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
    Hootsuite CEO:2015年五大社交媒体趋势 作者:瑞恩·霍尔姆斯(Ryan Holmes),社交媒体管理工具Hootsuite的首席执行官。(本文最初发表在LinkedIn) 2014年伊始,世界上最大的社交网站Facebook就诸事不顺。1月份有研究显示,Facebook的美国青少年用户比前一年锐减了三分之一。许多媒体以醒目标题“宣判”Facebook将被埋葬。可是到2014年10月份,Facebook重又获得了新生。这家公司于2014年第三季度仅广告营收就达29.6亿美元,比1年前暴涨了64%。更值得注意的是,Facebook的月活跃用户突破1亿人。   所有这一切都显示,预测未来是多么困难!特别是对社交媒体的未来趋势进行预测时。怀中揣着这种警惕,我对2015年的社交媒体趋势做出了五个大胆预测:   1、主要社交媒体为争夺用户钱包爆发更惨烈大战 黑客10月份曝光文件显示,Facebook的热门消息应用Messenger内藏隐秘支付功能。如果Facebook激活这种功能,它将允许Messenger应用的2亿用户只需要信用卡信息即可相互转账,无需支付其他费用。与此同时,Facebook也准备推出新的Autofill功能,允许那些在Facebook上存储了信用卡信息的用户在全网45万家电商中购物付账。   那么为何Facebook想在2015年操控你的钱?现在,许多科技巨头正在移动支付领域展开激烈竞争,包括推出了Apple Pay的苹果公司、初创企业Square与Stripe,甚至网络支付的老牌巨头PayPal等。在当前局势中,这种竞争似乎还远未结束。Facebook最终可能对其汇钱服务收费,并利用用户的采购数据吸引更多广告商,甚至与传统信用卡巨头Visa和Mastercard展开直接竞争。有一点已经可以确定:在2015年,你可以看到主要社交网络更积极地处理你的交易。   2、社交网络会继续发展……它们能笑到最后吗? 2014年,大量社交网站乘机崛起,许多专门针对缺乏敏感意识的“大男孩”,他们缺少隐私保护意识等。新近崛起的社交网站包括Ello(成立于2014年3月份,承诺永远不会出售用户数据)、Yik Yak(允许用户与附近用户完全匿名交流)、tsu(承诺根据广告受欢迎程度,与用户共享广告收入)等。   这些社交网络会继续增长,并坚持到底吗?新的社交平台试图复制Facebook的成功经验,同时承诺更少广告或赋予用户更多隐私权,但他们同时面临严峻考验,其中包括Google+在内面临的最大挑战是难以吸引到足够的用户群体。为此这些网络让人感觉犹如“鬼镇”,根本无法与拥有13亿用户的Facebook的繁荣相提并论。   另一方面,新的社交网络以更好的方式映射出现有社区或利益群体。事实上,数以千计的社交网络已经在未受关注的情况下发展起来,从专门的厨师网站Foodie到健身网站Fitocracy等。   3、社交网站上实现购物 2014年年初,Twitter与Facebook开始测试“购买”按钮。这个按钮位于特定的推文和帖子旁边,用户只需要点击一两下就可以实现购买,无需离开网络。在2015年,电商与社交媒体有望更深入融合。实际上,两者花费如此长的时间融合已经令人感到有点儿惊讶。   首先,这种方式消除了所有商家面临的关键挑战,即如何吸引客户上门或浏览其网站。在Twitter与Facebook上,你已经有了知音,可以高兴地与朋友进行聊天,浏览最新趋势,共享照片与视频等。一旦他们的支付信息归档,购买自然而然即成形。   此外,由于Facebook与Twitter都是实时媒体,对于那些短暂流行趋势的短暂交易来说,它们都很完美。一旦遇到时间敏感的邀约,消费者可能倾向于立即行动起来,并完成交易,最终放弃网络交易中常见的强迫性比较购物。最终,广告商将从中获取巨大好处。将个人推文和Facebook帖子与实际购买行为联系起来,从目前来看存在着巨大的分析挑战。但是随着“购买”按钮的出现,具体收入数据可与具体社交媒体信息联合起来,这不该到现在还无法实现。   4、智能设备更智能化 廉价传感器已经促使智能设备大爆发,从恒温器、浴室秤、冰箱等家居应用到健身手镯、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它们现在都在收集数据,并迅速实现联网。许多类似设备还向Facebook、Twitter以及其他社交网站推送通知,这种趋势在2015年还将继续持续。问题是:这是好事吗?日益增加的洗衣机、烟雾报警器以及耐克Fuelband腕带等发出的Facebook帖子,似乎并非都是令人感到兴奋的事情。   2015年的挑战将变成如何将快速增长的物联网与社交媒体进行智能化融合。总的来说,智能设备需要改善它们的社交智慧。这可能需要从挖掘用户的社交关系图开始,包括用户的朋友与追随者。举个非常简单的例子:智能冰箱可以追踪你的Facebook活动,看到你正策划一场派对和响应参加的人数,提醒你去采购啤酒。通过以更复杂的方式倾听社交媒体,追踪用户活动,与用户的朋友和追随者互动,并做出相应回应,智能设备将在未来一年内变得更加智能化。   5、私人社交媒体需求越来越多 2014年出现许多匿名和新的社交网络,包括Snapchat、Secret、Whispe、Yik Yak以及Telegram等,它们都变得十分热门,毕竟并非每个人都希望其在社交媒体上的对话向全世界广播。与此同时,敏感的用户越来越意识到,个人数据正被收集,并在随后被出售给广告商、进行操纵性测试或被政府机构使用。   问题是,隐私网络很少能兑现承诺。Snapchat已经被黑,成千上万敏感用户照片被曝光在网上。2014年10月份,匿名社交网站Whisper被曝储存用户帖子、位置,并将这些信息汇编到可搜索到的数据库中。正如科技博客网站VentureBeat报道的那样,在网络上实现真正的匿名和隐私非常困难。对于那些轻易许下承诺的网站,它们几乎不可能兑现承诺。   但是在2015年,人们对匿名社交网站的需求将更多。实际上,已经有迹象显示,即使社交网络巨头都开始承认这个问题。10月份,Facebook推出新的聊天应用Rooms,允许用户围绕共同的兴趣创建聊天室,无需透露姓名或位置。与此同时,Facebook于11月份成为硅谷首家对Tor提供官方支持的科技公司,Tor是一种功能强大的开源匿名服务,在记者、政治反对派以及执法机构中非常受欢迎,它允许用户隐藏身份、位置以及浏览历史。   via:腾讯科技
    人物
    2015年01月14日
  • 人物
    让报销简单一点:“闪电报销”完成数百万人民币天使轮融资   近日,费用管理 APP闪电报销 向记者透露已在今年 10 月份完成数百万元人民币天使轮融资,投资机构为信天创投。     在初创企业里,报销是一个两难问题。一方面,员工常常因为报销流程太麻烦而选择自己默默垫付;另一方面,初创公司也对报销问题深感无力。初创团队大都不具有财务背景,一心专注于核心业务的同时,却常常还要浪费大量资源和人力处理员工报销问题。     现在,是时候让报销变得简单一点了。     “闪电报销”是国内第一款服务于创业公司的费用管理 APP,帮助企业实现费用审批、报销、统计分析,以及数据实时更新。仅用手机,企业管理团队无需财务基础就能控制开支,简化报销流程、节省人力财力浪费的同时,实现移动化办公。     闪电报销的 CEO 于震寰用手机和平板向我演示了一遍报销流程:管理者首先在 APP 或者 web 端注册企业,员工在微信端绑定该企业。一旦有费用支出,员工只需通过微信拍照上传票据并选择项目,管理者打开 APP,就能在第一时间查阅明细。所有同类型的票据自动归集在同一张报销单下,员工可以在企业约定的时间一键生成报销单,提交管理者审核,审核通过后再打印报销单,粘贴票据即可。   这样做的好处是,既可以永久保存票据的电子化信息,又免去了繁琐的报销单填写。员工在出差过程中有任何支出都可以随手利用微信记录票据,管理者也能在第一时间掌控企业的费用花销明细,通过各维度图表查看公司现金流状况,同时根据自身情况,设置不同的报销项目和数据展示维度。     于震寰介绍道,闪电报销的目标客户主要是 5-50 人的初创企业,这些企业往往没有专门的财务人员处理报销问题,使用专业的财务软件对他们也有一定困难。借助闪电报销,初创团队可以解决报销环节的繁琐,更加专注于核心业务的发展。     除了开发“闪电报销”这款免费 APP,于震寰所属的思创合璞还有一款配套的线下服务“精益记账”,主要为客户提供专业代理记账服务,目前客户大都为高成长性的创业公司。     目前闪电报销还只有 iOS 版,12 月底计划推出安卓版 APP。借助这轮融资,他们将继续扩展业务范围,改善客户体验。     [36氪原创文章,作者: Retric]    
    人物
    2014年12月11日
  • 人物
    雷军力捧云服务:敢烧钱才能活下去 “数据爆炸时代来临了,这是一个新的台风口。”12月3日,小米总参大楼B1会议室里,演讲台上的小米董事长雷军没有穿着标志性的小米工作服,而是身穿印有金山云图案的外套。作为金山软件的董事长,雷军透露,金山未来三年的战略重点将会是旗下的金山云,承诺在未来3~5年间向云业务投入10亿美元。     两天前,10亿美元花出了第一笔:世纪互联宣布,获金山软件、小米和淡马锡三家合计2.96亿美元投资。其中金山软件投资1.72亿美元,持有世纪互联11.6%的股份;小米投资5000万美元,持有世纪互联股份的3.4%。     这一笔投资被看作是“雷军系”的金山和小米为云计算业务打基础。小米专注应用层的云服务,金山提供基础云服务,世纪互联则以网络基础设施为主。公告中,金山3年内将再租用5000个机柜,小米明年将在世纪互联扩容2000个机柜。     “我们必须要全面进攻,不要防守,今天的互联网行业是守不住的,只能往前冲。”雷军在现场坦言,“要想不被巨头挤掉,就是比狠,敢烧钱才能活下去,不敢就不要做,云服务比视频服务更惨烈,如果没有10亿美元的准备和决心,是活不了的。”       为什么是云? 雷军为什么把云服务比作新的台风口?     这从小米自身的数据可见端倪。雷军披露,小米云的用户量有6795.5万人,小米云总存储47PB的数据量,包括241亿张照片。而现在的速度是每天新增9000万张照片和120万段用户视频,最多的时候1天新增380T数据量。小米今年一年云服务的数据量同比增长7倍,预计明年还会增长5倍,每天平均就要新增1PB的数据。     从成本来计算,1PB的内容存一年时间,存储加带宽差不多250万元人民币到300万元人民币。这让雷军感慨:“大家过去一直在讨论怎么做手机,怎么做平板,怎么做电视。其实小米在云服务商的投入都是天文数字,后年估计会接近1000个PB,一年的存储成本就是30亿元人民币。”     作为小米在云服务上的重要合作伙伴,同为“雷军系“的金山内部,金山软件CEO张宏江对包括《第一财经日报》在内的媒体透露,今年8月,整个集团做了一次过去3年的总结,以及对未来3年业务走向进行了战略讨论,在经过了19个小时的讨论后,大家确定一个方向:云业务是金山未来发展的战略性方向,‘allin云’。”     具体而言,“allin云服务”就是未来金山包括WPS、手机助手、安全软件等消费级产品和快盘企业版等企业级产品的核心都在于向用户提供云服务。目前金山云提供云主机、云存储、负载均衡和CDN(内容分发系统)等服务。此外,随着小米的快速发展,为用户提供更多云服务和视频等内容,同样需要数据中心作为基础支撑。       在战略方向确定后,张宏江称,接下来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必须有很好的基础架构来支持,在经过了究竟是自建还是看产业链企业合作的讨论之后,最终决定了对世纪互联的投资与合作。       向产品驱动转型 “不管是战略投资还是交易,都是表面现象。”世纪互联董事长陈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背后是小米、金山、世纪互联三家对中国互联网产业下一个阶段主旋律的共识,即从过去吸引眼球、赚流量到软硬件的深度结合;而基础设施也从后台走向前端,未来在基础设施领域,由原来的资源驱动转变为互联网一样的以产品驱动的企业。”     除了战略投资世纪互联外,12月2日,金山软件同时披露,向从事云技术研发的关联附属公司金山云授出5亿美元贷款融资。     目前,金山云主要业务有云存储和游戏云,其中云存储业务日均上传数量达300TB;游戏云也是国内多家游戏公司的云服务平台。   对于金山云业务,雷军称:“三年前,我重新回到金山,将业务调整为‘3+1’的架构。完成金山软件的转型。而云计算,就是那个‘1’所代表的战略性业务,它将会成为金山软件未来三年的重点。”他表示,希望金山云能在业内做成一家市值百亿美元的公司。     对于金山云的业绩情况,雷军称金山云为企业服务每一天都有收入,真正亏掉的钱不会特别多,预计到明后年,“这将是一个很恐怖的收入”。但与此同时,这项业务需要的是现金流,从而购买大量的机柜、服务器,租大量带宽等。     他解释,云服务的商业模式类似于先盖一个电厂,做好基础设施,然后用户一度电、一度电地付给你费用,它是一个基础设施投资非常大的业务,“10亿美元在未来三五年应该足够。”     面对目前市场上阿里巴巴、腾讯等同样做云服务巨头的竞争,雷军的判断是,“云服务和互联网不同,作为基础服务中国需要三家到五家,我们不一定要是第一,但是我们一定要待在前三、前五名。”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人物
    2014年12月04日
  • 人物
    日事清:时间狗从工作日志切入企业应用,专注2B服务 在日事清的联合创始人刘磊向编辑君兜售那套GTD和《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时候,编辑君就嗅到,这是一只时间狗。对个人时间管理有执念,平日混迹各大时间社区、论坛,把“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当做人生重大命题,EverNote上的笔记翻出来都是好几百条。做日事清是其个人执念的延伸——日事日清。     中国企业软件发展之困局 在正式开聊之前,日事清的联合创始人刘磊就抛给我们一个知乎上的提问,是李开复先生提出的:“企业级软件在中国的迟缓发展局面,什么时候会有改变?”     这几乎是所有做企业软件人的心头痛,多年从业者现身说法,痛诉国内企业软件市场不成熟。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95%以上,他们占据资源少,除少数大牛外,没有发展到修炼优化内部管理这种高阶招数。主要客户是“国”字号,真正的有钱又任性,买什么谁还看产品,关键是搞定拍板人。这都不是最让人心寒的,买的时候没有考虑企业自身需求,烧了钱没人用。结果员工、老板、软件方人人都在吐槽。     互联网大潮一来,大家都寄希望于其倡导的扁平化管理理念,改变企业软件的困局。团队协同应用大热,也拿到了不错的投资和估值。而在宇宙中心互联网行业之外,传统管理模式的企业,没有享受到这波浪潮的福利。     传统谁来理?先解决工作日志 就开篇所讨论的问题,互联网的形式被看做改变困境的一个契机。日事清的联合创始人刘磊说:“我们探索的是开放的互联网与封闭的企业,他们交互的边界在哪里?更务实的思路而非互联网的傲慢,为传统的企业形态服务,而不是等传统变得开放,更能作用于传统致力于开放。”     日事清团队有三位主创都出身北京理工大学,CEO李斌与COO刘磊是同学,CTO毛文强是研究生的学弟。李斌出身于企业软件行业,2010年,创业自己搞企业定制化软件开发。2013年的某一天,有个客户的任性需求改变了他们的一生#脑洞向#。     客户之前烧了几十万买过一套OA系统,其中包含了工作计划、工作日志的模块,却还要求团队单独定制工作计划管理软件,#壕为何如此任性呢#?团队发现写工作日报/周报,是所有企业的刚需,正好赶上互联网的大潮,就做起了日事清。     日事清解决的就是工作日报、周报沟通复杂低效的痛点,作为一款工作计划与日志管理软件,他不仅能满足企业的管理需求,也能满足个人用户时间管理的需求。团队现在总共有12人,其中有4个在外地,用自家日事清,远程办公无压力。     日事清的产品功能主要分为:日程、日志、看板和同事四个板块。日程是用来安排个人每天的工作事务,用户在收纳箱中聚合待办事项,在“重要”和“紧急”为维度的“四象限”中安排日程。 (图一:四象限日志法)     日志是根据日程完成情况,自创KPTP工作日志法,能帮用户自动生成工作日志,并在团队内共享。 (图二:KPTP工作法)     看板就是公司墙壁上的“白板”抽象化,能发布任务、公告,与团队协作共享,帮助管理者将公司的各种计划全局掌控。 (图三:看板版面)     同事则是团队成员根据日报的总结情况,实时沟通、讨论工作的地方。     日事清web版于2014年3月份上线,安卓app的新版本将在本周发布,随后ios版也会在审核后发布。产品用户量的最新数据是2800多家企业用户,有些企业还撰写了“日事清使用规范”在全公司使用。     运营:由点到面,渗透传统 公司在北京立水桥,周围很多创业小微公司,公司在转做互联网产品前是做企业软件定制的。刚专做互联网产品时,附近的小微公司就是他们地推的目标用户。现在日事清获取用户的途径主要有: 1、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日事清可作为个人时间管理应用,个人用得好再推荐团队、企业使用。 2、培养时间管理爱好者社群,日事清已与“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时间管理沙龙等多个社群组织合作,除了线上的社区讨论、广告外,还有线下的主题沙龙。 3、行业企业内口碑传播。     日后还会在在移动端部署备忘录(收纳箱)、日程安排、提醒等独立的app群组#果然时间狗#,以“产品组合拳”的方式向日事清导流。     虎嗅君试用了一下,表示软件使用还是有一定的学习成本,西北口音的教学视频也是醉了。获取到的用户还需要长期、及时的教育和服务。日事清建立了官网社区、QQ群等沟通渠道,听取用户反馈。产品经理被要求每天打10个有效电话,对用户进行回访,等于把试bug这活儿众包给核心社群来维护。养不起大团队的创业公司,这无疑是维护核心用户和产品更新的不二良方。     商业模式:卖身养活团队,卖艺实现梦想 团队2013年底,拿到了上海EFG近百万的种子投资,目前正在准备天使轮的融资。在拿到融资之前,他们是怎么撑了这么久呢?     互联网企业应用的商业模式,刘磊总结为三种: 卖身——企业的私有云部署或者定制化开发。 阉割——分为对用户阉割和功能阉割两种。 前者即超过一定使用人数对团队收费,如Tower;后者是开放产品基础功能免费,高级功能收费,如EverNote。 卖艺——大数据分析,形成付费统计报告。     目前团队能靠#卖身#私有云部署来养活自己,69800一套,视具体功能费相应增加。靠老本行养活团队。客户大多是银行、政府机构、国企这些有钱又任性,对信息安全要求高的用户。老本行企业软件定制养活团队,做互联网产品实现梦想。     此外,日事清正在测试#阉割#商业模式的可行性,即产品基础功能免费,高级功能收费。10月份团队推出“千家会员企业服务计划”用来测试产品的价值,目前已有30多家企业成为付费会员。当然,团队日后想做的方向是#卖艺#即大数据挖掘,向企业提供有价值的分析报告。大致方向可能有:匿名统计员工心情指数、员工时间消费分析报告、企业在行业所处执行力水平等。     用互联网产品跪舔传统 企业协同软件的竞争这两年也愈发激烈,而互联网行业的嘈杂之外,其他传统行业的理念似乎已经落后了太多。中国的企业分布是一个金字塔型,80%的中小传统企业面临效率的提升,但却缺乏真正用得顺手的工具。从日事清的产品思路方向可以看出,他们日后是会在传统企业市场重度垂直,去迎合传统企业把控员工工作情况的需求。这或许是倡导扁平化、自由、自主的人所不屑的,但传统会多快被颠覆?互联网的小而美会不会大起来?这个过程中还是需要有人做点事情。
    人物
    2014年12月04日
  • 人物
    专访沈博阳:LinkedIn不是一家招聘网站 [摘要]沈博阳表示,LinkedIn的服务更倾向于“先职业社交、再招聘”的顺序,招聘只是LinkedIn业务的一部分。   2014世界互联网大会今日在浙江乌镇召开。记者在现场专访了LinkedIn中国区总裁沈博阳。沈博阳在采访中重点谈到了LinkedIn在中国的发展情况以及他对此次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感受。沈博阳对腾讯科技表示,LinkedIn和目前中国的招聘网站有所不同。     具体的区别在于,第一,LinkedIn的服务更倾向于先职业社交,再招聘的顺序。招聘只是LinkedIn业务的一部分,但对于其他招聘网站来说,招聘是它的全部;第二,LinkedIn的服务多来自于被动求职,即所谓的“求职者”并不是主动来找工作的,而是适时等待好的机会。而传统的招聘网站服务于主动求职者,多为失业或对现在工作不满意的人。“总的来讲,我们不是一家招聘网站。”沈博阳说。     对于LinkedIn来说,营收并不是其所关注的重点。沈博阳表示,LinkedIn在中国的发展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目前在团队搭建和产品本土化方面更为看重,比如推出一些本土化的产品,以此把用户规模做得更大。     事实也证明,Linkedin注册用户增长速度快,得益于其做了很多接地气的工作,比如在本土化上与微信微博深度整合,并得到越来越多国内用户的认可。     对于此次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沈博阳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体验。在他看来,此次会议的意义在于,这是第一个定义在世界范围的互联网大会,而中国经过20年的发展已经变成互联网打过,甚至在移动互联网方面超过很多其他国家,“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感觉非常骄傲。”   腾讯科技 范晓东 胡祥宝 韩依民 11月20日乌镇报道
    人物
    2014年11月20日
  • 人物
    Alteryx获6千万美元助推数据分析应用建设平台 Alteryx公司提供了一种通过工作流界面获取的各种数据源来创造分析应用的方式,近日该公司宣布获得了一笔6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这笔资金将极大地推动公司发展。     该轮融资由Insight Venture Partners领投,现有投资者SAP Ventures和Toba Capital跟投。他们在此之前的最近一轮融资是2013年5月的一次1200万美元的融资。加上此次获得的资金,该公司的总融资额为7800万美元,这显示了投资者的信心,他们相信这个市场会越来越大。     显然这种自信是有原因的,Alteryx报告称目前他们拥有600位客户,较去年同期增加200%。     有趣的是,Alteryx总裁兼首席运营官乔治·马修(George Mathew)并不认为该公司在与通常的商业智能企业进行竞争,不管是更现代的平台,如Tableau和QlikView,或是更传统的企业,如SAP Business Objects公司(马修就来自那里)、甲骨文的Hyperion或是IBM Cognos。相反,马修说他的公司可以作为现有工具的上面一层,他说他们是Tableau和QlikView的合作伙伴,所以他不认为他们是竞争对手。     “当你看到这个市场的出现,它不是关于中心IT,而是关于终端用户如何被激活和授权。这是我们的主张,并且我们专注于关键能力和经验。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和其他BI厂商之间]能够进行合作。”     这是因为当你手头有一组数据源,Alteryx是用于处理数据的工具。它可以让你通过在不同的数据源和其他对象间进行拖放来创建一个工作流。然后,您可以将此设计打包进应用中,与他人进行分享,或者你可以用它来生成报告、数据透视表或是你需要的任何东西。     那些应用程序是让这家公司独树一帜的真正因素,他们已经打开了一个市场,在gallery.alteryx.com上分享或售卖,它还为技术性要求较低的用户或公司提供帮助计划,这些公司或个人需要特定类型的报告,但又不想进行无谓的重复劳动。     据马修称,这种方法所得一个有趣的结果是,像德勤、波士顿咨询集团(BCG)和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这样的第三方会创建定制的Alteryx应用,这为他们带来了不断增长的客户群。事实上,马修表示,BCG有20%的员工每天都在Alteryx上工作,而这意味着新的业务。     举一个例子,BCG前不久在巴西有一个奔驰的项目。马修说他们在该国并没有业务,而且与奔驰公司也没有业务往来,但BCG为这家汽车制造商建立了Alteryx应用程序,通过像BCG这样OEM厂商,他们实际为Alteryx提供了大举进入这一全新的市场的便利。     Alteryx目前拥有约200名员工,主要集中在北美地区,不过他们打算利用新的资金来扩大自己的内部研究和发展以及国际销售和营销工作。该公司今年早些时候开设了伦敦办事处,利用此轮融资获得的额外资金,他们计划增加更多的销售人员。     其中的一个原因是尽管数据分析以不同的形式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被IT安装和运行多年后,最近转到了云端,但因为直至现在,这种类型的数据分析大多局限于受过专门训练的分析师和数据科学家,因此这个市场的空间还将继续扩大。     马修说,市场上之所以有更多的成长空间,是因为像Alteryx这样的工具提供了一种方法来简化这种类型的数据进行分析,并把它带给更广泛的企业用户,如果是这种情况,这自然要增加市场的容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可能我们将会看到整合,就像早期的企业所做的那样,但马修表示,现在新一代的BI企业仍处于发展早期阶段,在我们在上一代BI工具上所看到的洗牌发生之前,应该还需要一段时间。(译:李娜)   来源:tc中国
    人物
    2014年10月09日
  • 人物
    企业应用市场尝试解决企业IT的痛点 编者按:Jim Franklin是云端邮件服务SendGrid的CEO。   近年来,企业应用市场无论从数量还是规模来看都得到了大幅的增长。这个趋势的兴起来自企业IT部门开发人员的痛点,他们被繁复的采购流程和冗长的合同折磨得焦头烂额,而且他们在部署创业公司供应商提供的优秀产品时也会遇到诸多限制。     开发者和企业首席信息官之间对新兴技术的态度一直都非常不一致。这种冲突是信息技术开发者化(developerization)的其中一个标志——这是一个正在影响所有IT部门的新趋势,作为创新基石的开发者有时候会跟历史遗留的基础架构和过时的工作模式产生冲突。     在企业IT当中,传统的采购流程一直以来都难以适应快速的开发周期,也不能很好地利用可以简易获取和部署的云端服务。开发者们已经习惯了使用可扩展和部署简易的产品来实现快速的开发环境,但是企业过时的采购流程总是会阻碍他们采用新供应商的产品,这样会延误原型开发和产品上市时机。     这样的采购流程会让企业IT部门的开发者非常难做,因此他们可能会采用一些没有明确得到上级许可的解决方案,这种做法通常被称为影子IT(shadow IT)。虽然他们通过这种方式用上了自己需要的服务,不过影子IT也可能会导致团队和管理层失去对部署服务的控制。     为了帮助企业IT部门的开发者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同时避免影子IT带来的风险,技术产业已经向企业应用市场做出了巨大的投入。微软、红帽、IBM和三星等公司已经能够回应了企业IT部门需求,他们一直非常期待能够使用面向企业的AppStore和Google Play商店。     IBM在今年4月推出了自己的云端市场,客户可以在上面买到IBM的云端服务和其他合资格第三方合作伙伴提供的服务,例如MongoDB和New Relic。就在同一个月,红帽的OpenShift Marketplace也上线了,它提供的是一系列的生产力插件,可以用于数据库管理、电子邮件发送服务、消息队列和应用性能监测等功能。     以SendGrid的业务邮件平台为例,这些应用市场的用户只需将市场上的服务看成是采购账单上的一个商品,这样就不会导致冗长的采购流程。第三方供应商(其中大部分都是创业公司)通常都是值得信赖的,而且部署起来也很方便。     现在甚至还出现了一个专门建立和管理这些市场的产业。很多企业应用市场都是由一家已经成立五年的创业公司AppDirect建立和运营的,Samsung KNOX市场就是其中之一。AppDirect的网络现在已经覆盖了2,000万家企业,而且它的每月用户增长率为30%。     这些企业应用市场的发展反映了技术产业对开发者的重视,开发者希望引领信息技术开发者化的潮流,而且在部署软件服务和云端工具时可以达到跟消费者应用商店一样的便利性。     然而,企业IT部门现在也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他们需要打造移动优先的服务,但是过时的平台让他们难以实现这个目标。因此我们也看到了许多面向企业IT团队的移动工具包和移动后端服务产品,帮助他们更快地转移到移动产品。这些产品包括AWS Mobile Services、Google的Mobile Back-end Starter和微软的Azure Mobile Services。     对于企业IT部门来说,这些产品带来最大的好处是减少采购过程中出现的摩擦(例如企业采用的服务只是Microsoft Azure账单当中的其中一项),提升的服务部署透明度(避免影子IT),简化开发者的工作,因此开发者的需求就能及时得到满足。     另一方面,这对于加入企业应用市场并成为合资格第三方供应商的创业公司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机遇。在加入企业应用市场之前,创业公司应该先评价自己是否有足够的人力资源来管理的大规模的企业销售周期。此外,认真考虑自己合适的应用市场也是很重要的。     根据统计数据,到2014年底,大约有80%的企业机构都会采用云端服务。企业应用市场将在这次转换当中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同时能够为企业IT部门的开发者提供部署简易的云端服务(通常来自创业公司),充分发挥出开发者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云端服务市场在2017年的预计规模将超过2,500亿美元,企业应用市场的增长将会帮助创业公司进入更加有利的位置,在这个市场中分到更大的一块蛋糕。 (译:consideRay  来源:TC)
    人物
    2014年09月29日
  • 人物
    沪江网伏彩瑞:创业13年,在线教育的热度才来临   今天,在由在线教育平台沪江网主办的“2014全球互联网教育创业者大会”上,沪江网宣布与乐视网达成战略合作。自此,沪江网的教育内容和资源通过乐视进入到电视硬件终端,而乐视也借此切入在线教育领域。     伏彩瑞坦言,做沪江网做到现在做了八年,做网站做了十三年,入行的时候算是从中国互联网的泡沫之后,2001年入行的,那时是最早的在线教育,到现在十几年的时间过去了,这一年多、两年,在线教育的热度才刚刚来临,这是好事,也不完全是好事。     今年过完年以来,在线教育领域里面的投融资就有几十个亿,最近还有很多,“已经抓狂了”。     他回忆起8年前拿到一笔天使投资,最靠谱的投资人赵贵宾——一个怪胎,又是一个不正常的投资人。06年的时候,那时候没有人会投互联网教育的。彼此认识,在听他滔滔不绝的演讲而且完全看不懂他商业模式的情况下,在第二年给了沪江网一百万美金。这种人,他认为真的是天使,虽然他长得一点不天使,但他实实在在是比较在乎创业者心理的……     他认为,现在互联网教育还没有达到最高点,是一个绝对上升期,去年到今年涌现了很多项目,覆盖了很多方面,很多的问题开始浮现出来,但依然没有被铺满,还有大量的需求要被解决,所以给创业者留足了足够的机会。       以下为整理的现场实录: 大家好!我是沪江网的创始人伏彩瑞,大家习惯叫我阿诺。今天看到这么多人在这,我很高兴。请允许我很开心的说一声,欢迎你们!     我本来以为今天来到我们创业大会的现场,人不应该太多,因为教育热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怎么还这么多人呢?我觉得现在是互联网教育最关键的时刻,如果是创业者的话,抓紧的该抓紧,不抓紧的话,最好的巅峰时刻可能就要被错过。     我做沪江网做到现在做了八年,做网站做了十三年,入行的时候算是从中国互联网的泡沫之后,2001年入行的,那时是最早的在线教育,到现在十几年的时间过去了,这一年多、两年,在线教育的热度来刚刚来临,这是好事,也不完全是好事,盛极而衰,也是必然的。     今年过完年以来,光这个领域里面的投融资就有几十个亿,最近还有很多,我觉得很多东西都已经抓狂了。对于创业者是好事,可以说赢得了一个非常宝贵的机会;对资本来说也是好事,今天在座的很多投资人,创业者们,大家过来想不想融资?需不需要融资?肯定需要的。     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个朋友,最靠谱的投资人赵贵宾,他是一个怪胎,又是一个不正常的投资人。因为八年前,06年的时候,那时候是没有人会投互联网教育的。我们认识,在听我滔滔不绝的演讲而且完全看不懂我商业模式的情况下,在第二年给了我一百万美金。这种人,我认为真的是天使,虽然他长得一点不天使,但他实实在在是比较在乎创业者心理的。沪江后来做的事跟我们那时候聊的是千差万别,除了人,一切都变了,变得完全不一样。但其实重要吗?重要的这一群人保持一致。     给大家介绍的第二位,叫隋英鹏,他是在沪江网最关键时候出现的,沪江也就是在09年的时候真正缺过钱。碰到第一轮天使的时候,稀里糊涂的就弄完了;第二轮的时候,当时我们刚好做网校,跟隋英鹏碰上,我们叫他老隋。     那个时候,我们还是讲不出像样的商业模式,天天跟用户打交道,每天晚上四点钟睡觉,当然每天早上起得也很迟,每天跟用户打交道,就看用户关心什么,看用户苦恼的是什么,用户想用你什么东西?那时候我感觉就是生活在细节当中的创业者,但这很多人看不上,因为你只懂细节、不懂宏观,会觉得这个市场将来能占多大份额、占据什么地位,离你很遥远。     在中国,创业者面对的问题是非常综合和复杂的,公司建制很重要,更重要的一点,你的核心业务在哪?跟隋英鹏碰上后,我觉得他是那时最懂教育的。     上海文化基金的陆建军,是我们后面一轮融资的投资人,他们团队中还有很多这些想法的人——关注教育、文化,他们看到好的项目,说投就投了,没有任何牵绊。还有一位是君联资本的还有靳总靳文戟,是我们长期合作伙伴,听说最近投资了刑帅教育。     今天我想跟大家谈的是,我不懂创业辅导,随便跟大家分享。分享第一个观点,现在互联网教育还没有达到最高点,是一个绝对上升期,去年到今年涌现了很多项目,覆盖了很多方面,很多的问题开始浮现出来,但依然没有被铺满,还有大量的需求要被解决,所以给创业者留足了足够的机会。如果不抓住这些机会,可能转瞬即逝,12个月内,这个窗口就会关闭,创业者们,不要再犹豫了!     再回到我们教育上面来,我们为什么要在互联网领域里面做教育?如果说找到了抓住互联网教育巨大商机以外的其他原因,依然可以支撑他做这个行业的话,他就不要犹豫了,直接操作就行了。这一年中我看到很多很好的项目得到关注,它们其实就是在解决自己目测范围之内用户的需求。     但同样还有很多规模达不到、在更加细分行业的需求大家没有关注,还有不是很在乎,更多的想做很大的事,我觉得时间来不及了,现在最需要的是你把之前的理解迅速地做一个完整的成果出来,并将完整的路径验证清楚。       问答环节: 问:前几天经纬中国的CEO发了一个投融资寒潮的预报,我想知道这个资金会不会出现问题?大概窗口期有多长时间? 伏彩瑞:我没有那么厉害,我不是搞投资的。首先现在互联网教育领域创业要面对两大问题,一个是你用的教学人员的成本越来越高,因为现在的中国社会是一个线下教育充分发展的情况下,也就是说线下教育的从业者、老师们、教研总监们的薪水很高,眼界打开了,想吸引他们放弃那些既得利益来到线上,不是光靠理想就有用的,理想没有太大的用,这也是很多人涨身价筹码的机会在这。第二使用互联网专业人才的代价越来越高,你在跟巨大的纯互联网企业抢人才的时候,人家会考虑我的发展前景怎么样。这个时候,你本来要融五百万美金,突然之间钱到手的时候,你发现这个钱好比期货一样,五百万美金当做两百万用,耗没有了。     问:现在互联网的巨头,包括阿里巴巴、腾讯、百度,都已经进入教育界了,他们进入的话,我们作为一家小一点的公司,还有机会吗? 伏彩瑞:我觉得现在除了百度动作多一点,其实阿里巴巴和腾讯动作还不多。当然我跟谢鹰在交流,阿里巴巴的谢鹰在下面,你们可以找他。阿里巴巴之前忙着上市,没有把心思放在互联网教育上面;腾讯现在忙着自己做,因为腾讯团队要自己做。其他一些收购、兼并还不是重点。腾讯的项目进展很快,但也碰到了很多问题,这是很正常的,进入一个新的领域肯定是这样,这些是钱解决不了的。     做互联网教育创业尤其是创业早期阶段,你根本没有放权的必要,凭你的想法去做,如果你觉得你的想法只是比别人早一点而已,那你就没有机会了,因为你能想到的,巨头们或者转型的传统机构都能想到。如果你感觉你是超级潜力,别人越强你就越强,你就有机会在巨头跟某一个领域进行角逐。所以机会永远都在,只会更多,但不见得属于每一个人,毕竟现在还有那么多人不知道互联网教育。     问:我看到一组数据,在细分领域,K12和职业教育相比,在线上的部分明显高等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份额更大,这跟线下正好是倒过来的。你觉得会不会在往线上走得过程当中,职业教育和高等学历教育由于一些天然的模式会更快一些? 伏彩瑞:这个问题很好,很专业。这其实是创业者的机会,我觉得互联网现在受到各种东西的限制,在体验各个方面不是万能的,有很多的问题。在互联网上面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肯定比K12来得更快。但是中长期下这个结论,还太早。职业教育现在的问题是,入局者对这个行业的理解和实际实操水平有差距,其实留足了大量的机会,职业教育的人群天然都在网上待着,而且他们对网购、支付都是准备好的,所以我觉得职业教育未来两年之内肯定是井喷!   【来源:钛媒体】
    人物
    2014年09月26日
  • 人物
    数字时代,如何搞定信息存储这件麻烦事? 信息储存是一件很麻烦的事儿,数字时代的信息传播介质更是多元化的,来来去去的数字信息,让你整天在信息流当中疲于奔命,如何存储有价值的信息?各种存储工具看似对我们提供了帮助,但是真正的会有用吗? 我到现在也没明白学生生涯里“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真谛,我认为信息储存是一件很麻烦的事儿,大抵曾经我不是个听话的学生。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代替了书籍、报刊等以纸张为主的信息储存介质,并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扩散、习惯、替代,直至我们几乎厌倦了纸质的信息存储方式,数字信息病毒远比《西游记》、《三国演义》等“高质量”内容容易上瘾的多。     数字时代的信息传播介质是多元化的,智能手机、台式电脑、笔记本、平板电脑、Kindle、学习机等,都成为了信息传播的介质,其传播范围要比纸质书籍更广阔、更快,几乎人手一台电子设备,拥有网络之后,都可以成为传播工具。     数字信息经过传播以后,是需要进行存储的,否则信息就会像高潮后的电流一样,迅速从大脑细胞流失。信息的流动速度越来越快,你甚至记不清三天前是谁上了头条,来来去去的数字信息,让你整天在信息流当中疲于奔命,所以,把信息像钱一样存起来吧。       常见的信息存储工具 PC端的信息存储工具是非常多的,一种是导航类产品,雅虎1.0就是通过UGC模式,以网址导航的形式,将全世界各地的优秀网址进行储存,以供其他用户使用。不过,随着网站的数量越来越多,网址导航的存储功能有些鸡肋,一是网址导航的容量有限,很难满足每个用户的需求,二是网址导航是需要用户记忆或查找的,搜索引擎直接替代了网址导航的功能。     现有的搜索引擎为了满足用户的网址收藏需求,也在首页开通了个人模式,用户可以直接在首页设置自己的个人网址导航,将自己喜欢或常用的网址进行收藏,不再需要进行任何储存。社交工具的收藏夹功能,也可以满足用户储存网址的需求,而包括国内的几款邮箱工具在内,也都推出了记事本工具,来供用户储存信息。     网盘产品则在早期就推出了储存功能,让用户能够将影视、音乐、图片等大型文件可以储存在网盘内,现有的网盘更多的是免费、容量扩大以及功能的完善。     每个浏览器上方都会有收藏夹工具,用户可以选择奖需要存储的网址进行收藏,还可以进行文件夹分类,以便用户能够区分。     QQ、微博等社交网络产品,内部也包含有收藏选项,以供用户在海量的信息流当中将内容收藏。     某些网站站内的文章会有收藏功能,用户可以对喜欢的文章进行收藏,前提是用户得有该网站的个人ID。     移动端的储存工具更加多元化,移动社交工具都有收藏选项,用户可将信息收藏,添加标签等。另一种比较常见的是记事本工具,比如印象云笔记,有道云笔记等产品,用户可将文字、图片、网址、视频、音频等内容进行储存。     除去APP外,手机浏览器也拥有信息储存功能,不过其形式还是以网址形式出现。       存储无价 数字信息获取的价格比之纸质介质产品的价格要廉价的多,甚至可以说是免费的,新闻客户端,阅读器、搜索引擎等,都可以成为用户获取信息的工具,至少在使用上是免费的。肯定有人说,用户想要获取有高质量的信息是天价的,但是,比如我想知道附近电影院的影片放映信息,在传统的信息获取手段中,可能需要亲自到店才可以获取到,用户开车到店或者坐公交到店,获取该条信息都是需要成本的,现在不同,用户仅需通过地图查找或者网络工具,就可以以近乎免费的成本获取到该信息。     在《黑天鹅》一书的第69页这样描述到: 第一个问题是,信息的获取是有代价的。 第二个问题是,信息的储存也是有代价的。 第三个问题是,信息的处理和提取是有代价的。     按照以上的逻辑,存储肯定是有代价的,这个价格是无法通过具体数值来衡量的,所以是无价的,你可以理解为免费,也可以理解为是天价,这个得具体到该信息对于某个人的具体价值,信息对每个人的价值也是不同的。“美国的葡萄5块钱”一斤对你没有任何存储价值,但是对于某些商人而言,这是“瑰宝”。     数字时代的信息流速越来越快,稍不注意,有价值的信息就会随着“过期的日报”而流失,对于每天像河流一样漂浮而过的信息来说,我认为过期的信息同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今天你不存储信息,明天有用的信息就将你抛弃。       为何会是无市? 有道云笔记、涂书笔记、收藏夹等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随处可见的信息储存工具,看似对我们的各种信息提供了帮助,但是真正的会有用吗?有小用,无大用。     看似开放的互联网平台之间是相对独立的,微信、微博、易信、新闻客户端、移动视频等各个产品之间所属公司是不同的,仅是同家公司的产品,都很难让信息实现全部贯通,更何况是不同平台之间的,要想他们能够和睦相处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只能在微信、新闻客户端、微博、网站等各个平台上对信息进行储存。     多个平台进行信息储存时间久了以后,我们会发现,微博、新闻客户端、微信、收藏夹、浏览器等各个地方都会有自己存储的信息,当信息积累到一定程度以后,已经分不清哪条信息是哪条,哪些信息是属于谁的,甚至会出现重叠,要想在海量的信息当中找出需要的信息,无异于大海捞针,即使有标签也无法找到,因为平台多,根本分不清是存储在哪个平台上的。     记事本类产品会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同时还能PC端、移动端进行云同步,不过从微博、新闻客户端等产品中扣出有用的信息,存储到记事本类应用上,并不怎么容易,这是记事本类应用的软肋。     现有市场上的产品无法满足用户对数字时代信息存储的需求,我认为数字时代的信息存储首先是跨平台的,PC端和移动端能够实时同步使用,其次应该是跨越厂商的,即无论是社交工具还是网站等,都可以通过信息储存工具进行储存,二者是结合的,而不是分离的,第三个是便于查找,搜索功能是非常重要的,即使用户无法找到具体的信息,但是可以通过搜索功能顺利查找,可能是跨语音、跨视频的,用户存储的介质是不一样的,所以跨介质也很重要,搜索必须解决这个问题才是搜索。     在有限的约1000亿个脑细胞中,要想顺利提取处理和提取到有用的信息,借助工具帮助我们储存是非常有必要的,丢弃常见的、能被数字记忆的信息,保留无法通过数字记忆的信息,对大脑进行减负非常有必要。现有市场上的产品,还需要多努力。     (文/郭静,微信公众号:郭静的互联网圈)来源:钛媒体
    人物
    2014年09月24日
  • 人物
    Looop号称打造了一款不让员工瞌睡的内部培训平台 企业在员工就职后都会安排一些培训课程,帮助了解公司内部运营,提升员工素质,提高工作效率。然而枯燥无味的培训研讨会和冗长的邮件总是让员工提不起劲,培训结果往往不如预期。     Looop是一家由 Ben Muzzell与Daniel Gray 在澳大利亚共同创立的小型公司,抓住企业培训的市场,Looop推出了可供移动用户自由选择、操作简单的网上培训应用,取得不错的成绩。近日Looop宣布从匿名投资者那里获得180万美元的资金支持,接下来的战略目标之一是登陆英国市场。     Looop号称“学习管理系统”,可以作为企业的管理工具之一。就像SuccessFactors与 Oracle’s Taleo一样,Looop旨在改变以往枯燥乏味的方式,追求与众不同的培训形式,经营者的培训内容会以各种不同的趣味方式呈现,比如YouTube上的一个TED演讲视频,或者公司高管的金句分享,又或者是设计有趣的智力问答等。Looop还对企业员工的培训情况进行实时跟踪,员工在回答问题后,内置的评价系统会持续反馈员工的培训结果。     Looop采取移动便捷化的设计,使企业员工能够随时随地获取所需要的培训资料。Looop的共同创始人Ben Muzzell 对此评价道:“虽然企业都会开创一个平台,为员工提供类似产品参数表或影像资料等培训资源,但是这并非一个深受员工欢迎且灵活有效的平台。而Looop成效高又可供定制,恰恰符合企业在培训方面的需求,与其他同类应用相比丝毫不逊色,。     值得一提的是,Looop的使用范围不仅限于培训,它还可以用来向顾客发送即时更新的信息。近期Looop推出Android版应用,在英国市场积极而有计划地扩张着,不久之后这款应用也将登陆美国市场和iOS用户见面,未来12个月内还将发布一个专用API,可以说Looop这次是有备而来,期待最后它能众望所归。     Source:VB
    人物
    2014年09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