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森】年后返工不在状态,HR如何应对“节后综合症”?

2022年02月10日 15352次浏览
春节假期一晃而过,打工人纷纷回到工作岗位。然而,复工后很多人对工作突然提不起热情来,这是什么原因?
年后复工,有人上班迟到,无精打采;有人在工作时间闲聊不干正事;有人迟迟无法集中注意力投入工作;有人干脆看着窗外走神发呆……

这些都是职场“节后综合症”的“临床表现”,是打工人经历长假后出现的各种心理和生理不适的综合反应。

那么,到底什么是“节后综合症”?年后复工,HR如何快速帮助员工调整工作状态?



 

 上班无精打采 
 什么是“节后综合症”?
“节后综合征”是一种出现于长假期或节日后的一些症状,包括疲倦、失眠、昏昏欲睡、难以集中精神等。
由于在平常工作期间,员工身体及精神状况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在经历比较长的假期之后,由于放松过度,或多或少就会出现假期后综合征的症状。
于是在节后的一周左右时间里,员工容易困倦,提不起精神,工作效率低,甚至出现不明原因的恶心、眩晕、肠道反应、神经性厌食、焦虑、神经衰弱等问题。
这就像一个平时已经紧崩膨胀的气球,急速放气而过度松弛。在回到工作岗位时,因未能及时适应紧张的生活节奏或缺乏了一个心理缓冲期,就会出现逃避工作的心态及以上的症状。
 

 员工患上“节后综合症” 
 HR该如何应对?
春节放假期间,员工会按照自己的节日节奏进行安排,不管是刷剧看电影、还是拜年聚会走亲戚,其生物钟已经和之前在公司上下班的节奏完全不一样了,一旦让他突然回到工作节奏上来,一时间肯定会难以适应。
在这种情况下,HR可以采取下面两种方式帮助员工迅速调整状态,摆脱“节后综合症”。
1、预留必要的缓冲期

员工不是机器人,不管是身体还是精神状态,是很难做到无缝切换的。因此,设置一个让员工恢复工作的缓冲期非常有必要。比如,在复工的第一周尽量安排一些无关轻重、不太紧急的工作,可以消减他们迅速切换状态的抵触感。

另外,HR还可以根据企业的日常节奏,帮助团队leader设计一个“缓冲时间表”——先帮员工释放情感,摆脱松弛的状态;然后将他们各自的目标和任务细化;最后才是要求他们具体执行。

2、举办集体活动
人都是容易被环境影响的生物,当个体处在集体氛围中时,往往能很快调整自己状态。因此HR可以在公司层面安排一些集体活动,有助于员工回归到基本行为规范。
比如,有的公司会将年会放在年后,还有的公司会在复工当天准备聚餐、茶歇以及发红包等活动,这样都能快速让企业员工回归到组织氛围中去,摆脱“节后综合症”的影响。
 团队效率持续低下 
 还可能是组织敬业度出了问题 
一般来说,“节后综合症“会在复工后一周左右时间自行消散,员工能恢复到年前的工作状态。

但如果团队工作效率持续低下,那就不只是“节后综合症”那么简单了,需要考虑是不是组织敬业度出现了问题。

敬业度调查被定位为企业与员工沟通、企业管理水平的诊断、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系统提升、经营状况预测的辅助性工具。处于不同阶段的企业,关注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近一年,北森开展敬业度调查的客户,更多是关注其作为管理工具的诊断作用,出发点落在改成各业务单元及其管理者的管理实践诊断,以期量化管理实践效果,数据化呈现和暴露组织管理问题。
这就浮现出一个普遍性的困扰:敬业度模型能否从自上而下的组织视角,全面诊断和揭示问题?
为了能更好地回应这个问题,「北森敬业度模型」做了两点升级:
1、更组织诊断视角的敬业度模型

驱动因素从组织视角出发,重新定义四大方面。升级前,驱动因素更强调员工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用“我的获取”“我的归属”“我的成长”“我的价值”来定义四大方面。

新的敬业度模型,仍以需要层次理论为基础,但转换为组织组织视角,强调诊断组织在“员工保障”“员工效率”“员工成长”“员工愿景”上的管理实践是否到位,从基础保健因素到激励因素,从当下到长期,从不同层面诊断组织问题。

敬业度结果则是用于聚焦哪一项实践最能影响员工行为,以精准定位组织问题,最大化行动效益。



2、更具有针对性的组织诊断指标

为了更贴合组织诊断的实际诉求,北森通过对照市面上组织诊断模型的评价指标、已有组织诊断客户实践的指标设置,经过长达一年的数据与实践积累,最终在“员工效率”层面新增了变革能力组织架构工作流程三项评价指标,能更好的解决“组织是否足够敏捷,各项流程制度是否有效落地”的问题。
最后,在企业愈发关注组织诊断的当下,开展敬业度调查项目时,应从组织视角出发,围绕业务关注的问题聚焦核心诊断方面,诊断结果回答业务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让诊断结论融入业务规划,形成动态的闭环,在新的一年提高团队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