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大数据调查,趋势将会如何?——信息图
【图片来自:云图网】
查:据国外商业智能软件开发公司Jaspersoft调查,投资在大数据上的规划和资金都在逐年上升,36%的人有投资大数据的计划,大数据前景大好,最受欢迎的大数据类型是CRM,金融领域和电子商务。
-
资讯
[独家】微信领英名片更新,新老版本大PK
相信HR们跟很多人都一样,手机上最常用的app就是微信,除了聊天还会经常看朋友圈。同样是一个社交网络的渠道,Linkedin也是HR们工作最常用到的。但它适合较弱的人际关系。自从微信引入linkedin名片功能后,我们网站也给大家报道过一遍文章《【HR秘籍】如何在微信上展示自己的Linkedin链接》,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多少人已经在用这个功能了呢?
近日,小编发现,微信上的linkedin名片展示有所改动。在于小编看来,这样的改动似乎更简洁,但同时能在短时间内看到对方更多的信息资料。
如何查看您的微信好友的linkedin名片呢?我们来回顾一下。
首先,您在通讯录中找到您想要查看的好友,点击头像,就会出现这个画面(图1):
(图1)
看到linkedin了么,这时您点击进去,就会出现我们今天要跟大家介绍的领英名片更新后的版本(图2)
( 图2)
接下去就是我们今天着重要提的。与以往的界面相比,不难看出,微信的linkedin名片夹已经有所更新和改动了。
(以往微信linkedin名片展示界面)
看出对比了么?新的界面更简洁,且更详细。在新的界面上,我们不仅能一目了然的看到对方的简要介绍,并且还能看到其所在的公司,以及在职时间,职位等等。这在老版本上是看不到的。在老版本上,第一眼映入眼帘的,都是对方的自我介绍。这样比较下来,在信息全面度方面,新版本似乎是更胜一筹了。
尤其对于我们的HR们来说,在微信领英名片上第一时间获取的资料就更详细了。
但是,新版本对于自我介绍方面没有老版本的全面。尤其是,有些linkedin的主人没有填写目前其所在的公司,职位等情况的话,在界面上就显得特别的单调。如图:
另外,在新版本的界面上,有很明显的两个链接,分别是“加入领英”和“查看完整档案”。而老版本分得并没有那么仔细(图4),但是若要查看对方完整档案,“加入领英”却都是两个版本都有的必要前提。
(图4)
HRTECHCHINA实习编辑:於丹
-
资讯
企业社交媒体管理软件Sprinklr获得4000万美元D轮融资
【文章来源:36氪】
为企业的各个社交媒体提供分析和管理服务的公司Sprinkr今天获得 4000 万美元的 D 轮融资,由 Iconiq Capital 领投,Battery Ventures 和 Intel Capital 参投。
Sprinklr 为企业提供其社交媒体的跨平台管理和图表分析等服务,它的顾客包括微软和维珍美国等。
在美国,提供跨平台社交媒体管理服务的还有 Spredfast、SocialFlow、Lithium。 Sprinklr 的 CEO Ragy Thomas 认为 Sprinklr 的优势在于其能够管理的社交媒体的多样性,比如 Sprinklr 支持对人公共主页的管理和分析,他认为人人在中国的影响力如同 Facebook 在美国的影响力。
Sprinklr 目前有 300 名员工,Thomas 表示会将融资用在继续增加员工规模和底层技术的加强,并希望能在 2015 年上半年上市。
-
资讯
国内主流HCM/eHR厂商点评(三):东软
【文章来源:张月强】
IT行业中,外企中最会做中国人生意的当属IBM,内资企业中最会做中国人生意的当属东软。
起家于教育部大学东北分校,又有早些年的阿尔派远亲,与各地政府大手笔投入合建软件园、合作医疗平台,背靠高校资源四处开花建设软件学院……这一系列目不暇接的动作,相比于用友和金蝶的张扬,却经常被人忽视,以至于再次诠释了老祖宗“闷声发大财”的优良传统,年底清账,一不小心又远超“亚太本土最大”那位好几倍。
洋出身,土家底
东软的e-HR名叫“慧鼎”,一个很奇怪、很容易让人遗忘、也很容易让人念错的名字。不同于国内的大多数厂商,东软e-HR有个很洋气的名字“TalentBase”。取这个名字跟翰威特的合作应该是密不可分的。
提到东软,背后有个翰威特不得不提。翰威特是当初东软集团内部HR管理咨询服务商,为东软集团制定了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基础,在此应用架构基础上,东软完成了早期的系统开发和建设,并推向市场。单凭这点,东软作为后来者能够快速站稳脚跟,在纷繁复杂的市场谋得一席之地。
东软与翰威特的合作,据传有排他性约束和利益共同体协议,早期经常以共同面对客户出现,翰威特的外资和咨询背景、东软的务实和技术功底,着实让不少客户意乱情迷。后期与翰威特的合作有所减弱,但是尝到了甜头的东软并没有停止与第三方“中介”联手的脚步,转头与大易走的越来越近,并且切实享受到了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大批量客户的收益。用友在2009年曾尝试拆散翰威特与东软的合作,但对外企生态圈子的不了解以及东软排他性协议的约束,到最后只留下些无关痛痒的PPT而已。
客观分析,东软虽有“挟洋自重”之嫌,但是东软的打法却是“洋枪土炮”齐上阵,通过丰富的资本运作手段、强大的政府关系资源和噱头丰富的“战略合作”,迅速占领了高端市场,尤其是军工、烟草、金融、医药等行业。特别是军工和烟草领域,成为支撑东软盈利的重要宝矿。
项目化还是产品化的艰难选择
东软e-HR在大项目上攻城拔寨的同时,也受限于糟糕的技术平台和产品稳定性,迟迟不能上线交付,薪酬无法准确计算等被动因素,导致大多项目仅仅在集团总部层面勉强使用起来,以至于包括中国银行在内的不少客户的下属机构实在等不及了,转而选择其他软件。到最后,东软成了得势不得分那位了。
同时,用友金蝶等竞争对手虽然在大项目上鲜有建树,但是在快速交付的中等规模项目上屡有斩获且利润颇丰,市场占有率也在不断攀升。这点让东软煞是眼红,须知,东软项目化的交付,一方面拖累了资源,一方面也让项目走向失控,很难形成规模化交付和持续化发展。
东软尝试从奇正、用友、宏景世纪等厂商引入人才推动产品化发展,也把富有明显研发特色的彭成宝换掉代之以营销出身的祖凌宇,试图摸索产品化之路。但东软传统的项目思维、中层骨干的项目化交付桎梏、销售模式注定了走产品化之路对于东软来说是水中捞月的事情。到最后面对客户的压力,不得不继续扑上大量资源和人才,赢得了客户的苦劳认可,却输了丰厚的利润和功劳的肯定。
但是,产品化和行业化之路是必然选择,东软引入的这些专职的e-HR销售精英、市场经理虽然随着销售总监赵晓光的离开也陆续选择了离开,但是还是留下了不少可以继续发扬的思维冲击。
未来在哪里?
东软不缺平台和方向,前有刘积仁老师的战略方向,中有各大行业事业部或专业子公司如狼似虎的冲击,后有各大区的销售覆盖,东软想做些事情会非常容易。与各园区政府的云计算合作,能够提供东软赖以壮大的现金流和品牌形象;与各高校和地方的软件园项目合作,不仅仅跑马圈地,还为后续发展储备了大量人才。重要的是东软的e-HR从业人员是否具备整合东软集团内部资源的意识和能力,将小富即安的一个小团队,壮大为集团内部一个利润增长点?
同时,各厂商都在“云”,东软的云是否能够与这些云有效嫁接,现有客户的包袱和未发掘矿藏能否合理化解,都是个巨大的未知数。
注:本系列只讨论e-HR,因此本文不涉及东软档案管理系统和在线学习系统等其软件事业部需要经营的产品。
-
资讯
微软将企业版云存储服务OneDrive空间上调至1TB
【文章来源:新浪科技】
北京时间4月29日上午消息,微软周一宣布,将把企业版OneDrive的单人存储空间从25GB增加到1TB。这将进一步加剧云存储领域的竞争。
此次扩容计划既适用于单独的企业版OneDrive用户,也适用于捆绑了Office 365的企业版OneDrive用户。单独的企业版OneDrive是免费的Office Online服务中的一个选项,价格为每月5美元。微软目前为第一年的订阅用户提供五折优惠,这一促销将持续到今年9月。
微软还宣布,该公司将第一次把企业版OneDrive与Office 365 ProPlus捆绑,年费为每用户每月12美元。这类用户同样可以获得每用户1TB的存储空间。
企业版OneDrive之前名为SkyDrive Pro,这项服务可以帮助员工存储、分享和同步个人工作文件。这项服务可以捆绑多数版本的Office 365,价格则根据组件和功能的不同有所差异。例如,Office 365小企业版每用户每月费用为5美元,Office 365企业E4版每用户每月为22美元。
企业文件同步和共享市场已经集结了大量竞争对手,包括Box、Dropbox、Accellion、Watchdox和Egnyte等创业公司,以及谷歌、IBM、Ctrix和EMC等大型企业。
这类产品已经成为现代化协作系统的关键元素,可以方便同事通过各种设备共同编辑文档和访问文件,支持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PC。不仅可以使用原生移动应用,还可以在标准的网络浏览器中调用各种功能。
Dropbox每用户每月的费用为15美元,提供不限量存储空间。Box每用户每月费用为15美元,存储空间为1TB,如果支付35美元则可以享受不限量存储空间。
企业版Google Apps费用为每用户每月5美元,包含30GB的Gmail和Drive存储空间。用户还可以购买更多空间,包括每用户每月89美元享受1TB空间。
作为谷歌提供给个人用户的免费账号的一部分,该公司为每位用户提供15GB的Gmail、Drive和Google+ Photos标准存储空间,每月支付1.99美元或9.99美元可以享受100GB或1TB空间。今年3月降价前,这两项服务的价格分别为每人每月4.99美元和49.99美元。(樵夫)
-
资讯
HR,对于社交媒体,你知道如何根据其生命周期协助工作吗?
【图片来源于:199IT】
目前,社交媒体可谓是红火。对于企业,社交媒体也逐渐出现了它的身影。企业营销,企业内部协作,以及HR们通过社交媒体进行招聘,进行人才库的储备等等,都渐渐离不开社交媒体。
其实,HR们在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诸如:微博,微信公众号,Facebook,推特,LinkedIn等等进行招聘时,就是对公司形象的一种树立以及营销。昨天,我们给大家介绍了一篇文章《招聘官:行动起来 构建人才网络》,是教我们的HR们如何构建人才网络的。今天,我们就来用一张图片来讲讲社交媒体的生命周期,社交媒体对于HR们到底有何作用呢?我们该如何维护好它呢?
-
资讯
阿里云计算北京布点 全球第三个云数据中心开放
【文章来源:腾讯科技】
[摘要]对互联网公司而言,选择离用户最近的节点,将让他们的网络服务更快速地传递给用户,这也是互联网公司在竞争中制胜的关键因素之一。
腾讯科技讯(朱旭冬)4月29日消息,阿里云计算宣布北京节点正式对外开放运营,这是继杭州、青岛之外,阿里云在全球对外服务的第三个数据中心。阿里云方面表示,北京数据中心将更好地服务众多互联网公司和世界级企业总部。
北京云计算数据中心一期规模为1万台服务器,主要辐射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区域,满足该地区政府科研机构、金融机构以及创业公司对弹性计算能力的需求。
第三方数据显示,如果谷歌搜索的搜索结果提交慢了0.4秒,其一天的搜索量会减少800万次;网页响应慢0.1秒,运营成本每天增加100万美金。对互联网公司而言,选择离用户最近的节点,将让他们的网络服务更快速地传递给用户,这也是互联网公司在竞争中制胜的关键因素之一。
此前,阿里云计算的服务优势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北京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开放,意味着阿里云进一步加强在中国北部地区的布局。北京不仅是中国的政治、文化、科教和国际交往中心,更是48家世界五百强企业总部所在地,并汇聚了大量的互联网公司和开发者。这些都将成为阿里云计算的目标客户。
对华北区域的用户来说,使用北京节点,数据传输的链路节点更少,网络延迟更低,可以提升该区域用户的体验。
阿里云还透露,除北京、杭州、青岛三个云计算数据中心外,阿里云已加紧在海外选址布点,计划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云计算业务,近期将宣布海外首个布点的数据中心信息。
不过目前阿里云在中国也面临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国内百度和腾讯也都推出了云服务,另外微软云服务Azure已经通过世纪互联落地中国,亚马逊的AWS也将在中国对部分客户开放使用。
[责任编辑:shanyunliu]
-
资讯
招聘官:行动起来 构建人才网络
【文章来源:招聘新视野】
在社交媒体时代,招聘不再是扩充候选人池,而是要构建人才网络。
在乔什·伯尔辛(Josh Bersin)最近为《福布斯》杂志撰写的一篇文章里,提到各大企业的招聘中,人才网络已经变得越来越普遍,“企业开始慢慢从‘候选人关系管理’的模式向构建‘人才网络’的模式转变。”
什么是人才网络?可能很多招聘官还一头雾水,在这里,我将为大家做个简要介绍。
人才社区和人才网络
国内很多企业都有尝试建设自己的人才社区。所谓人才社区,是围绕某个共同的兴趣建设的讨论区。这个兴趣可以是某个行业(如化工),也可以是某个技能(如编程),甚至是企业本身。通过社区,招聘官可以与社区成员们分享信息,展开开放性的对话,这样既可以塑造雇主品牌形象,又可以约定并采购候选人。
而我们所说的人才网络,是一个有选择的候选人数据库,它与人才社区有着本质的不同。因为通过申请工作,或通过你的招聘页面及社交媒体站点,期望了解更多公司或招聘机会的信息,候选人有选择地加入到这一网络中来。企业就可以通过创建相关内容,将有针对性的内容传播到特定的人才网络中,约定候选人。
在人才社区里,内容由候选人和企业共同创造并分享。人才社区要把它办得有声有色,需要花费很大的气力。不仅是招聘官,企业其它员工都需要参与进来,一同来发表有吸引力的内容,活跃论坛氛围,这样才有可能吸引到候选人的参与。它最终演变成一个直接的人才采购活动,招聘官可根据特定成员发表的文章或他在论坛里的活性,来证明他与企业文化及工作需求的匹配度。
人才网络相对直接一些,招聘官所需要做的是鉴别人才网络里不同类型的受众,并保证所生产的内容有价值,不被当做垃圾邮件。因为是候选人自愿加入的,所以它能提供一个较好的候选人体验。再者,通过人才网络发送出的招聘广告都能收到更好的回报。相比于其它渠道,它几乎是零成本。
如果要让你的人才网络产生效果,需要关注在两个主要的事情上。一是保持双向沟通。除了要向人才网络输送有价值的信息,还需要为候选人提供反馈或向公司提问的渠道,并且快速回应,不能只是自说自话。二是关注如何填补未来的岗位空缺。创建人才网络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企业寻找优秀的人才。约定对你企业感兴趣的候选人,并让他们及时了解到工作机会,这样才能提升合格候选人的数量,并减少对其它付费招聘渠道的依赖。
如何构建人才网络
当然,在人才网络发挥作用之前,还需要让候选人加入到你的人才网络中来。首先,加入的步骤和操作要很简单,并且显而易见。其次,你要提供候选人加入人才网络的渠道。通常你可以利用以下渠道:
招聘活动。在发布招聘岗位的时候,我们除了提供投递简历的入口,我们是否可以增加一个“加入人才网络”的入口呢?在申请流程中,增加一个简单的选填表框就可以。就算候选人不投递简历,也可以通过这一渠道,进入到你的招聘数据库中。
招聘页面。官网的招聘页面是构建人才网络的最佳入口。如果在你的招聘页面还没有这个选项,那么马上添加一个吧。候选人访问企业的招聘页面,表明他们对企业很感兴趣,并期望获取到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如果他们加入到你的人才网络,就算现在没有他们感兴趣的工作机会,你也可以与其保持联系,直到那个合适的机会出现为止。
行业活动/人才市场。行业里的论坛或是专场招聘活动,也为你接触高质量候选人提供了可能。主要的问题在于很多公司虽然接触到那么多优秀的候选人,但也仅此而已,后续缺乏跟踪和联络。发送“在线申请职位”的邀请,好像并不妥当,但是如果邀请他加入你的人才网络呢?应该不会那么尴尬吧!尤其你还可以利用手机这一工具。
博客。博客是一种比较陈旧的媒体形态,但是如果用于发表公司的观点,讲述员工故事,却是再合适不过。博客也有助于让候选人了解到你企业有多么与众不同。利用这个渠道,你也可以邀请候选人加入你的人才网络。
社交媒体页面。社交招聘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利用社交媒体约定候选人并与其沟通也变得越来越普遍。你可以邀请候选人加入你的人才网络,通过电子邮件或SMS获取相关的信息。多种沟通渠道,意味着你能与候选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分享有用的信息。
建设人才网络并没有太高的难度,如果你不运用所有的招聘渠道,驱使候选人进入到你的人才网络,那么这对你的招聘市场活动是一种伤害。在社交媒体时代,招聘不再仅是数字游戏,更是与每一个候选人的关系游戏——我们将其可能的社会关系都加入到人才网络里,这些社会关系都有可能成为未来招聘岗位的潜在候选人。所以,行动吧!你的人才招聘和雇主品牌都将因之而受益。
-
资讯
云计算应用监控服务New Relic融资1亿美元
【文章来源:TC中国】
应用监控工具开发商New Relic已完成了一轮1亿美元的融资。此轮融资由贝莱德集团和Passport Capital领投,T. Rowe Price Associates和Wellington Management参投。
消息人士表示,New Relic在此轮融资中的估值超过10亿美元。不过我们尚未能对此作出确认。在上一轮融资中,该公司的估值为7.5亿美元。
New Relic的创始人为勒乌·瑟恩(Lew Cirne)。该公司提供一体式的服务器和应用监控工具,帮助开发者深入服务器以及代码的每一行,从终端用户体验的角度去查看云计算应用的表现。New Relic的软件即服务(SaaS)工具通过统一平台提供了用户监控、应用监控,以及服务稳定性监控等功能,帮助开发者和运营团队实时管理网络应用的表现。
New Relic目前每天分析来自数十万用户、超过300万个应用实例的2000多亿个数据点。
“我们实时监控着数万活跃帐户的数十亿个数据点。”瑟恩在新闻稿中表示,“这笔融资将帮助我们加快公司的全球发展,加强我们的大企业业务,进一步发展新产品和实时分析平台等现有产品,帮助更多组织更好地开展由数据驱动的商业决策。”
瑟恩于2006年以3.5亿美元的价格将上一家公司Wily Technology出售给了Computing Associates。去年,瑟恩曾探讨推动New Relic上市,因此此轮融资很可能是该公司上市前的最后一轮外部融资。该公司的早期投资方包括Benchmark、Trinity Ventures、Tenaya Capital和Allen & Co。(译:维金)
-
资讯
IBM转型之作:打造企业级应用市场平台IBM Cloud Marketplace,旗下及众多知名第三方服务都将登陆
[36氪原创文章,作者: 王 心田]
IBM正按照云端服务及软件公司的定位转型,日前它声称将旗下若干“Cloud Ready”(云就绪)的软件应用部署于同一处 Web 市场,建立企业级应用商店——IBM Cloud Marketplace。
该商店由3大部分构成:一、根据 SaaS(软件即服务)上线的逾 100 款软件应用;二、根据 PaaS(平台即服务)上线的 BlueMix;三、IaaS——由 IBM 于 2013 年收购的 SoftLayer 担当重任,据称是可与 AWS 相匹敌的云端计算基础服务。
IBM 的高级副总 Steve Mills 表达了对企业级应用市场的兴趣,并透露IBM重视考察企业内不同的岗位与角色,并以此开发应用——针对营销、供应链、金融、法务等各种职能,都将有对应的软件服务。
IBM Cloud Marketplace 的另一大特色是它允许用户自主挑选、试用 IBM 旗下的软件工具——这与 Amazon 或 Salesforce 的使用体验颇为类似。Mills 认为此举有助于巩固既有市场,并帮助新用户更方便地了解 IBM 所能提供的价值。他还相信这是从“面对面”服务向公众云服务的模式转变——用户们可便捷、自主、高效地完成软件消费。
诸如New Relic(软件绩效服务)、SendGrid(电邮递送服务)、Twilio(电话通讯服务)、MongoDB(数据库服务)等众多知名第三方软件都会登陆该平台。“蓝巨人”预计该云端服务平台将在2015年底创收70亿美元。
随着新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发展,众多互联网企业都在深化“云端”改革,2013 年上旬,Adobe 就宣布主打付费订阅模式的Creative Cloud。
扫一扫 加微信
hrtech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