础设施的研发和生产,更多的是对新技术加以应用,发挥新技术带来的价值。
在 IT 领域,软件刚出来时,可以说是计算和存储完全混杂在一起。有人尝试将计算硬件进行分离,歪打正着成就了 Intel。有人尝试将存储系统分离,因而有了 Oracle。
Intel 和 Oracle 固然伟大,但它们的价值更多的还在于有广大的企业采用了这些新的技术,在具体的行业中,产生了更大的价值。
同样,云计算这种理念固然是好,但如果每家企业都建立自己的云计算中心,从资金和人力投入上,一定是不划算的,更严重的问题是做不到最优。相反,有了 AWS 和阿里云这样的云计算提供商,让中小企业更便捷的进行创新应用。
回到题目中的问题,在大数据时代,每家公司都要有自己的大数据部门吗?结论也不能下的太武断。
早在 2008 年,云计算的概念刚刚兴起,百度内部出现了两拨势力。一拨要从零开始打造自己的大数据底层技术,把 MapReduce、GFS、BigTable 这些组件都要实现一遍,结果花了两三年时间,也没能稳定运行。
而另外一拨势力,直接采纳开源的 Hadoop 生态,很快在公司内应用起来。而我当时做的日志统计平台,也是采用了 Hadoop。但百度的数据规模毕竟太大了,所需的集群规模,开源版本根本撑不住,于是不得不改写 Hadoop,这样就和开源的版本渐行渐远,等到后来再也合不到一起了。
曾经有一年多的时间,我们部门新设计和实现底层的存储及计算系统,结果发现开源的版本也差不多实现到了同样效果。虽然许多内部的人觉得我们怎么总重复造轮子,但我明白还是需求使然,你面临的需求相对领先,但也没有领先到像 Google 那样提早 5 年。
但对于小公司来说,则完全没必要从零开始做,还是要尽量用开源的产品。
整个 Hadoop 生态,要比我 2008 年刚用的时候,要成熟很多。那个时候我们去拿开源的版本,编译部署,一个新手可能两周都不一定能正常的运转起来。而现在下载一个 Cloudera 发行版,两个小时就可以正常跑任务了。
与此同时,又面临了新的问题,因为大数据平台牵涉到数据的采集、传输、建模存储、查询分析、可视化等多个环节,而开源领域只是一些组件,于是各家公司都在纷纷打造自己的大数据平台,这就像 Oracle 之前,各家都在打造自己的存储系统。这显然不是一件性价比高的事情。
有市场需求,就会有满足相应需求的公司诞生,于是就诞生了一堆提供大数据服务的公司。
由于这一新领域还处于早期,这些创业公司所能提供的服务并不会特别的完善,要么是以项目制的方式运转,要么是提供专门应用场景的服务。
这样,对于一些企业来说,这些创业公司提供的服务,似乎自己也能实现,那何不干脆自己做?
这创业一年多以来,我看到了太多的公司在打造自己的数据平台,但做的还不够完善。不管是技术实力还是人力投入上,都有点力不从心。如果选用了这些第三方数据服务,那岂不饭碗被抢了?
可我要说的是,饭碗早晚都会被抢,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这里只需要问一个问题:我所做的数据平台,是不是其他公司也是类似的需求?如果是的话,那肯定也有其他公司做着类似的事情,做的东西会大同小异。
那么,就会出现专门的公司,来解决这种通用的需求。因为这些公司专注于解决这一块问题,所以会更加专业,并且舍得投入。而对于需求公司来说,除非自己转型去专门做大数据平台,不然在投入上,肯定不是一件性价比很高的事情。与其如此,不如及早侧重于自己的核心业务,关注应用需求本身。
那对于企业来说,在大数据时代,应该怎么做呢?我的建议是三点:
首先,要拥抱大数据技术。
新的重大技术出现,都带有颠覆性。一不小心,就会被革命。但也不是说企业已有的业务不用搞了,都来搞大数据吧。
在大数据这件事上,还是要从需求出发,而不是从大数据出发。
有人会问我,我有了一些数据,给我讲讲怎么能发挥更大的价值。坦率来说,许多时候不了解业务场景,很难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的。
相反,我们要先看在企业满足客户需求的时候,还有哪些重大问题没有解决好,如果采用了大数据技术,是不是可以更好的解决?如果有这样的点,那非常好,就勇于去尝试。如果没有,那就继续学习大数据的知识,再等待这样的场景出现。
其次,企业要有懂大数据的人。
这种人不一定是全职的,但至少是可以将企业的业务和大数据技术结合起来的人。这种人不一定对大数据技术本身很懂,但善于使用新技术。
如果企业现在还没有,并且还没招到。可以去培养一个头脑灵活,乐于学习新技术的人。如果抛开大数据系统的实现挑战,理解大数据的应用场景,那难度会降低不少。
最后,要善于利用第三方服务。
能用第三方服务解决的,就尽快去尝试。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通过采用新技术,获得技术红利,跑的更快。就像爱迪生当年发明白炽灯后,那些更早将白炽灯用于工厂的企业家,更有可能提升工人的工作效率。
这篇文章的内容,主要参考了吴军的新书《智能时代》。对大数据和机器智能感兴趣的读者,强烈推荐这本书。
-
神策数据
“神策数据”获400万美元A轮,由红杉领投
Sensors Data 神策数据今天正式对外宣布,已完成 400 万美元的 A 轮融资,由红杉资本领投,天使轮资方线性资本、明势资本、薛蛮子继续跟投。本次融资的资金将主要用来做研发投入和市场拓展。
神策数据是面向中小企业提供私人定制方案,帮助企业做用户行为的深度分析。
已有 SaaS 统计服务公司存在的三方面痛点:首先,在数据源收集时,没有采集到数据库、服务端的数据。其次,在分析能力上,数据体量大的公司只能基于宏观指标进行分析,像地域、时间等通用维度。最后,第三方平台的数据安全也不一定能够保障。
所以,神策数据支持私有和公有云两种部署方式;实质是在帮客户建立专属的数据仓库,通过数据仓库这样累积的一段时间的数据,企业可以在此基础上做二次开发,省掉了准备数据的步骤;并且,对于企业任何一个维度的需求,都可以进行分析。
与神策数据类似的产品还有GrowingIO、诸葛 IO等,相较这些产品的区别,CEO 桑文锋强调,神策数据主要在做私有化部署,但与传统的私有化部署不一样,Sensors Analytics 可以通过远程部署来降低成本,同时系统会有操作记录,客户可以控制访问权限。
虽然是私有化,但神策数据的逻辑是 PaaS+SaaS 平台,针对每个行业会提供一套标准化产品,“不会为客户更改一行代码”,如果客户有其他需求,可以自己在平台的基础上做二次开发。
这样就保证了神策数据一方面按照 SaaS 的模式运行,又解决了规模化的顾虑。
半年前我们报道神策数据的时候,他们团队只有 12 个人,全部为技术人员。现已扩展至 30 多人,增加了销售团队和分析师团队。并且在上海开设办事处,地址恰好在 36 氪氪空间。去年10 个种子客户也增长至 40 多个正式企业客户,以泛电商交易类和访问量大的客户为主,像爱鲜蜂、秒拍等。
此外,神策数据还跟 OneAPM 达成战略合作,OneAPM 解决的是运维监控问题,而神策数据侧重解决运营分析问题,OneAPM 的客户也有分析需求,那么 OneAPM 对接了神策数据的 PaaS 平台,就可以为客户提供数据分析功能。
桑文锋还透露,神策数据下一步会往金融、游戏领域延伸。
来源:36氪,作者:徐宁,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46085.html
扫一扫 加微信
hrtech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