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村长专栏:领英推出『实时对话』功能 LinkedIn领英周二(美国时间)正式推出“实时对话”功能了! 先上两个截图 这个界面像什么? 对了,微信群聊! 还有手机版,就是一个商业版的微信。     中国地区用户如果看不到,不要奇怪。领英官方说目前只在英语地区推出,而且新功能一向是滚动推出。安卓和iOS移动端的不同语言版本也将在今后几周陆续推出。 领英管理者也说,等待已经结束(The wait is Over) "New messaging experience comes to LinkedIn, finally." 这个实时对话的功能也是目前领英中国移动应用‘赤兔’的最大卖点;这个格局有点像领英家里的QQ追着微信打架,只不过目前赤兔的影响力还远不及微信当时的情况,所以LinkedIn实时对话功能推出对于赤兔是良性竞争还是坏消息目前很难说。 对于领英3亿8千万用户而言,能够实时对话并发送表情、图片是一个重大的革新!在冰冷的职业社交领域加入了更多的色彩和人性化的内容,是领英对Facebook Messenger、WhatsApp、微信汹涌挑战的正确回应,对于获取新用户、增强用户的粘性和使用频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月(9.22)我有一次关于领英的公开课,希望届时有更多关于这个新功能的介绍和应用分析。欢迎感兴趣领英和社交招聘使用的朋友报名参加!可以点击底部“阅读原文”了解详情。 ===关于村长微信=== ☞ 村长是猎头服务平台『基摩村』创始人,关注前沿招聘理念和动向。希望和更多HR或招聘从业者做朋友!
    资讯
    2015年09月06日
  • 资讯
    传Twitter董事会“恳求”创始人Jack Dorsey出任CEO Jack Dorsey还是移动支付初创公司Square的CEO,也是Twitter的创始人之一。 消息人士日前透露,陷入困境的微型博客Twitter,其董事会已恳求公司联合创始人、临时首席执行官杰克·多西(Jack Dorsey)出任公司常任首席执行官。 自上一任首席执行官迪克·科斯特洛(Dick Costolo)辞职至今,Twitter董事会寻觅首席执行官的工作已持续了约三个月时间。多西在科斯特洛离职后一直担任公司临时首席执行官,并被外界认为是常任首席执行官的优先人选。 消息人士透露,Twitter董事们在一场会议中,“曾竭尽所能要求多西来出任公司首席执行官。”不过该消息并未提及Twitter董事会在何时恳求多西接受这一职位,只是说发生在“今年年初。” 很显然,多西在当时拒绝了Twitter董事会的提议,因为他仍需要专心管理自己的移动支付初创公司Square。有报道称,Square将会在未来12至18个月内进行首次公开招股。 Twitter董事会一直表示,他们正在寻觅一位“全身心投入到公司运营当中”的首席执行官。鉴于此,如果让多西同时担任两家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且一家公司正在筹备上市,将会是难度非常大的工作。 有报道称,Twitter董事会于周四再次召开会议,商讨首席执行官人选的相关事宜。截至目前,Twitter并未就此透露任何消息。(明轩)
    资讯
    2015年09月05日
  • 资讯
    【招聘第三方】2015年8月动态(下期) HRTechChina编者注:此文作者为奶兄(来自公众号:小奶嘴),授权HRTechChina发表。 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公众号,单位如需转载,请备注作者以及出处。如对HRTech方面有自己的见解、作品以及资讯,也欢迎大家投稿至tougao@hrtechchina.com   以下内容是奶兄为大家搜集罗列的关于招聘第三方的最新动态。8月份下期将为你带来魔猎网、HelloCareer、智联、找萝卜、测聘网、乐职网、一米兼职等招聘第三方的最新动态与奶兄微点评。微点评仅仅代表奶兄个人观点,欢迎各位指正纰漏与拍砖。   关键词-上线  1、魔猎网 8月27日专注于游戏行业的垂直招聘网站魔猎网正式上线。据悉魔猎网的网站设计风格较为简约、清新、干净,对游戏职位划分比较全面精准,同时推出智能推荐和职位悬赏两大亮点功能。   体验地址:www.molie.com   【奶兄微点评:越来越细分的行业垂直招聘网站会越来越多,逐渐蚕食51job、智联们的份额,51job、智联们无法提供精准化的行业垂直招聘服务,而分行业招聘网站们又坚守固有行业而无法发掘新兴行业;据奶兄信息,魔猎网的创始团队有游戏研发、有猎头等,在浸淫游戏行业六七年之后找到行业痛点就一起做了魔猎网,目前创业团队30多人。不过奶兄开玩笑讲叫猎魔网是不是更加合适。】   2、HelloCareer 8月18日专注于海外人才招聘的网络平台HelloCareer正式上线。   目前HelloCareer的业务主要包括线上和线下方面,线上主要是在招聘网站上发布招聘信息收取广告费和品牌推广费用,以及使用简历数据库的费用。同时,HelloCareer还会每年定期组织针对留学生、IT互联网、金融、外教等不同行业的网络专场招聘会;线下方面包括猎头服务、招聘外包服务,还会针对企业的需求提供海外专场招聘的定制服务。   体验地址:www.hellocareer.cn   【奶兄微点评:奶兄前几期提到了海归招聘目前已经有回国后(Beehires改名)、新东方旗下海威时代、欧美同学会海归人才网、络可英;在8月28日招聘兄弟会主办的招聘论坛上与络可英的CEO孔晶晶有过交流,她认为海归人才在求职时间、求职信息和求职渠道方面存在三个不对称,海归群体即是高大上的群体也是接地气的群体,奶兄在这块深有体会,前阵子和回国后合作推荐海归人才,海归们的履历相对光鲜但期待要求甚低。海归招聘市场越来越热闹,谁能领先一个身位还需时间来检验。】   3、智联 智联招聘最近上线了一个功能-反馈通,求职者在投递简历时选择开通反馈通服务后,企业HR需要对简历做出反馈才能查看求职者的联系方式。   对于这个功能,奶兄连续写了两个文章进行介绍,详情可见小奶嘴文章《智联招聘反馈通是个什么鬼》与《智联反馈通之反馈》。   4、找萝卜 8月28日招聘管理平台找萝卜正式上线,同步推出1000个ID做为原始测试用户。具体功能见奶兄的小奶嘴文章《招聘管理平台找萝卜换装上市,818抢注千个ID》。   体验地址:www.zhaoluobo.com   关键词-布局   1、测聘网 8月18日测聘网正式宣布,公司将于10月在新三板挂牌,同时定增3000万元。本次定增由上投摩根领投,另有知名机构和新兴机构跟投。   另悉测聘网成功招抚了原中华英才网杭州、苏州、西安、成都、武汉、长沙和大连7地KA团队,提前三年完成了全国12地的战略布局。测聘网将在今年完成超过100人KA销售团队和近200人电销团队的搭建。   【奶兄微点评:关于测聘网布局,奶兄知道的太多了,不便于评论。】     2、乐职网 8月20日,在南京大学商学院举办的“互联网+”创业论坛上,乐职网创始人兼CEO任沿海先生宣布:继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合肥之后,乐职正式启动南京、杭州、成都、西安、武汉等5个城市的微猎头服务。   在短短4个月内乐职网就开通10个城市的微猎头服务,布局全国指日可待。   体验地址:www.lezhi.com     关键词-融资 1、一米兼职 8月24日,O2O服务兼职工具“一米兼职”创始人唐六一透露,一米兼职已获2000万人民币Pre-A轮融资,由某上市公司高管领投、早期投资人夏有为先生跟投。   体验地址:www.1mjz.com   【奶兄微点评:最近蓝领、兼职市场很火爆,投资人张子陶写了一篇《白领招聘已经=饱和,蓝领招聘还空着呢》的文章,刷曝了朋友圈;接着我的打工网CEO Jason补充的《蓝领市场揭秘》展示了一个真实的蓝领招聘的现状与思考。29号从上海回深圳的飞机上,奶兄与工多多创始人魏永刚关于蓝领招聘聊了一路。58们还停留在赚取中介们巨额买流量的钱,而没有去真正审视招聘信息真实有效的问题,估计58们没有这个勇气去革命;各地的现场招聘机构还停留在诸侯割据的时代,+互联网和主动寻求合作的意向不强;移动互联网对于蓝领招聘的价值几何,不管是从事蓝领招聘的人还是投资人都很谨慎。实际上这个行业还是需要线下服务来支撑,而且是巨苦逼无比,甚至是需要用“流氓”的方式来操作。】   【关于奶兄】 我不是大V也不是大师,我是草根,我是屌丝,我是奶兄,我为自己代言。 欢迎各位关注奶兄的“小奶嘴”,让我们一起愉快的玩耍。    
    资讯
    2015年09月04日
  • 资讯
    张黎刚宣布爱康国宾私有化,去年9月9日才在纳斯达克上市 9月2日消息,爱康国宾(NASDAQ:KANG)日前宣布私有化,爱康国宾董事长兼CEO张黎刚随后发布内部邮件,称选择私有化完全是出于战略性的规划而非被动的选择。 张黎刚指出,虽然中国资本市场陷入低谷,但决定将爱康私有化是经过审慎思考之后的决策,是为把爱康带入未来、建立起更大平台的决策。 张黎刚还曾表示,从长远而言,当有更好的公司治理机构,更好管理体系后,特别是等到注册制取代审批制,更多高质量公司回到中国。 据悉,张黎刚与管理团队、及私募基金方源资本组成的财团准备以每ADS 17.8美元的价格私有化爱康国宾。 以下是张黎刚内部邮件全文: 各位爱康人、爱康的客户和合作伙伴, 今天,爱康又走到了里程碑的一刻。在北京时间8月31日晚上,我本人和一家专注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卓越的私募基金方源资本向爱康集团的董事会正式递交了将爱康集团私有化的提案。如果私有化得以完成,爱康将从一家公众上市公司转为一家私营公司。 在过去的几个月中,中国以及全球资本市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动荡。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巅峰期,在境外上市的中国公司纷纷选择了私有化、谋求回归中国的证券市场。 今天,在中国资本市场的低谷,仍然决定将爱康私有化是经过审慎思考之后的决策,是一个为了把爱康带入未来、建立起一个更大平台的决策。 而根据爱康在纳斯达克的交易记录,爱康在宣布准备私有化的在美中国上市公司中市盈率是最高的几家公司之一,选择私有化完全是出于战略性的规划而非被动的选择。 爱康自2004年创立以来,已经经历了两次转型。首先,爱康经历了从B2C到B2B的互联网服务模式的转型,并在2005年创造了企业员工一站式体检外包的服务模式。 但在经过了两年互联网医疗的探索之后,为了给客户提供更有价值、更有保障的服务,在2006年爱康开始了第二次转型,从一家互联网公司走到了线下,在北京拥有了第一家医疗中心。 在2007年联手国宾健检,通过4年的努力建立起了中国收入规模最大的连锁体检集团,并从2011年开始,每年收入超过40%的复合增长率、从而一直保持着收入规模位居行业第一的领导地位。 在2014年4月9日,爱康集团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成为中国体检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 在过去的十年中,爱康一直在探求着如何将IT技术和传统医疗服务结合起来,从而建立起一个在“任何时、任何地”享受疾病预防和医疗服务的新模式。 当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到来时,这个变革的机遇才真正到来。移动医疗将重新定义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关系,移动医疗将放大有限的医疗资源,移动医疗将改变现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落后的医疗服务模式,移动医疗给中国的医改带来了新的希望。 因此在新的十年征程开始之际,爱康开始了第三次转型,这一次,爱康将通过移动医疗平台整合健康体检、疾病检测、齿科医疗、私人医生、外派医疗、抗衰老、疫苗接种等各种预防与医疗服务,把移动医疗平台作为一切服务的入口,建立起一个全方位的健康管理平台。 在过去的十年中,爱康一直致力于将高品质的医疗服务提供给客户,从而为客户体检、医疗数据的准确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在2013、2014连续两年中,爱康集团采购的罗氏诊断试剂在全国所有的私营体检中心中排名第一。 截止到2015年3月,在全国所有的私营体检中心中,爱康集团采购GE 的64排CT、乳腺钼靶、DR、彩超等同等级别的设备排名全国第一,采购飞利浦的64排CT、DR、彩超、除颤仪等同等级别的设备排名全国第一。 同时,爱康集团采购西门子的128排CT、64排CT、3.0 T核磁共振、高端配置的DR、彩超等设备以及诊断试剂在同行业中也领先。以上这些品牌均为全球一流的医疗设备或诊断试剂提供商。 爱康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从而有幸服务了华为、平安、百度、阿里巴巴、腾讯、联想、万科等中国最为成功的创业公司,见证了这些公司从梦想成为了巨人。 爱康有着同样的梦想,爱康梦想着通过创新科技来驱动中国医疗服务模式的变革,爱康梦想着通过更为有效的健康管理模式来帮助中国人生活的更为健康、更为长寿,爱康梦想着帮助每一个爱康人实现爱康人的梦想。 感谢支持我到今天的每一位爱康人,感谢选择信任爱康的几百万客户以及合作伙伴,比起以往任何时候,我对爱康和每一位爱康人充满信心。 张黎刚 爱康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2015年9月2日
    资讯
    2015年09月02日
  • 资讯
    HRTech一周:白领招聘已饱和,蓝领招聘还空着呢!你认为呢?   HRTechChina一周说: 以下是HRTechChina为您整理的上周(8.24–8.30)人力资源科技行业精彩动态。此次的人力资源科技行业一周动态我们将分为三个板块,分为一周热文、一周融资/收购报道、以及一周产品报道。   如对HRTech方面有自己的见解、作品以及资讯,也欢迎大家投稿至http://tougao@hrtechchina.com   一周热文  白领招聘已饱和,蓝领招聘还空着呢 目前,白领招聘市场基本饱和,而蓝领市场刚进入窗口期,提升空间巨大。作者在访谈了几十家公司,对市场充分了解之后,把自己的思考分享出来,希望给创业者和投资人一些启发。 据测算,中国目前蓝领群体近 4 亿,其中农民工 2.74 亿(2014 数据),占全国总人口约 30%。市场上对于这个群体移动端的开发尚在早期,目前可以服务于他们的应用软件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有巨大的提升空间。从本质上讲,谁可以最早的切入这批人群,谁就可能成就下一个 billion dollar business。   详细内容链接:http://www.hrtechchina.com/archives/8700     复星昆仲资本卢山:我们如何猎捕企业服务的独角兽? 毫无疑问,企业服务是 2015年 最火爆的风口之一,复星昆仲作为长期关注该领域的投资人,最近最深刻的体会就是项目多了、估值涨了:过去每年冒出来的企业服务项目也就几十家,今年每天都会收到十几份商业计划书;相同运营数据的项目,今年的估值是前几年的 4-6 倍。 企业服务市场近期如此火爆的原因,在我们看来主要是以下三点:   详细内容链接:http://www.hrtechchina.com/archives/8719     科技企业未来将推崇的工作模式:远程办公 远程办公还是一种比较新奇的工作方式,但是据报道称,到2020年,大约50%的技术公司中将会有超过30%的员工使用远程办公,而这个观点乍听上去有些不可思议。但不管是员工还是公司,他们都能从远程办公这一趋势中获益。那么,你认为呢?   详细内容链接:http://www.hrtechchina.com/archives/8758      下一代BAT将诞生在B2B中?听投资人怎么说! 时代变化云谲波诡,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也使得整个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走在时代浪尖上的创业者和投资人总在不断观察和思考着,在这迅速变化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下一个风口究竟在哪里?IDG资本创始合伙人熊晓鸽不久前曾在公开场合表示,下一代BAT将不再是清一色的2C(面向消费者的)公司,2B(面向企业的)创业者有更多机会。人们不禁要问,2B的春天真的到来了吗?   详细内容链接:http://www.hrtechchina.com/archives/8798      一周融资/收购报道 “一米兼职”获2000万人民币Pre-A轮融资 8月24日消息,O2O服务兼职工具“一米兼职”创始人唐六一透露,一米兼职已获2000万人民币Pre-A轮融资,由某上市公司高管领投、早期投资人夏有为先生跟投。 “一米兼职”于致力于为千万大学生兼职群体提供最靠谱的兼职服务,并为企业临时工招聘提供多元化完整解决方案。   详细内容链接:http://www.hrtechchina.com/archives/8712     数据分析工具提供商 Datameer 获得 E 轮 4000 万美元融资 本轮融资由 ST Telemedia 领投,Top Tier Capital Partners, Kleiner Perkins Caulfield & Byers, Redpoint, Next World Capital 和 Software AG 等机构跟投。 Datameer 成立于 2009 年,是一家数据分析工具提供商。利用开源 Hadoop 分布式计算框架,帮助客户分析大型数据。   详细内容链接:http://www.hrtechchina.com/archives/8725     文件协作云平台“亿方云”获光速安振500万美元A轮,携美亚保险首推数据安全责任险 面向企业用户的文件协作云服务 “亿方云” 8 月 25 日在杭州召开了产品战略发布会,会上,亿方云正式发布文件管理云平台产品和新一轮融资情况。光速安振在最新的 A 轮中向亿方云投资 500 万美元,在此之前,亿方云曾获得经纬中国的 1000 万元人民币种子天使。 亿方云同步端是一个类似 Dropbox 或者 Google 云端硬盘文件夹的同步解决方案,用户在安装客户端之后即可在本地生成一个文件夹。这个文件夹中的内容增改都可以与云端实现无缝同步,并支持脱机访问,联机自动同步。   详细内容链接:http://www.hrtechchina.com/archives/8737     招聘软件Greenhouse获3500万美元C轮融资 这轮融资由 Thrive Capital 领投。这笔资金将为Greenhouse 走向全球市场提供动力,并为 Greenhouse 继续完善其软件提供资金支持。 Greenhouse 是招聘领域的 一家 SaaS 软件服务商,它通过定位、考核以及评估人才等为企业提供专业的招聘服务。   详细内容链接:http://www.hrtechchina.com/archives/8746     数据可视化服务BlueData完成2000万美元C轮融资,Intel领投 数据可视化服务 BlueData 完成 2000 万美元 C 轮融资,Intel 领投 本轮投资由 Intel 领投,Intel 高级副总裁 Doug Fisher 加入 BlueData 董事会。 BlueData 由两位VMware校友创办,帮助客户将大数据集群进行可视化处理,基于 Hadoop 或是 Spark 为用户提供服务。   详细内容链接:http://www.hrtechchina.com/archives/8743     Coursera获4950万美元C轮融资,重点拓展中印及拉美市场 此轮融资由 New Enterprise Associates 领投,KPCN、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oration、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oration 以及 Times Internet Limited 等跟投,此轮融资过后,其融资总额将达月1.35 亿美元。 Coursera是免费大型公开在线课程项目,由美国斯坦福大学两名计算机科学教授安德鲁·恩格(AndrewNg)和 达芙妮·科勒(DaphneKoller)创办。   详细内容链接:http://www.hrtechchina.com/archives/8740     企业通讯工具Eko获570万美元A轮融资,近期欲进军中国市场 Eko,这众多工具中的一款,在今天透露他们已获得570万美元的A轮融资,由中国的戈壁投资(Gobi Partners)领投。融资将用于新用户的拓展。 Eko是企业移动通信解决方案提供商。   详细内容链接:http://www.hrtechchina.com/archives/8771     客户管理工具Intercom完成C轮3500万美元融资 客户管理工具Intercom完成C轮3500万美元融资,本轮投资由 coniq Capital 领投,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The Social+Capital Partnership 跟投。 Intercom 为企业提供一个同时集成销售、市场、产品和售后服务的客户沟通系统,让多部门的人员能基于网页、手机应用、E-mail 为客户提供支持。   详细内容链接:http://www.hrtechchina.com/archives/8778     云服务企业Velostrata完成A轮1400万美元融资 Velostrata 是一家成立于 2014 年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加州。Velostrata 为客户提供混合云解决方案,降低企业服务器的计算压力,将数据存储部署在本地,在云上运营虚拟的计算器。本轮投资由 83 North 领投,Norwest Venture Partners 跟投。   详细内容链接:http://www.hrtechchina.com/archives/8775     国内一周产品报道:   企明岛 网址:http://www.qimingdao.com/ 创立时间: 2014年6月 创始人:王宝明 报道链接:http://www.hrtechchina.com/archives/8690 简介: 企明岛是企明创想旗下一款协作办公平台。主要功能是提供Social、Mobile、Business一体化的社会化商业解决方案。     智联校花 网址:http://byd.xiaoyuan.zhaopin.com/ 创立时间: 2015年 创始人:郭健民 报道链接:http://www.hrtechchina.com/archives/8735 简介:“智联校花”主要满足大学生在找到工作以后但还没有入职之前的六个月的经济需求,智联方面称在这方面已经拥有精准的数据。      邮洽 网址:http://www.mailchat.cn/ 创立时间: 2015年6月 报道链接:http://www.hrtechchina.com/archives/8729 简介:“邮洽”是一款解决上班族移动邮件办公需求的沟通工具。      Helpdesk 创立时间: 2015年5月 创始人:陈祥伍 报道链接:http://www.hrtechchina.com/archives/8762 简介:易维帮助台是一款客户服务管理软件,为客服部门、IT部门和外包服务商提供云服务台。      云账房 网址:http://www.91daizhang.com/ 创立时间: 2015年8月 创始人:薛兴华 报道链接:http://www.hrtechchina.com/archives/8782 简介:“91 代账网”是一个SaaS 服务商云账房的自动化财税平台,想要通过电子化和自动化,提升整个服务流程的效率。      英选 网址:http://beta.linktion.cn/ 创立时间: 2015年7月 创始人:李益仪 报道链接:http://www.hrtechchina.com/archives/8793 简介:英选是一家互联网产品外包开发平台,开发者入驻平台,平台帮需求方匹配合适的独立开发者。深圳市自由邦互联网有限公司旗下产品。      猎必得 网址:http://www.liebide.com/ 创立时间: 2015年 报道链接:http://www.hrtechchina.com/archives/8781 简介:“猎必得”为连接雇主与猎头机构的服务撮合平台。    
    资讯
    2015年09月01日
  • 资讯
    创业公司融资造假调查:80%创业者都在说谎 [摘要]夸大虚报融资金额,正成为创投圈公开的潜规则。 资本涨潮时,谎言和故事能一个接一个地讲下去,击鼓传花总能找到下一个“接盘侠”   这是互联网最好的时代,优秀投资者、创业者层出不穷,日新月异改造着各行各业,但这些精英们,却在同一个简单的谎言面前无能为力。   夸大虚报融资金额,正成为创投圈公开的潜规则,并在外界不痛不痒的批评声中愈演愈烈。   “80%以上的创业公司都会虚报融资,人民币变美元,融资金额乘以3倍5倍太平常,甚至乘以10倍的都大有人在,而把根据业绩情况分阶段到位的投资变成一次性融资更是普遍做法。”诸多接受腾讯科技采访的创业者承认。   多位投资圈人士则向腾讯科技声称,国内科技公司中实际融资额能达到1亿美元以上的少之又少,A轮融资真达到1亿人民币的公司2015年也很难超过15家——事实上,据腾讯科技统计,目前A轮对外宣称融资亿元及以上的公司至少有60家,其中的水分不言而喻。   此前业内讨论较多的争议案例,包括C轮融资1亿美元的辣妈帮的实际融资金额可能仅在3000万美元左右,B轮融资2500万美元的拉勾网实际融资金额造假等等。腾讯科技注意到,辣妈帮的C轮融资领投方唯品会,作为上市公司,并未在任何公告中披露这笔金额应在千万美元级别的交易;不过拉勾网官方向腾讯科技提供的融资文件和银行流水显示,真实融资额基本为实。   困难在于,对于外界而言,要想掌握创业公司融资造假的证据困难重重。在当下的浮夸环境和风气中,所有创业者、投资人都已裹挟其中,身不由己。很多创业者向腾讯科技坦言,自身或多或少存在虚报金额的行为,但他们显然不会愿意提供详细数据和证据,而相关投资方,也完全没有“大义灭亲”的动机。   不过,近期全球资本市场持续动荡,风险蔓延或将逐渐逼出创投领域的融资泡沫。创业公司此前通过虚报融资把自己的估值拔高到夸张地步,但在融资趋紧、投资人愈加谨慎的趋势下,如果公司本身业务和产品不够过硬的话,恐怕很难再找到下一轮融资。资本冷却阶段,那些估值虚高的创业公司很可能被打回原形。   亿元融资成造假重灾区 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将融资造假描述为“行业内的一种新默契”。“中国商业文明真要达到实话实说、形成人人恪守的底线,还得要若干年。”徐小平告诉腾讯科技。   今年2月,徐小平便曾发起倡议,抵制创业公司虚报融资。“虚报融资额的事件还是不断上演,甚至徐小平自己投资的某物流公司都没有遵守这个倡议。”不过,快货CEO潘先林却向腾讯科技表示。   “融资金额数字后面多加一个零,把单位里的人民币换成美元,再或者直接夸大三五倍,这些都是常有的事,我们已经见怪不怪了。”一位要求匿名的投资人表示。   据知情人士向腾讯科技透露,个性智能理财平台铜板街曾在2013年12月对外宣称完成千万美元A轮融资,但实际情况是,铜板街A轮融资额仅为200万美元,也就是说,铜板街对外宣称的融资额是在真实融资额的基础上再乘以5。   “如果一个看起来不是特别优质的项目融到了比较好的价格,基本都是有水分的。”志成资本创始人邓海韬直言。   作为主角,创业者往往离事实的真相更近一些。房司令CEO吴超告诉腾讯科技,目前80%以上的创业公司都会虚报融资额,三五倍已经是过去的事情了,现在很多公司会在真实融资额的基础上直接乘以10倍。   这一说法得到部分其他创业者的证实。另一悲观的结论是,目前几乎所有的创业公司在公布融资时,都会或多或少地虚报。深圳创东方投资总监李享则强调,O2O市场、智能硬件领域以及互联网金融领域,估值泡沫比较普遍,媒体曝出的离谱融资金额“仅供参考”。   在保密协议的保护伞下,查证创业公司造假非常困难。但是涉及上亿规模的融资额,依旧是行业的一个坎,往往可以从数据和估值惯例等方面,判断一家公司融资是否存在水分。   源码资本曹毅告诉腾讯科技,融资1亿美元的公司非常少,这意味着公司成为行业“独角兽”公司,但目前市场上很多号称融资1亿美元的公司,无论领域、业务还是规模,其实都和独角兽公司相差较远。   辣妈帮就是一个在业内颇受质疑的案例。辣妈帮号称C轮融资1亿美元,达到 10 亿美元估值,但业内人士分析称,即便是根据辣妈帮公布的数据做推断,年销售总额也不过6亿人民币,根据电商行业估值规律,再加上热门行业上浮一倍的惯例,估值也仅有24亿人民币左右。   丁香园CTO冯大辉也曾发文炮轰某互联网医疗行业公司造假,后者当时宣布获得总额超过1亿美元融资,号称该领域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融资(时间和描述上指向挂号网)。   更早前,拉手网、大众点评先后宣布获得超1亿美元融资时,大众点评网CEO张涛也曾向媒体炮轰,称不久前某团购网站对外宣布获得1.1亿美元融资实为注水后的“忽悠”数字,真正的融资金额大约是5000万美元。   除了1亿美元以上的融资容易受到关注之外,A轮融资号称1亿人民币以上的融资额也是一个分界线。   梅花资本合伙人张筱燕告诉腾讯科技,创业公司A轮融资基本都在300万美元到500万美元左右,达到1亿人民币的公司比较少见。有匿名投资人向腾讯科技声称,2015年到目前为止,A轮真实融资超过1亿人民币的公司不会超过15家左右。   而腾讯科技梳理发现,2015年,有报道称A轮融资达到1亿人民币或者2000万美元及以上的公司,便超过60家,其中有多家甚至连投资方都没有公布。   上市文件揭穿部分造假 在创业阶段,由于融资协议的保密性,虚报融资的创业公司几乎不用担心谎言被赤裸裸地揭穿。但是发展到上市阶段,尤其是是在美股和港股上市,IPO招股书披露的真实融资数据,往往就是“国王的新衣”被揭开的时候。   比较知名的案例是窝窝团,招股书曝光的融资额是此前公布数据的1/4。此前有《铅笔道》和“X教授”等媒体通过梳理上市公司财报的方式,发现了不少虚假融资或者融资有争议的案例,涵盖了360、迅雷、京东、陌陌、唯品会 、YY等众多知名度较高的互联网企业。 上市披露文件与历史融资额数据差异(腾讯科技整理) “不过,融资构成很复杂,除了现金投资之外,还涉及资源作价、债转股、股权激励等不同的融资条约,而且投资到账形式也有很多种,外界很难确切地知道真实融资额。即便是财报披露,也只是披露了现金而已,资源作价等其他方面依旧是未知状态。”青山资本创始人张野对腾讯科技表示。   而即便有些经过严格审计公布的财报提供了无可辩驳的资金数据,但对于那些已经上市公司而言,通过虚报融资已得到甜头,在这个阶段虚报融资被曝光,对公司发展已无大的影响。   创业者虚报融资所得和所付出代价实在是不成比例,先行者尝到了甜头,却没有付出代价,自然跟随者众多,最后成为普遍现象。   造假成难逆转的行业惯性 这两三年随着投资和创业热潮的兴起,在各方作用下,虚报融资已经成长为积重难返的“怪物”,挟持了整个行业,圈内大部分人或主动或被动地都成为了“不穿衣服的国王”。   一位匿名投资人士向腾讯科技强调,80%以上的投资机构在投了新项目后,会希望存在部分融资水分,一方面有利公司加大知名度,一方面有利于下一轮融资时获得更多利益,因此对创业公司融资虚报现象三缄其口。   融资造假成为普遍现象的政策漏洞在于,创业融资披露缺乏有效监管。媒体难以对融资额度、销售业绩进行核实,国家对创业企业的信息披露也没有规定。   此外,虚报融资难以停下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因为其成为创业公司打击竞争对手的重要手段。   “虚报融资已经变成打压竞争对手和打乱竞争对手发展节奏的重要战略手段了。”青山资本合伙人张野认为。对此,蓝石天使创始合伙人桂曙光也表示,虚报金额并借机宣传营销,能给竞争对手市场、融资、人才等方面制造压力。   对创业者而言,报一个比较高的数字,对竞争对象来说,如果对外报的投资额比较少,就会被认为实力不够。投资方虽然知道实际投资金额,但是也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礼物说创始人温城辉表示。   “虚报融资是一种善意的谎言,所以并不叫欺骗。”一位租房分期领域的创业者甚至对腾讯科技直言,创业公司根本没有必要告诉外界融资多少,宣布融资额只是对外的一种说法(包括其公司的千万美元Pre-A轮融资),外界自己判断信任与否。   不过,当虚报融资发展到公开潜规则的时候,虚报融资所带来的好处已经远不如从前。按照易凯资本创始人王冉的说法,乘法很容易,除法也并不难。   “虚报融资在当前的环境并没有带来太多恶劣影响,又受保密协议保护,大势已成,整个行业还是会根据惯性前进。”持上述观点的投资人不在少数。   即便是今年年初,徐小平和王冉等投资人就已经倡议行业人士抵制创业公司虚报融资额,但挑战“行规”的难度太大,敢于揭发的人太少,以徐小平在投资圈的地位,敢做的也只是“温柔地亮出反对牌”。   但是这一情况恐怕将随着资本寒冬期的到来迎来转机。资本涨潮时,谎言和故事能一个接一个地讲下去,击鼓传花总能找到下一个“接盘侠”;但退潮时,裸泳者就很难找到遮掩,也很难避免退场的命运。   “现在企业经常把融资数字说得大一些,竞争对手也把数字说的大很多。走得太快、拔苗助长,往往会给这个公司发展留下阴影,留下的课需要去补,这种规律没有办法改变。”红杉资本创始人沈南鹏表示。   梅花创投合伙人吴世春、金沙江创投投资副总裁罗斌、长石资本管理合伙人李侃等人此前都对腾讯科技表示,资本市场的动荡意味着融资的寒冬期到来,处于B轮和C轮融资阶段的公司最危险,很可能因为资金短缺会出现死亡潮。   创业公司通过虚报融资,把自己的估值拔高到了一个夸张的地步,在融资趋紧、投资人愈加谨慎的趋势下,如果公司本身业务和产品不够过硬的话,恐怕很难再找到下一轮融资。资本冷却阶段,那些融资和估值虚高的创业公司很可能成为首先被挤出的泡沫。     来源:腾讯科技 《壹鸣》调查组 余一 相欣 9月1日报道
    资讯
    2015年09月01日
  • 资讯
    变革来临,摧枯拉朽:为什么说 Dropbox 会是第一家死掉的“独角兽”? 突发新闻!股票市场暴跌!所有人都吓坏了!独角兽们要死翘翘了!   好吧,可能我们有点反应过度了。但是今天 (8 月 24 日,周一) 股市有 4% 的小幅“修正”,科技企业如苹果、谷歌、Facebook 和亚马逊 (还有许多其他家) 的股票都出现了一点点恐慌,被剪了一大块羊毛。(蒂姆•库克出马救援,挽回市场⋯⋯ 持续了半小时。弄不好还违反了一些规定。无所谓了,他尽力了!)   尽管如此,今天股市的喧闹,在“我们现在是泡沫”的论调这把火上,浇了不少油——尤其是有一种说法:某些独角兽创业公司很快就要完蛋了。持这种“独角兽必死”(Doomicorn) 立场的风投比尔 (Bill Gurley) 有许多话要说,毫无疑问今天科技圈午餐讨论的话题围绕在这样一个令人困扰的问题——哪一个估值超过 10 亿美元的创业公司会死掉?什么时候?第一家估值超过 100 亿美元的超级独角兽 (Decacorn) 又如何呢?   笔者有一种强烈的感受,无论现在是否存在泡沫,我们都将在未来某个时间点见证一到两家估值巨大的创业公司走向衰败。无论市场的情况如何、投资人是否慌张,科技领域环境变化的速度实在太快了,没有一家大型民营科技公司能够在被淘汰、被颠覆或者被市场抛弃太长时间的状态下仍旧存活下来,真的没有可能。我不关心这些公司高管口中的有多少创新和业务进展;在某个时间点,这些公司当中的一些将会遇到一个突然的、令人震惊的现实状况⋯⋯ 他们无足轻重了。太可怕了!这个大问题是不可避免的——正如列宁曾经追问的——是谁?又是谁的?谁会死?又死于何人之手?   一家创业公司最大恐惧并非来自其他家的竞争——而是担心失去关注、无关紧要。只有在经过了一定阶段的增长之后,你才会担心竞争对手——如果他们的产品做得更好、更便宜、更快、更健壮,怎么办?但是在到达下一个发展点之后,(我认为 10 亿美元估值左右是一个标准线) 你的同业对手已经不再是最担心的了。如果你的公司估值 10 亿美元,很可能你已经把事情做到足够了,直接竞争对手不可能一夜之间就打败你。取而代之的是,和被赶超淘汰相比,你的噩梦变成了一种甚至更加恐怖的命运:被边缘化。尤其是,被技术链条上相邻的对手边缘化。   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是怎样的呢?微软对 PC 制造商们所做的就是如此,Web 浏览器之于微软公司也是如此,安卓/iOS 系统之于手持设备厂商是如此,Facebook 现在对这些公司做着同样的事情。对于那些被边缘化的公司来说这很恐怖,因为变革的发生是渐进的,接着突然一下子:康柏曾经还是最厉害的 PC 制造商,转瞬之间 Windows 系统成了关键,而不是运行在什么机器上。紧跟着不久,Windows 系统统治了世界,微软称王,但是有趣的事情又开始在 Web 浏览器内部发生。我的观点是:康柏遇到大麻烦并不是因为有其他厂商生产出了更好的桌面 PC 产品。他们的失败,是因为 Windows 突然成了核心,其他 PC 制造商,比如戴尔,更适应在模块化生产的新现实状况下发展。   我在给出关于独角兽的预测之前写这些,是为了再一次强调——当一家数十亿美元的科技公司倒掉时,通常并非是直接竞争对手干的,而只是因为他们曾经做着最擅长的事情,转天仍旧在做着最擅长的事情,但是这件事已经没有意义了。当这些公司的规模非常巨大的时候——比如 100 亿美元规模的超级独角兽——问题就严重了。   那么,谁会成为第一家失败的超级独角兽呢?笔者的猜测是 Dropbox。原因并不是几年来人们担心的 Google Drive 或者 Skydrive,或是其他任何云存储解决方案。正如我们所目睹的,你的直接竞争对手并不是最恐怖的。   Dropbox 将会死在 Slack 的手上。 可能你并没有将 Dropbox 和 Slack 看作竞争对手,因为它们也不是——从惯常的逻辑来看。实际上,Slack 早期的推广亮点是“我们整合了你已经在使用中的所有服务,比如 Dropbox”。这是因为 Slack 和 Dropbox 并非真正的对手:它们在办公领域是挨着的邻居而已。 你可能觉得像 Slack 这样的通讯和工作流工具会成为存储和版本控制服务 Dropbox 的极好补充——在这一点上,你是对的。但是随着 Slack 在科技圈及其之外领域的快速窜升,Slack 和类似的服务让我们工作本身的必需条件发生了改变。正如风投分析师本尼特 (Benedict Evans) 在文章中写道的,新出现的工具设计初衷是为了融入现有的工作流程,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工作流程会进化,完全发挥这些工具的威力。谈到在公司内部无数部门间用电邮发送的内部展示文档时,他调侃说:“PPT 文档可以用一个制作幻灯的 Web 应用代替,让两个员工立刻就用的那种。但是,取代 PPT 的应该是一个 SaaS 服务控制台,带有实时数据、意外变动提示和聊天频道,或者整合 Slack 进去。Powerpoint 被一种和 PPT 完全无关的产品干掉了。”这对于 Slack 来说太棒了,但为什么这种设想会影响到 Dropbox 呢?   Dropbox 有两个功能是关键的:存储你的文件,和其他人分享。Dropbox 这两点做得都很好。但是存储服务本身不再是一个好业务——云平台的硬盘空间成本在过去几年里已经快接近零了,原因是亚马逊的基础架构和谷歌新服务的推出所产生的激烈竞争。但是 Dropbox 活下来了,并不是因为提供了最便宜的服务或者最多的存储空间,而是因为其文件分享和版本工具仍旧做得非常出色。而且 Dropbox 意识到仅仅是同步文件还不够,他们认为,基于核心功能提供服务和使用体验,才是关键。但是威胁 Dropbox 生存的最大问题并不是围绕文件管理能够提供多好的服务,而是——用户已经不再关心文件这件事了。   从许多意义上来说,Dropbox 代表的是陈旧且庄重的办公室最完美的终极形态。在“古老的日子”里,办公室堆满了摞起来的存储柜,还有拷贝用的复印机,用于通讯的内部邮件部门 (有时还有很厉害的空气传输管道)。接着计算机出现了,很自然地,我们像从前一样整理自己的东西:虚拟文件和文件夹 (甚至图标都和真的一模一样)。当人们习惯了使用新技术时,和老东西有一点相似并无大碍。接着我们普遍用上了电子邮件系统,将我们的文件用臃肿又总是很大的附件发出去。之后云平台到来了,号称我们的文件可以一直存在上面,在云里面,每个人都可以访问,始终如此,完美同步。那么,问题在哪里呢? Dropbox 的问题就在于,我们的工作习惯随着工具发挥更大效力而在变化;尤其是互联网的庞大威力。如果你停下来思考一下,会发现在互联网上,“文件”的概念有一点奇怪。文件看起来实在是太老套了,尤其是考虑到组织工具已经有 Evernote,任务管理工具有 Trello,沟通渠道工具有 Slack的时候。文件是存储在物理位置上的独立对象,而互联网⋯⋯ 恰恰相反。当然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发展初期,人们熟悉的、传统的思路和组织系统仍旧存在,这是可以理解的,在某个时间点,新的发展阶段必然会来到。对我来说,Slack 感觉上是第一个真正的互联网化和原生移动化的生产力平台——尤其是它扩展到超越了消息发送的范畴,进入了工作流自动化、帮助机器人的领域,谁知道未来还有什么呢。Dropbox 可能是文件管理的尖峰之作了,但是 Slack 将会是下一轮革新的开始。   笔者不认为文件将会完全消失,无论如何短时间内都不会。作为一种数据结构,它们肯定仍旧会存在,深入我们的服务器和手机内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如此——但是大部分人对于它们的存在并不感冒。我非常肯定 Dropbox 数十亿美元的估值并不符合这一新的发展方向——目前其模式就是反应现有的环境,操作速度更快而已。这种思路太短视了。Dropbox 可能会是第一家慢慢衰落、之后很快无人问津直至失败的独角兽公司,这一点会发生的。随之而来的,将是我们终于抛弃了一种过时、有有且严肃的行事方式——低调的文档,而它也已经完成了一段漫长且高贵的生涯。     虎嗅注:作者 Alex Danco,原文来自其博客 Thoughts from Alex Danco,本文由虎嗅网编译。
    资讯
    2015年08月31日
  • 资讯
    下一代BAT将诞生在B2B中?听投资人怎么说!   这两年在企业级服务市场中,涌现出了大量SaaS创业型企业。据了解,移动销售服务提供商纷享销客在一年的时间内拿了三轮近2亿美元投资;人力资源及人才管理的服务商北森在今年4月份获融1.1亿元C轮融资;此外,还有专注于企业客服服务的环信、专注企业销售的销售易都纷纷获得融资。 时代变化云谲波诡,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也使得整个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走在时代浪尖上的创业者和投资人总在不断观察和思考着,在这迅速变化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下一个风口究竟在哪里?IDG资本创始合伙人熊晓鸽不久前曾在公开场合表示,下一代BAT将不再是清一色的2C(面向消费者的)公司,2B(面向企业的)创业者有更多机会。人们不禁要问,2B的春天真的到来了吗? 据记者了解,经纬中国左凌烨也曾表达过类似的观点。他说,目前企业服务类公司的融资事件在逐渐增多。2012年,全国企业服务市场的融资只有96次,但到2014年,融资次数变为312。2014年超过1亿美元估值的公司只有1家,今年估值过亿美元的公司已有9家。 “2015年是2B市场的爆发元年。我觉得未来3——5年将是中国企业级服务市场快速发展的黄金期。”北极光创投投资总监张朋判断。 2B企业融资情况咋样? B2B企业划分方法有很多,春晓资本创始合伙人吕佳凯表示,春晓将2B型企业划分为3种型态:第1种为企业级服务,主要为面向企业的应用,如销售、客服、报销、HR、法务、社保应用等;第2种为企业和企业间交易平台型的B2B模式,如找钢网、找塑料网、一亩田、棉庄等等,这些平台大多为大宗商品,以撮合企业间的交易为主;第3种为偏服务型的线下商铺实体信息化,如汽修店、美容店,顾客必须亲临现场才能享受服务。 这两年在企业级服务市场中,涌现出了大量SaaS创业型企业。据了解,移动销售服务提供商纷享销客在一年的时间内拿了三轮近2亿美元投资;人力资源及人才管理的服务商北森在今年4月份获融1.1亿元C轮融资;此外,还有专注于企业客服服务的环信、专注企业销售的销售易都纷纷获得融资。记者简单梳理了几家被资本看好的SaaS企业服务企业的融资情况: 公司 融资阶段1 融资阶段2 融资阶段3 融资阶段4 纷享销客 2012年10月获IDG资本数百万美元的A轮融资 2014年7月获北极光创投领投的千万美元级的B轮融资 2014年12月获得由DCM领投,IDG资本、北极光创投跟投的5000万美元C轮融资 2015年7月获得由IDG资本、北极光创投、DCM创投共同投资的1亿美元D轮融资 环信 2014年5月获得经纬中国500万人民币天使轮融资 2015年8月获得SIG 500万美元A轮融资 2014年10月获得红杉资本300万美元A+轮融资 2015年4月,获得由红杉资本领投,经纬中国、SIG跟投的1250万美金B轮融资 今目标 2012年1月获5000万人民币种子轮融资 2014年5月获由老虎基金领投的1000万美元A 轮融资 2015年5月获老虎环球基金6000万美元B轮融资 北森 2010年8月获深创投、天津创投千万元A轮投资 2013年3月获经纬中国、红杉资本联合投资的千万美金B轮融资 2015年4月获得经纬中国与青宥仟和联合领投,红杉资本跟投的1.1亿元C轮投资 One APM 2014年1月获经纬中国数百万美元A轮融资 2014年9月获经纬中国和成为资本联合投资的7000万人民币B轮融资 2015年5月获成为资本、经纬中国和启明创投投资的1.65亿人民币C轮融资 销售易 2012年12月获云天使基金数百万人民币种子天使融资 2013年8月获红杉资本数百万美元A轮融资 2014年7月获红杉资本数百万美元B轮融资 2015年3月获红杉资本和经纬中国1500万美元C轮融资 API Cloud 2014年10月获北极光创投500万美元A轮融资 的确,这两年农业、大宗商品交易等B2B交易平台也备受资本的青睐,记者也简单梳理了几家企业和企业交易平台型的B2B融资情况: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产业生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传统产业想要搭上互联网的班车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转型对于体量庞大的传统产业来说难免要经历更多阵痛。不过,有挑战也意味着机会。春晓资本吕佳凯说:“现在都在喊互联网要革命掉传统产业,如果传统产业的人还不觉醒就是在等死,与其如此,还不如利用产业经验与资源优势,结合互联网技术自我革命,实际上现在传统产业的人也已经慢慢懂得互联网到底是什么了。” 公司 融资阶段1 融资阶段2 融资阶段3 融资阶段4 找钢网 2012年1月获真格基金、险峰华兴联合投资的1000万人民币A轮融资 2013年1月获经纬中国、险峰华兴联合投资的数千万元人民币B轮融资 2013年12月,获由雄牛资本、红杉资本领投,经纬中国、险峰华兴跟投的3480万美元C轮融资 2015年1月获由IDG、华晟资本联合领投,雄牛资本、红杉资本、经纬中国跟投的1亿美元D轮融资 找塑料网 2014年8月获由经纬中国、真顺基金联合投资的1000万元天使轮融资 2015年1月获得由启明创投领投,IDG跟投的2000万美元A轮融资 2015年7月获得由新天域资本领投,光信资本、启明创投、IDG资本、真顺基金跟投的3600万美元B轮融资 找油网 2015年5月获由找钢网投资的500万元人民币天使轮融资 找煤网 2015年6月获由源码资本和BAT创始人联合投资的3000万元Pre-A轮融资 2015年8月获由祥峰投资领投的1000万美元A轮融资 一亩田 2013年12月获红杉资本数百万美元A轮融资 2014年7月获光信资本和红杉资本2000万美元B轮融资 2015年7月获数千万美元C轮融资 云农场 2015年3月获联想集团1000万美元A轮融资 2015年7月获春晓资本1亿人民币B轮融资 2B为何如此火爆? 据记者了解,IDG、北极光、红杉等几家投资机构在今年都举办了2B业务分享会,B2B为何如此火爆?春晓资本创始合伙人吕佳凯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首先,随着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完善,移动设备的普及,宽带网络的便利,给产业互联奠定了坚实基础;其次,很多人认为互联网无所不能,会革命掉传统产业,春晓并不认可这种观点,其实对于传统产业的从业者,特别是年轻的一代,互联网已不再神秘,与其等着被革命,还不如利用产业经验与资源优势,结合互联网技术自我升级改造;再次,产业链信息不对称,一直是各个垂直产业价值链的长期痛点,由此导致的供需严重失衡和中间环节过于臃肿等问题,亟待被解决,而产业信息化、互联化、数据化,正是解开这些难题的核心钥匙。 大家都说2015年是2B企业服务爆发元年,在谈到企业服务为何如此受到资本青睐时,专注于SaaS领域的北极光创投投资总监张朋说了三点原因: 第一, 目前国内中小企业市场处于巨大的空白状态。记者查阅资料时了解到,在过去的1年时间里,美国企业服务市场已经有超过15家企业IPO,他们的募集资金达到70亿美元,总市值超过400亿美元。而中国企业云服务市场还是一片空白,相较美国,为企业2700万家企业客户,提供云服务的三家大的领军公司Oracle、SAP、Salesforce市值总和在3500亿美金左右。而中国,目前有2200万企业,但中国至今还没有基于SaaS的10亿美元身价的公司。 第二,宏观大环境发生了变化,如软硬件环境的成熟;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及时通讯技术使得头痛成本大大降低,服务场景发生了变化;云计算、SaaS的兴起也使得服务方式发生了变化。 第三,目前国内中小企业需求加速,这使得企业级服务在中国正处于快速创新和快速渗透的过程中。 “过去2B市场面临着销售成本高、销售周期长、决策流程复杂等困境,其发展要远远落后于2C。不过在新的移动互联网环境下,2B的风口已经来临。”张朋说。 未来2B将走向何方? 春晓资本的合伙创始人吕佳凯觉得2B市场会有5~10年时间窗口,在谈到未来2B会如何发展时,他从产业演进、地域以及互联网人才的角度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从产业演进的角度看,产业互联网的演进过程是这样一条线:垂直产业会先信息化,同步会完成互联化,继而完成产业数据化,最后随着技术演进,数据会被定价,从而实现资产化; 从地域角度看,经过3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各地衍生出了大量产业集群,这些聚集地纯天然的就是2B交易平台的最佳场所,所以产业互联的投资,一定不会只集中在北上广,甚至可以说北上广已经没有优势。未来线下产业资源、经验的积累,将会构筑很高的竞争门槛,从而会倒逼线上更高速的发展,轻模式的消费互联网模式,将很难在产业升级过程中生存; 而从人才角度考虑,中国互联网已经发展过了15年的时间,这15年时间已经积累了大量互联网人才,人才的流动会使得以前一线城市才具备的互联网人才优势大大减少,互联网人才不再是一个瓶颈,会有更多互联网人才加入到产业互联网化的进程中来。 “我觉得互联网技术不是主要的,产业背景才更加重要。”他强调。 而北极光创投张朋也同样认为“技术越来越不重要”,他认为未来在企业级服务里,应用/服务场景才是越来越重要的。此外,他觉得未来创新会在中小企业服务中创新,壮大以后再改变大企业。 谁在2B创业最靠谱?投资人有话说! 在这个被众多人叫嚣“90后再不创业就老了”的年代里,面对2B企业如此大的机会和诱惑,90后涉足2B领域创业靠谱吗? “我并不看好90后在2B领域创业” 北极光创投张朋说,“因为2B很复杂,这需要有更深的企业经验的积淀,只有足够的积淀才知道企业的痛点在哪里。” 张朋给出了北极光看好的创业方向: 1、基础服务(通讯、协同应用等)。这个领域是兵家必争之地,是入口之争,这一点已经被国外证明了; 2、前端销售/营销方向(CRM:销售管理、客服、营销等); 3、开发者服务(Bass服务:统计、计费、开发、推送等); 4、工具+交易模式。包括企业工具(例如HR+招聘、ERP+金融服务、垂直行业信息撮合+交易等)和个人工具(例如销售员个人CRM、理财师工具等); 据记者了解,北极光创投已经在这个领域投资了纷享销客、APIcloud、宏杉科技、云杉网络、Talkingdata等企业,未来还将继续加大布局。 春晓资本的吕佳凯说,目前国内B2B领域是“基础有多差,空间就有多大,现在的产业互联网有点像农村包围城市”,那么春晓资本把重心只聚焦在B2B、SaaS、互联金融、垂直社群几个领域,又是如何选择赛道的呢?吕佳凯给出了三个判断标准: 首先,该产业是否足够分散。产业足够分散的话才有更大的价值,如果一产业有巨头或者核心企业,变革就会很容易触碰很多利益相关方,变革就会遇到很多助力,产业改造就会更难。 其次,该产业市场容量是否足够大,市场容量决定了他能优化的天花板; 再次,该产业衍生增值服务的想象空间是否足够大,信息不透明、中间环节臃肿低效的行业都有机会,如大农业、汽车大市场、互联网金融等领域; 最后,是否远离BAT等巨头。“离BAT等巨头越远,机会越大,所以一些垂直社群是有很多机会。” 记者了解到,春晓资本投资的有云农场、会唐网、找萝卜、等多家企业交易、服务领域的项目。 [ 本文转载自投资界 - 产业 - 行业资讯,责编:郑派,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并不代表HRTech观点。]
    资讯
    2015年08月28日
  • 资讯
    科技企业未来将推崇的工作模式:远程办公 编者注:本文作者Luboš是一个环游世界的设计师,同时也是Toptal设计团队的负责人。 远程办公还是一种比较新奇的工作方式,但是据报道称,到2020年,大约50%的技术公司中将会有超过30%的员工使用远程办公,而这个观点乍听上去有些不可思议。但不管是员工还是公司,他们都能从远程办公这一趋势中获益。 1)办公地点自由 远程工作给予了人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地点的机会。注意,我指的是任意一个工作地点!只要那里有网络连接,你就可以在任意一个地方办公,甚至是在南极(如果那里有一家星巴克)。在你转移到下一个工作地点之前,你需要考虑以下的因素: ①互联网质量 ②服务质量 ③犯罪率 ④天气 ⑤开销 关于以上的因素,我强烈建议你访问Nomad List,在那儿你可以发现所有进行你下一次“探险”所需要的信息。Nomad List上的信息都是由全球的数字化游民直接提供的。(猎云网注:Nomad List是一个互联网工作者城市排名。) 2)开销 但是远程办公最大的优点是什么?可以不穿衣服工作?当然不是!是你可以选择住在生活成本更低的地方。从一个国家获得薪水,而在另一个国家进行消费,这会带来巨大的好处。想象一下你可以拿着旧金山地区的薪水(或者更低一些)并且不需要支付旧金山湾区高昂的租金。你可以根据你的喜好选择任意一个你喜欢的地方,并且可以省下一大笔钱。这笔钱有多少呢?下面这张图可以告诉你答案。 如果你可以进行远程办公,那么你就可以节省下很多钱,因为你的开销会变少。 想想经济稳定可以给你和你的家人带来多少好处。你不用再局限于寻找当地的工作了。赶快行动吧! 3)你会觉得孤单吗? 请记住,远程办公不同于坐在办公室里办公。你身边没有其他人。你不能够和你的同事在咖啡机旁边闲聊。你需要拥有一个成为远程办公者的正确心态(或者你需要培养这种心态),有些时候你可能会觉得孤单。但你还有很多可以联系到其他人或者团队成员的方式,比如说通过meetup、Skype和Slack等等。 最终,你需要成为一个强大的个体来处理好所有的事情。远程办公不一定适合所有人。 4)团队交流 请记住远程团队也可以像其他团队一样工作,甚至在工作过程中会运用类似的工具。我在Toptal公司工作,在没有建立一个办公室的情况下,我见证了这家公司从7名员工发展到100多名员工。整个公司都是进行远程办公,包括工程团队、设计团队、销售团队、用户成长团队等。我们的其中一位联合创始人Breanden在创建公司后,就一直在不停地旅游。你也许觉得这不可思议,但确实没有其他大公司像我们这样运作。 那我们该如何进行团队交流呢? 日程交流和会议工具——Slack和Skype 每周展示—— GoToMeeting 任务管理—— Trello、Jira以及Freshdesk 团队管理——Custom Tools 合作协作——Invision、Trello以及Collabshot 利用上述所有工具,进行适当的时间安排,你可以远程运营一个公司。此外,你还需要记住,如果你要召开会议,请保证会议内容“快、准、狠”,这样所有人能够重新投入各自的工作。要知道,开会不一定就是好的! 5)设计 VS 远程办公 近五年来,我一直进行远程办公。如今,我是Toptal设计团队的负责人。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发现了一些很有趣的事情。 A)远程办公很难创造出一些令人惊叹的设计产品。 你可以轻易传递98%的正确信息,然而解决剩余2%的小误差却非常困难。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有些东西确实很难在网上进行沟通。与身处同一个房间的开发者进行交流和在线与开发者进行交流,这两者之间还是有区别的。相信我这两者绝对不同! B)这需要花费更多精力。 相比日程工作,你需要在更多细微的方面通知和鼓励员工。从根本上来说,你需要将你的内在精力分享出来给其他人。 C)你需要让传递信息变得更加直观。 当你向团队或者开发者递交反馈时,内容是什么其实无关紧要,你需要保证的是你对反馈内容进行了正确且直观的描述。 5)那么你如何能够远程创建更好的产品呢? 事实上,我们已经发现了一种最有效的方式:首先对产品的创作采用完全远程办公的方式,然后隔一段时间后,让设计团队聚在一起进行头脑风暴、改进每一处小细节、休整并且调动团队的积极性,之后所有人都可以回到各自的办公地点。理想情况下,每3或4个月进行一次会面是比较有效率的。大家在一起的时间不应该超过2周,否则你将失去动力。 这一切都是关于时间安排的问题。你应该根据产品创建的状态来安排团队会面。 6)远程办公的未来 还有一件事让我感到好奇。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提供远程办公(因为成本、当地缺乏有才华的员工或者其他方面的原因),我很好奇远程办公将会如何影响经济。会有更多的人在一个国家挣钱,却在另一个国家花钱,随着这类人群数量不断上升,这将会影响一些国家的经济。     Remote work is the future! What they haven’t told you about remote work. Working remotely is still a relatively new style, but according to reports almost 50% of tech companies will have more than 30% of their workforce operating remotely by 2020, which sounds crazy and awesome all at once. Both employees and companies will gain some huge benefits from this trend. 1) Freedom to choose location Going remote gives people the opportunity to choose any location they like. And I mean any location. As long as there is a proper internet connection, you can work from every location, even from the South Pole (if there is a Starbucks). Always keep in mind the following factors before moving to your next location. Quality of Internet Quality of Services Criminality Weather Costs For all these things I highly suggest you visit Nomad List, where you can find all the information you need for your next adventure! All information there is curated and directly from digital nomads all over the world. 2) Costs But what’s the biggest advantage? Being able to work naked? No! It’s that you can choose to live in places with better costs of living. Getting a salary from one country and spending it in another is a huge benefit. Imagine having a San Francisco salary (or even lower) without needing to pay the awfully high rent in the Bay Area. You can choose any location you like based on your preference and save tons of money. How much money? Let’s check out this small example below. If you’re able to work remotely, you will actually be left with more money because your expenses are way lower. Think about such the benefits that financial stability would give you and your family. You don’t need to only search for local jobs anymore. Be smart. 3) Do you feel alone? Keep in mind that remote work is not like working in the office. You simply don’t have anyone around you. You can’t go and chat with someone next to the coffee machine. You need to have the right mindset to be a remote worker (or you will need to develop it), and you sometimes might feel lonely. But there are always options to connect with people and teammates via meetups, Skype, Slack, etc. At the end of the day, you need to be a really strong individual to be able to handle all of these things. Remote working is not for everyone. 4) Team communication Keep in mind that remote teams can work like any other team that you’re used to, and even use similar tools in their process. I work at Toptal, which I’ve seen grow from 7 to 100+ employees without ever having an office. The entire company is remote, including the engineering team, design team, sales team, growth team, and more. One of our co-founders, Breanden, has been traveling non-stop since starting the company. You might think that’s crazy, and there really is no other big company doing things like this. How do we do this? Daily communication and meetings — Slack and Skype Weekly Demos — GoToMeeting Task Management — Trello, Jira, and Freshdesk Team Management — Custom tools Design Collaboration — Invision, Trello, Collabshot With all of these tools and proper scheduling, you can run an entire company remotely. Additionally, keep in mind that if you have meetings, keep them quick and to the point so everyone can get back to their work. Meetings are toxic. 5) Design vs. Remote Working I’ve been working remotely for almost 5 years, and now leading the design team at Toptal. During my career, I’ve found out a couple of interesting things. A) It’s harder to deliver awesome products (design-wise) remotely. It’s easy to deliver things 98% correct, but fixing the 2% worth of tiny differences can be tough. Why? Some things are simply harder to communicate online. There is a difference between iterating based on interactions with a developer who is in the room and one who is online. Trust me there is! :) You simply can’t go and tell them move a certain button 3 pixels up. B) It consumes a bit more energy. You need to inform and motivate people way more remotely than in regular work. You basically need to share a lot of your internal energy and give it to other people. C) You need to get way more visual. When you deliver feedback to your team or to a developer, it doesn’t matter what it is, you need to make sure that everything is described properly and also has good visualisations. 5) So how do you build better products remotely? We’ve actually found out the most efficient way to do this: Work fully remotely on the product, then after a period of time travel to one place together to brainstorm, polish every little detail, recharge, and motivate the team, and then everyone can move to a different location again. Ideally you should do this every 3/4 months to be effective, and you shouldn’t be together longer than 2 weeks, otherwise you will lose momentum. It’s all about timing. You should manage these meetups based on the product state. 6) The future of remote working There is one more thing I’m curious about. Since way more companies are going to start accommodating remote working (due to costs, lack of local talented employees, and other benefits), I’m curious how much it’s going to affect the economy. Many more people will be earning money in one state and spending all of it in another country, which could affect the economy as the volume of people doing this rises. Luboš is a Designer traveling all over the world. He is also leading the design team at Toptal. And constantly talking about design.       Source:Medium
    资讯
    2015年08月27日
  • 资讯
    复星昆仲资本卢山:我们如何猎捕企业服务的独角兽? 本文作者卢山,复星昆仲资本投资副总监。重点关注企业服务和 O2O 领域,曾任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产品总监。参与投资:和创科技、随手记、摩卡 i 车、博车网、365日 历、蜜娱乐 。   毫无疑问,企业服务是 2015年 最火爆的风口之一,复星昆仲作为长期关注该领域的投资人,最近最深刻的体会就是项目多了、估值涨了:过去每年冒出来的企业服务项目也就几十家,今年每天都会收到十几份商业计划书;相同运营数据的项目,今年的估值是前几年的 4-6 倍。   企业服务市场近期如此火爆的原因,在我们看来主要是以下三点: 智能终端普及和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发展,降低了企业信息化的门槛,同时移动互联网也使得很多企业服务应用场景得以实现。 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从粗犷型向节约型、效率型转变,需要使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精细化运营和管理。 我国有 4 千万家中小企业,这些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很低,我国企业管理软件产值占 GDP 比重的万分之四,这一比例仅为美国的十分之一,中国企业信息化潜力非常巨大。   企业服务的机会在哪里 我国企业服务的机会更多集中在中小企业身上。 首先,中小企业的需求相对清晰和明确,定制化要求很低。相反大企业为了证明存在感,定制化需求十分普遍,针对每个客户的定制化服务,必然增加研发开支和服务成本,这与现在基于 SAAS 模式的企业服务理念背道而驰。 其次,中小企业内部中间环节少,决策简单,回款周期短,更适合创业阶段的企业进入。大企业招标采购周期短则数月,长则半年,拖欠费用现象严重。 第三,虽然我国中小企业的付费能力有限,但只要定价合理而且采用 SAAS 模式按使用量和时间进行付费后,中心企业的实际付费能力和意愿还是较强的。   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存状况不佳,管理者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生存问题,因此企业服务要切入痛点,帮助企业增加收入或者降低成本。在具体方向上,可以分为企业管理需求、企业生产需求。企业管理需求是企业普遍面临的通用性管理诉求,如财务、人力、法律、行政、安全等。企业生产需求是较易对外标准化和云化的生产环境和系统,包括销售、采购、客户服务等环节和酒店、4S 店、美容美发等垂直行业生产系统。此外,对于高技术企业,生产需求还包括计算、存储、辅助开发、测试、性能监控等环节。   我国企业服务还处于早期阶段,上述大部分方向都属于待开发的处女地,可以选择具备出现平台型、生态型公司的领域进行布局,如销售管理,在美国出现市值 450 亿美元的 Salesforce,而围绕 Salesforce 又形成了一个包含多家上市公司的生态系统。   如何寻找优秀的企业服务创业者 企业服务的创业者,从创业伊始就要面对产品研发、市场销售、运营服务三方面的挑战,同时企业服务的发展周期较长,需要创业者具备长期应对三方面挑战的 “铁人三项” 能力。   通过两年多对一批企业服务创业者的持续跟踪,初步得出了一些评价指标。 首先,创业者最好在该领域具有 5年 以上从业经验,对行业和客户有深刻理解。 第二,最好做过中层以上管理岗位,对企业运营和管理中的痛点、问题有亲身经历和切身体会。 第三点,最好具备管理 1000 人以上团队的潜质和能力,从美国来看企业服务领域公司规模很少低于 1000 人。最后,从国内发展较好的企业服务项目来看,非技术类项目创始人多是销售背景出身,技术类项目创始人多是较有商业头脑的技术专家。   如何评估企业服务项目的运营情况 移动互联网 2C 产品有一套基于规模和活跃的运营情况定量评估体系。企业服务领域,我们也尝试在美国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投后管理实践总结了一套以收入和续费为核心的包含 8 个指标的运营情况评估标准。   收入及成长性:主要指企业年营收和到达 1000 万、5000 万元营收的时间周期。我们将 1000 万和 5000 万元营收定义为两个重要里程碑,1000 万营收标志产品服务和业务模式得到了初步验证,5000 万营收标志公司业务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国内现阶段营收超过 5000 万元的企业服务公司屈指可数。公司从创立到实现营收里程碑的周期越短证明公司成长性越强,一般而言,实现 1000 万元营收大概需要 1-2年 时间,5000 万元大概需要 3-4年 时间。   付费企业数:相对于总企业数,应更多关注对营收贡献价值的付费企业数,2 万家付费企业也是一个标志,阿里巴巴 B2B 香港上市时,付费企业数在 2 万家左右。   企业续费率和流失率:是指购买服务的企业在下一个付费周期内的续费比例,与移动互联网留存率的概念类似,是评估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的重要指标,流失率=1-企业续费率。在美国,优秀的企业服务续费率一般要求在 90%以上,考虑到国内中小企业的生存周期显著偏短,国内企业服务续费率的最低要求应该在 75%以上。   企业年服务费:是指付费企业购买服务而支付的年费,不同服务定价也不同,对企业价值越高的服务定价越高。   续费金额比:是指后一个付费周期企业年服务费与前一个付费周期企业年服务费的比值,随着企业客户不断发展和成长,续费金额比一般情况大于或等于 1。假设续费率为 1 且不发展新客户,如果续费金额比大于 1,意味着仅依靠老客户自身成长,收入也将呈增长趋势。   企业获取成本:是指为获取每一个付费企业而支付的销售、市场等各项开支。一般情况下,创业者愿意支付的企业获取成本不高于 1-2 倍的企业年服务费,否则将短期内难以获得盈利。   客户价值:客户价值=平均企业年服务费 /(1-企业续费率),即客户在使用企业服务生存周期内一共支付的服务费总额。一般情况下,客户价值应该远大于平均企业获取成本,否则服务将不可持续,业务模式存在重大问题。   销售效率:是指销售人员在单位时间内签约的付费企业数和服务费金额,销售效率是衡量公司销售能力的直接指标。销售效率提升将使公司在相同运营成本下,产生更大的营收。   产品与市场销售到底孰重孰轻 从几家美国企业服务领域上市公司的市场销售与研发费用比就可以看出,创业者需要在公司的销售和市场上投入更多资金和精力。我们从国内几家发展较好的企业服务项目了解到其市场销售与研发费用比也在 4:1 左右。这里市场销售费用也包括市场销售人员薪资等人力成本。正因为市场销售如此重要,有销售背景的创始人对公司长期发展有重要价值。   对于产品,要给企业主提供一个直击痛点的 65 分以上产品,然后在销售过程中寻找标杆客户,并以标杆客户的需求为模板迭代升级,将产品不断优化到 90 分以上。企业主是服务的买单人,因此产品第一步要让企业主爽,否则他们不会买单和续费;第二步不断升级产品、优化用户体验,让作为企业服务中被管理的对象——员工基本满意。   如何平衡定制化与标准化 定制化与标准化,一个代表产品的深度,一个代表产品的广度,在产品定义和研发中需要不断平衡。可以通过不同阶段推出不同版本先满足广度需求,再逐步满足深度需求:   产品 1.0 阶段,仅提供最基本、最通用的功能服务,并在客户中寻找各垂直行业最具代表性的标杆; 产品 2.0 阶段,挖掘行业标杆企业的需求,在 1.0 基础上推出行业版本,把更多具有行业深一层需要的企业转化为客户;   产品 3.0 阶段,在 2.0 基础上与标杆企业深度互动,共同挖掘和拓展垂直行业衍生企业服务机会,此时有可能需要共同出资成立新公司来承载 3.0 的产品。   产品 1.0 和 2.0 不断扩大产品的覆盖度,向横向拓展,而产品 3.0 更多是挖掘行业深度,向纵向拓展,这一横一纵有效平衡和解决了产品定制化与标准化的问题,同时提高了公司的产品壁垒和竞争力。   企业服务是免费还是收费 对于 2C 服务早期通过免费获取用户似乎是一种屡试不爽的手段,以至于免费到了最后不知道该如何向用户收费的窘境。个人认为免费在企业服务领域并不好用,原因有以下四点: 第一,免费不一定降低企业主的决策门槛,他们的决策点不仅是价格,更重要的是能否有效解决企业的痛点。只要可以解决问题,且定价在支付能力之内,企业主对于付费并没有抗拒心理。   第二,企业主并不相信天下有免费的午餐,免费反而会增加他们使用的顾虑,担心企业信息和数据的丢失和盗用,反而提高了使用门槛。   第三,服务不花钱,企业主就不会心痛,不心痛就不会重视,不重视就不会好好使用,不好好使用就不会有好效果,最终会影响口碑。   最后,中美二级市场对企业服务的商业模式有清楚认知,对于上市节点收入规模有明确的预期门槛,尤其在美国可以说是硬性指标,收入不达到标会严重影响 IPO 和市值。   收费是一种商业模式,免费是一种营销手段,我们可以让企业免费试用,但不能一直免费使用,否则将失去商业的本质,现阶段对 “免费 + 企业大数据变现” 的模式似乎还有点早。   如何做市场和销售 企业主购买和采用某项企业服务时的决策相对慎重、流程相对复杂,在购买前有许多问题需要咨询和了解,所以很难仅凭广告和品牌就直接做决定,一般都需要销售人员现场提供产品演示和讲解。虽然市场不能直接完成签单,但广告和品牌却可以降低销售的难度和门槛,因此销售是企业服务的基础,市场是服务于销售的手段,两者有效组合可以提高销售效率。   销售主要包括直销和渠道代理两种模式,各有优势和问题,公司一般都会将两种模式结合使用。直销的优势在于自建销售团队,素质可控,将销售与咨询、服务有机融合,更好满足客户的需求,更高效解决实施中的问题。但直销的问题在于需要招募大量销售人员,增加管理难度和成本开支。渠道代理的优势在借助第三方的资源和渠道销售产品,降低了人员成本。但问题在于代理渠道存在不可控和弹性,容易短期内隐藏问题。   例如,渠道代理以前以销售一次性收取 License 费软件产品为主,缺乏对售后服务和续费管理经验,虽然第一年可以发展大量新增客户和营收,但第二年往往因为服务和续费问题,客户和收入规模迅速下滑。   虽然直销短期内会增加成本,但可以为公司赢得好的口碑和品牌形象。渠道代理虽然短期可以显著拉高营收,但长期来看可以会隐藏更多隐患。因此公司根据实际发展情况,不断调整和控制直销与渠道代理的比例。   去美国还是国内上市以及如何估值 第一,要综合考量未来几年中美资本市场的发展趋势,关于这一点的分析有很多,就不再赘述了。   第二,与美国投行沟通,我们了解到美国二级市场对企业服务上市企业存在 2 亿美元营收的隐形门槛,如果达不到这一指标投行的承销意愿将大打折扣。   而受汇率、我国中小企业付费能力有限和中小企业高死亡率等因素影响,我国企业服务领域公司的收入规模远低于美国同行。所以投资人必然考虑到在基金存续期内,被投企业是否可以达到该营收门槛,是否可以顺利上市退出。   在考虑上市的同时,我也想谈谈现在离谱的估值。通过与中美二级市场投资者交流,我们发现对于企业服务类公司的估值方法已基本达成了共识,即以 Forward PS 10-15 倍为估值基础。企业服务领域估值应该以营收为基础,如果现阶段估值相对于营收偏离过大,未来将会影响到投资收益。   最后,由于投资人本身很少是企业服务的直接消费者,同时也难有机会亲身体验企业主所面临的痛苦和问题,所以投资人需要到公司一线去学习和实践,多与企业主和员工去沟通和交流,去理解企业服务的应用场景和用户需求,去提取公司管理的痛点,并将美国的成功模式、经验与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希望和更多创业者一起合作,共同打造企业服务下一个独角兽。    
    资讯
    2015年08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