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易快报:未上线即获1300万人民币Pre-A轮融资,估值1个亿 2015年6月23日,易快报正式对外宣布其在2015年5月获得由明势资本与极客帮合投的1300万人民币Pre-A轮融资,这款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企业报销APP创造了国内SaaS领域在产品上线前完成融资额的最高记录。   明势资本创始合伙人黄明明是一名活跃的早期投资人,投资过游戏谷、汽车之家(全球访问量最大的汽车网站,2013年NYSE上市,市值50亿美金)、VeryCD等。极客帮由蓝港在线董事长王峰及CSDN总裁蒋涛创立,合伙人包括暴风影音CEO冯鑫、麒麟网CEO尚进,专注于投资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游戏和娱乐、垂直工具和社区,企业和行业应用服务(Mobile SaaS)和智能硬件。   易快报本轮融资资金将用于进一步的技术研发、基础设施建设、精英招募以及产品上线后的市场推广。产品目前尚在内部测试,预计本月底将登陆App Store及Android各大应用商店,正式与用户见面。   易快报核心创始团队来自用友、金山、久其三大上市软件企业以及腾讯、新浪、美团等互联网公司,整个核心团队均毕业于北大、清华、北航、北邮、北科大、人大等国内知名高校,可以说这支团队深谙企业软件之道,又具有互联网基因。   入口、消费入口、企业消费入口,是易快报产品的“关键卡位”。“易快报是一款供企业免费使用的报销应用,但我们真正要做的是企业消费场景的Slack。”易快报创始人兼CEO马春荃这样定义。   马春荃透露,易快报在项目还未启动时,仅凭BP就得到了险峰华兴的认可,获得数百万的种子天使投资。在报销业务的背后,是每年2万亿元的企业级消费市场,易快报希望通过免费的模式覆盖中小企业的移动化报销业务,形成企业级消费市场的强入口,这可能就是投资者认可易快报的原因所在。   企业报销管理的痛点太多 易快报挺进B端市场的切入点,选择了“报销管理”这一细分领域。毫无疑问,费用报销管理是所有企业的必有职能,小到三两个人的团队,大到跨国集团,都离不开员工费用报销的业务流程。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企业的费用报销却始终停留在手工填写报销单,领导手工签批纸质单据,财务手工誊抄记账的传统模式中。   据了解,即便是买得起SAP、Oracle、用友、金蝶等价格不菲的企业管理软件的大公司,其报销系统也基本上是停留在由员工定期填报表格的模式下,消费的过程和报销的过程及仍然无法同步衔接。   费用报销管理对于企业而言是刚需,市场迫切需要可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选择的低成本、移动化的费用报销管理应用,易快报正是用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创新思维来解决长久以来困扰企业的报销痛点。   企业服务市场的机遇 相较于国内如火如荼的C端市场,B端市场在近两年有些风平浪静,论总体市值规模,前者与后者的比例为20:1,而在市场更为成熟的美国,两者的比例则是6:4。巨大的悬殊差距意味着国内的企业级市场发展相对滞后,但同时也意味着潜力和成长空间巨大。   然而,看似平静的企业级应用市场背后,其实在酝酿着极大的变数,企业级市场很可能迎来一轮爆发式的增长期。在“互联网+”和工业4.0战略的推动下,企业的互联网化正成为行业巨头觊觎的另一块蛋糕,企业级服务市场在美国的发力就是鲜明的例子。   “C端市场的发展使得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得到了大范围的普及,而这也为B端市场的发展创造了很好的基础环境。如今,企业的人力成本大幅上升,不得不去寻找更加轻量化、低成本、高效率的管理工具,B端市场的发展可谓正逢其时。”马春荃说。   据不完全统计,在2014年,美国的科技市场共发生了277起并购事件,其中有80起是在企业服务领域,占比近30%;而美国的TMT行业在2014年吸引到的风投基金约为300亿美金,其中企业服务类公司的融资额占比超过了1/3。   在近期国内投资领域,包括经纬、红杉、IDG、北极光等多家投资机构,都在不约而同地举行企业服务专场分享会。经纬创投合伙人张颖公开宣称“2015年是企业服务类公司的元年“。华兴资本创始人包凡在UCloud3周年庆典上就表示,“在SaaS领域,诞生于移动环境、具有互联网思维的软件公司,将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2014年底,纷享销客获得5000万美元C轮融资; 2015年5月,今目标获得老虎环球6000万美金的B轮融资。   来源:创业邦
    资讯
    2015年06月23日
  • 资讯
    腾讯云推出「云+计划」,全面发力创业者和政企市场 6 月 15 日,腾讯云在北京正式推出「云+计划」,欲打造国内第一大云生态圈,现场与真格基金、创新工场、深创投、凯鹏华盈共同发布「云+众创」计划。腾讯云这一计划中,将提供 1 亿元的扶持资金,对创业者的扶持周期长达 2 年,单个创业者最高可获百万扶持。   腾讯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汤道生表示,「云+计划」要「+」的是合作伙伴,腾讯云希望与投资机构等合作伙伴合作,给早期创业者提供免费云服务扶持;腾讯云希望与集成商等合作伙伴合作,满足政企市场的个性化需求。按照这一计划,腾讯云推出「云+众创」计划、「云+集成商」计划,未来还会推出更多计划内容。   「云+众创」:力度最大、资源全面的云扶持 腾讯公司副总裁、腾讯云负责人邱跃鹏表示,腾讯云提供的不是单点扶持计划,而是从资金到流量、从培训到服务的全方位服务,腾讯云在把自己核心的东西拿出来,希望真正帮助创业者。据介绍,创业者获得的扶持来自腾讯内外部各项优质资源。腾讯云联合应用宝、众创空间、投资机构、孵化器和科技媒体提供增值服务。单家创业者可获得的百万扶持,不仅包括 50 万的云扶持基金,前 50 名加入计划进入 A 轮的创业公司还可获 50 万应用宝流量。   在具体的云扶持政策上,腾讯云基于创业者的实际需求进行打造。在最理想的情况下,绝大多数的创业公司顺利走到天使轮最少 3 个月,走到 A 轮融资需要 3 到 9 个月左右。根据腾讯云的调查,创业者往往在使用一年的云扶持后,才会有较强的付费意愿和能力,大多数创业者需要一到两年的云扶持。但是,云服务市场提供的云扶持周期和资源,还无法完全覆盖创业者在 A 轮融资前的需求。   针对创业者的需求,从扶持时间周期来看,腾讯云提供持续 2 年的云扶持,包括半年免费+半年半价+1 年 VIP 折扣。这是截至目前,云计算领域对创业者扶持周期最长的计划。具体而言,创业的阶段被分为三个时期:初创期、成长期、腾飞期,在不同时期可获得不同力度的扶持。未获得 A 轮融资的创业者属于初创期,可获得半年免费云扶持;满半年仍未获得 A 轮融资即自动进入成长期,享受半年半价的云服务;如果创业者加入「云+众创」计划满 1 年,获得 A 轮融资或月度带宽、CDN 日峰值达到一定规模,将视为腾飞成功,这时候创业者自动进入腾飞期,获取长达 1 年的 VIP 折扣服务。 从扶持的资源看,腾讯云提供的是云计算领域力度最大的云扶持。整体 1 亿的扶持资金中包括了 7500 万的云扶持资金,以及 2500 万应用宝优质流量。基于对初创者的经验数据统计,云扶持的资源囊括了一家创业公司普遍会使用的服务器、数据库、带宽、CDN 等服务,以上每项服务均按照每月较高使用量标准进行提供,单家企业可获得 50 万云扶持基金,完全可以覆盖创业企业的需求。腾讯云同时送出 2500 万应用宝优质流量:前 50 名通过「云+众创」计划进入腾飞期的创业者,可以获得 50 万应用宝流量。50 万扶持基金+50 万应用宝流量=100 万扶持资源,单个创业者最高可获得百万的扶持资源。 创业者通过什么方式加入「云+众创」计划?创业者可以通过加入「云+众创」计划的众创空间、投资机构、孵化器、园区、媒体的推荐加入计划。其中,腾讯云与众创空间深度合作,创业者可以通过腾讯云入驻众创空间;创业者还可以通过与腾讯云合作的投资机构、孵化器、园区、媒体等机构,走进腾讯与技术极客和创业大拿交流,学习经验少走创业弯路。   这一计划预计帮助上万家初创企业上云,孵化 500 家企业获得 A 轮融资,10 家企业总市值突破 300 亿。   「云+集成商」:整合提速,深度服务政企市场  除了创业者,按照「云+计划」的整体规划,接下来针对政企用户将推出相应的云服务策略。在「互联网+」的国家战略中,除了创业者这支活跃的参与力量,政企用户是最广泛和积极的参与主体,越来越多的政府、组织、事业单位和商业组织希望通过云计算,获得「互联网+」上的升级转型。这也是「云+计划」希望服务的用户。   政企用户在使用 IT 服务的过程中,面临软硬件环节多、管理的服务商多,IT 成本居高不下等一系列问题。与互联网公司相比,政企用户的技术基础较薄弱。在「互联网+」环境下需要开放面向互联网用户的业务,面临的 IT 环境更复杂和多样化。这时候政企用户对 IT 服务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希望获取更个性化的服务,还希望获得从顶层应用服务到底层技术设施的一体化服务。这里也对服务商提出更高要求,服务商不仅要了解政企行业,还需要具备服务互联网客户的技术和经验,这将需要整个 IT 产业链条共同联动和协作。   鉴于政企市场的需求,如何与合作伙伴一起深度整合落地服务,成为了「云+计划」的重要课题。腾讯云发出合作伙伴倡议书,希望联合越来越多的应用服务集成商、数据服务提供商、硬件服务提供商、咨询服务提供商共同服务政企市场,打造一个欣欣向荣的「互联网+」的云生态圈。   腾讯云在「云+计划」框架下首先开启「云+集成商」计划。6 月 3 日,腾讯云已经与华三通信、北明软件、上海华院、Infosys 等首批合作伙伴正式签约,宣布共同发力政企行业市场。华三通信方面表示,在「互联网+」的指引下,双方的合作之路水到渠成,基于互联网和公有云的 IT 环境变得越来越普遍,企业 IT 变得更加复杂,双方的深度合作能帮助用户轻松构建一体化、高安全、易运维的的混合云架构,从容应对「互联网+」的挑战。   腾讯云与合作伙伴的合作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腾讯云有「互联网+」影响力、海量互联网的服务经验、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平台和服务,合作伙伴有丰富的客户积累、技术优势、行业服务经验。双方合作将围绕「互联网+政务」,「互联网+民生」以及「互联网+产业」三大行业方向,在 IaaS、PaaS、SaaS 等领域提供服务,为政企市场输出一体化的云服务。 通过「云+计划」,IT 服务合作商将大量转型为云服务商,未来会诞生一大批云服务公司。腾讯云通过各种连接服务和措施,将所有合作伙伴连接在云计算的平台之上,真正打造一个云生态产业圈。   「云+计划」推出恰逢其时。自从马化腾所倡议的「互联网+」获总理背书并上升为国家战略后,今年各行各业热烈探索「互联网+」,同时也面临不少困难和困惑。腾讯云是腾讯定义的「互联网+」的服务连接者,是腾讯的云计算和大数据能力的对外开放者,通过「云+计划」将会全面联合产业资源,深度服务广大用户。   未来,随着「互联网+」在各行各业的演进,腾讯云会不断延伸和丰富「云+计划」的内涵,降低用户使用云服务的门槛,推动「互联网+」在各行各业落地。    
    资讯
    2015年06月23日
  • 资讯
    众安在线获财团9.34亿美元投资 估值达80亿美元 6月19日消息,包括摩根士丹利在内的投资财团向众安在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投入了9.34亿美元的资金,对该公司的估值为80亿美元。作为阿里巴巴子公司蚂蚁金服旗下的品牌资产,众安在线成立时间不足两年,是中国首家在线保险公司。 众安在线在声明中表示,此轮投资中,除了摩根士丹利,投资方还包括一些专注于中国的私募投资机构,如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鼎晖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凯思博投资管理公司和赛富合伙人有限公司。它还指出,此次投资已获得中国保险监管机构的认可。 最近正兴起一股投资中国互联网公司的热潮,如提供打车软件、在线订餐等服务的公司。这些公司发展迅猛,所获估值动辄数十亿美元。去年,小米募得 10 亿美元的融资,估值达到 460 亿美元,成为世界上最有价值的的创业公司之一。据知情人士称,打车应用滴滴快的正针对15亿美元融资展开谈判,若融资成功,其估值将达到140亿美元。 众安在线提供100多种保险产品,拥有客户超过2.5亿名,已卖出16亿份保险单。该公司已获准开展车险业务。 众安在线创立于2013年11月,其最大股东是阿里巴巴的子公司蚂蚁金服。该公司从承保到索赔结算的所有业务都在网上展开,没有任何实体经营机构。(小狼)
    资讯
    2015年06月21日
  • 资讯
    传言坐实:社保基金战略入股蚂蚁金服 关于今早(6月18日)社保基金入股蚂蚁金服的传闻,蚂蚁金服官方今日(18日)下午已联系虎嗅并确认。   蚂蚁金服回应全文: 我们非常高兴的宣布,全国社保基金战略入股蚂蚁金服。我们期望通过全国社保基金的战略投资,使蚂蚁金服成为真正的国民企业,老百姓在享受蚂蚁金服提供的各项便利服务同时,更能够分享蚂蚁金服的成长及收益。   蚂蚁金服从成立之初,一直致力于打造一个开放的生态,与金融机构及各家合作伙伴携手,为普通消费者和小微企业提供普惠、便捷、低成本的服务。全国社保基金的战略入股反映了对于蚂蚁金服未来发展的信心,更标志着蚂蚁金服在新的发展阶段开始扬帆启航。   蚂蚁金服将继续基于平等、分享、开放、互动的互联网精神,服务好普通消费者和小微企业,秉持“让信用等于财富”的梦想,为社会带来更多微小而美好的改变。   蚂蚁金融服务集团成立距今尚不足一年,却反复引起资本界的注意。但是其具体的股东架构一直较为神秘,虎嗅君在此结合公开资料梳理下蚂蚁的投资传闻。   √ 今年2月,据财新网报道称,蚂蚁金服首轮引资引入的战略投资者名单中,“国字头”背景的社保基金、邮储银行、国开金融分别入股约5%、3%、3%。还有一些知名的私募股权基金也有望分一杯羹,名单尚未最后确定。   √ 曾有上海证券报的报道,此次融资前蚂蚁金服现有股东仅两名,分别为杭州君瀚(有限合伙)和杭州君澳(有限合伙),持股比例分别为57.86%和42.14%。杭州君瀚的LP是马云和谢世煌,杭州君澳的LP是刘振飞、吴咏铭、陆兆禧、彭蕾等阿里高管,其共同的GP是马云控制的云铂投资。   √ 据凤凰网转载自上海证券报的消息称,根据他们手上掌握的融资推介材料介绍,蚂蚁金服计划于2017登陆A股市场并已选定中金公司担任其IPO的财务顾问。届时蚂蚁金服的的股东结构将必须得以披露。   来源:虎嗅网
    资讯
    2015年06月19日
  • 资讯
    LinkedIn推基于人脉圈的资讯应用Pulse,还有一大波单功能应用正在路上 36kr原创文章,作者:饭遥 LinkedIn 上线了大幅改版的新闻阅读应用 Pulse。与一般的新闻阅读应用需要在前期进行订阅不同,新版 Pulse 将会直接收到系统推送的个性化推荐新闻,包括商业资讯、行业动态等。 推荐算法基于用户的 LinkedIn 信息,如所从事的行业,关注的职业人士等。当然用户也可以在后续的操作中进行订阅、关注等操作。新版 Pulse 还会向用户推送提及用户公司、同事或是 LinkedIn 关系网中其他人的新闻;另外,联系人们进行评论、转发的消息也会呈现在新版 Pulse 信息流中。 同时新版的界面更加简洁,采用了卡片式的信息流设计。向左滑动卡片是将信息从信息流中移除,向右则是稍后阅读。这些操作也能帮助 Pulse 进一步改进推荐算法。 与之前的新闻应用相比,Pulse 大大的强化了其社交属性。如果这套推荐模式起作用,也让 LinkedIn 得以通过其积累的社交资源提升旗下应用的活跃度。 事实上,同样作为社交产品,据最近 Cowen & Co. 的一项调查,用户每天在 Facebook 应用上花费的时间为 44 分钟,而在 LinkedIn 上花费的时间在 1 分钟左右。 因此在去年秋季 Jeff Weiner 开始直接监管产品工作后,LinkedIn 开始学习 Facebook 的做法,将 LinkedIn 应用功能拆分一个个独立的应用。除了 Pulse 之外,还有专门针对求职者和招聘者的应用。据 WSJ 消息,消息人士透露,LinkedIn 还正在测试名为LinkedIn Groups 和 LinkedIn LookUp 的两款应用。前者能够向用户推送来自所属群组的消息,后者则允许用户快速查询同事信息。 与此同时,鉴于Facebook’s Messenger,WhatsApp,Snapchat,Kik. Messenger 的火爆,LinkedIn 也在尝试对其所有应用的即时通信功能进行优化。  
    资讯
    2015年06月18日
  • 资讯
    【HRTechChina】人力资源科技6月上旬精彩资讯(6.01-6.14) 以下是HRTechChina为您整理的6月上旬人力资源科技行业动态   行业新闻: News Center  【HRTechChina专稿】5月人力资源行业投融资小结 2015年5月,HRTechChina共收录了13家人力资源科技行业投融资信息以及1家行业内重要的并购信息。投融资信息分别为:国内7家,国外6家。同时,编辑又把人力资源科技行业再进行领域细分,本月收录的细分领域涉及:招聘;SAAS;在线教育;福利、OA、CRM等几大类。   【Feature】A Summery of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In Human Resource Industry --May HRTechChina organized a list of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news and one acquisition news in human resource technology industry for you.  Of those total 13 listing companies, 7 inboards and 6 outboards, which involve areas like recruiting, SAAS, online learning, welfare,office automation and CRM.   全球首家汇集华人离职群体的服务平台“荔枝园”上线 荔枝园的定位是一个供老同事交流的小工具平台,为离职群体服务。董航于2014年10月份开始用户调研,2015年6月6日荔枝园开始内测上线。   Lizhiclub: a platform that provide service for resigned Chinese in around the world Through Lizhiclub, people resigned from same company can join same group and contact with each other. Its CEO Hang Dong started doing user servey in october 2014. In 6th June,2015, Lizhiclub started online for public use.   观点:传统企业做数字化仍需做充分准备 腾讯与麦肯锡在联合举办的“卓越数字化研讨会”在北京召开。腾讯公司副总裁郑香霖、麦肯锡亚洲数字化业务负责人刘家明、麦肯锡全球董事王玮针对企业在数字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   There is still a long way to go digital for traditional corporations that should get full-prepared Tencent and McKinsey hold a seminar in beijing. The theme of the semenar is digitalization. Problems appeared in the digitization process encountered by corporations were discussed.   融资报道 For Fund-Raising 大易科技完成A轮 融资 8000万人民币 6月3日,大易科技在上海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其正式完成8000万人民币A轮融资,此次融资由常春藤资本、证大集团、光大资本联合投资。   Dayee raised 80m series A round Dayee information and technology cor. Ltd Dayee technology announced it has closed a 80m series A financing round in the news conference that was held in shanghai ,3th June, 2015. The investment was led by ivy capital ,zhengda group and everbright fund .   开放式在线教育网站Udemy 获 6500万美元 D 轮融资 根据 CrunchBase 的消息,开放式在线教育网站 Udemy 宣布获得了6500万美元D轮融资,此轮投资方为 Stripes Group,曾投资过自由职业是市场Elance/Odesk 等明星企业。   Udemy Raises $65 Million to Continue Pioneering a Global Marketplace and Disrupt the Future of Education Today, Udemy, the leading marketplace for online courses, announced it has closed a $65 million Series D financing round led by Stripes Group, with additional support from Norwest Venture Partners (NVP) and Insight Venture Partners. Stripes Group Founder and Managing Partner Ken Fox will join Udemy’s Board of Directors.   在线视频招聘初创企业HireVue获得4500万美元的E轮融资 在线视频招聘初创企业HireVue近日获得了4500万美元的E轮融资。HireVue是一家提供在线视频面试的招聘服务初创企业,成立于2004年,总部位于犹他州南乔丹。这家公司是网上招聘的先驱之一。   HireVue Secures $45 Million in Funding to Fuel Team Acceleration Software Team Acceleration software provider HireVue, today announced it has closed $45 million in funding led by Technology Crossover Ventures (TCV), a leading provider of growth equity for premier technology companies and investors in Zillow, Netflix, ExactTarget and Facebook. HireVue's previous investors, including Sequoia Capital, Granite Ventures, Investor Growth Capital, Peterson Ventures and Rose Park Advisors' Disruptive Innovation Fund also participated in the round. Nari Ansari, a principal at TCV, will join HireVue's board of directors.      产品报道: For Product  兼职乐 网址: http://www.happyjob.com 创立时间: 2015年3月 创始人:孙旭 报道链接:http://www.hrtechchina.com/archives/7549 简介: 兼职乐是一款针对大学生的兼职O2O平台,对于用工方与应聘学生均实施管理和核实,为应聘学生提供“信誉认证”服务。河北乐聘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产品。   Happyjoy.com Happyjoy is an o2o  platform that provide service for university and college students finding part-time jobs. During the process both parties’ information will be under the management and confirmation by happyjoy. Also it will provide Certified reputation for applied students.   够用 网址:http://www.gouuse.com/index 创立时间:2014年初 创始人:李征 报道链接:http://www.hrtechchina.com/archives/7581 简介:“够用”提供基于浏览器和 iOS,Android 操作系统的云办公、移动办公、在线学习、考勤管理、外勤管理、项目管理等30多个功能模块及二次开发服务,为企业提供一体化的管理流程。企业或者团队可以根据需要在后台自由组合,灵活配置。   Gouuse.com Gouuse provide corporations with an integrated management process .Over 30 Services like cloud office, mobile work,online learning , work attendance and field work management and project management and others are provided. You can freely accembly those services and you even can do a Secondary development. Platforms? You can use it through IOS ,android and web .   智慧狮 网址:http://www.smartlionapp.com/ 创立时间:2013年10月 创始人:陆荣德 报道链接:http://www.hrtechchina.com/archives/7553 简介:“智慧狮”便是一款以“有趣”、“有用”为理念,专注于职业在线教育培训的产品。通过简短的交互式动漫课程,并辅以相应的任务练习,智慧狮想让职场新人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掌握就业、择业、创业三方面的职场技能   Smartlionapp.com Smartlion is a product that focus on online vocational training and education . Interesting and useful are the philosophies of it. Through interactive mode of short animation and task ,Users can learn to grasp vocational skills in employment ,career choice and enterprenuership in their fragment time .   百分百 网址: http://www.bfbes.com/ 创立时间: 2014年8月 创始人:王彦令 报道链接:http://www.hrtechchina.com/archives/7638 简介: 百分百是一个基于S2C的综合类企业服务平台,其产品集成了订单交易、信息推送、评价系统等20余项功能,目的是将平台或商家的产品信息投递精准化,由此引导用户线下消费。   Bfbes.com Befes.com is a platform that provides integrated corporation services based on S2C. Over 20 functions like orders, messages sending and comment and so on are included to provide accurate business imfomation that may lead to offline consume .     HRTechChina编辑部 整理:yudan 编译:thalia
    资讯
    2015年06月18日
  • 资讯
    甲骨文第四财季净利润28亿美元 同比下降24% [摘要]甲骨文第四财季业绩未达华尔街分析师预期,盘后股价大幅下跌逾7%。 甲骨文今天发布了2015财年第四财季财报。报告显示,甲骨文第四财季总营收为107.0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13.20亿美元下滑5%;净利润为27.5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36.46亿美元下滑24%。甲骨文第四财季业绩未能达到华尔街分析师预期,导致其盘后股价大幅下跌逾7%。   在截至5月31日的这一财季,甲骨文的总营收为107.0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13.20亿美元下滑5%,但若不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则比去年同期增长3%,这一业绩表现未能达到分析师此前预期。汤森路透调查显示,分析师平均预期甲骨文第四财季营收为109.2亿美元。   按业务划分: 2015财年第四财季,甲骨文软件和云服务营收(由新软件授权营收、云SaaS(软件即服务)和PaaS(平台即服务)营收、云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营收、以及软件授权更新和产品支持营收四部分组成)为84.0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滑6%,在总营收中所占比例为78%;去年同期,甲骨文软件和云服务营收为89.14亿美元,在总营收中所占比例为79%。   甲骨文第四财季新软件授权营收为31.3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滑17%,在总营收中所占比例为29%;去年同期,甲骨文新软件授权营收为37.69亿美元,在总营收中所占比例为33%。甲骨文第四财季云SaaS和PaaS营收为4.1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9%,在总营收中所占比例为4%;去年同期,甲骨文SaaS和PaaS营收为3.22亿美元,在总营收中所占比例为3%。甲骨文第四财季云IaaS营收为1.6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在总营收中所占比例为1%;去年同期,甲骨文云IaaS营收为1.28亿美元,在总营收中所占比例为1%。甲骨文第四财季软件授权更新和产品支持营收为46.86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在总营收中所占比例为44%;去年同期,甲骨文授权更新和产品支持营收为46.95亿美元,在总营收中所占比例为42%。   甲骨文第四财季硬件系统营收(由硬件系统产品营收和硬件系统支持营收两部分组成)为14.0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滑4%,在总营收中所占比例为14%;去年同期,甲骨文硬件系统营收为14.66亿美元,在总营收中所占比例为13%。甲骨文第四财季硬件系统产品营收为8.1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滑6%,在总营收中所占比例为8%;去年同期,甲骨文硬件系统产品营收为8.70亿美元,在总营收中所占比例为8%。甲骨文第四财季硬件系统支持营收为5.8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滑1%,在总营收中所占比例为6%;去年同期,甲骨文硬件系统支持营收为5.96亿美元,在总营收中所占比例为5%。   甲骨文第四财季服务营收为8.99亿美元,同比下滑4%,在总营收中所占比例为8%;去年同期,甲骨文服务营收为9.40亿美元,在总营收中所占比例为8%。   按地域划分: 甲骨文第四财季来自美洲的营收为61.33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58.57亿美元;来自欧洲、中东和非洲的营收为30.67亿美元,低于去年同期的37.68亿美元;来自亚太地区的营收为15.06亿美元,低于去年同期的16.95亿美元。   盈利: 甲骨文第四财季净利润为27.5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36.46亿美元下滑24%;每股收益62美分,比去年同期的80美分下滑23%,但若不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则比去年同期下滑12%。不计入一次性项目(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甲骨文第四财季调整后净利润为35亿美元,调整后每股收益为78美分,比去年同期下滑14%,但若不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则比去年同期下滑5%,同样未能达到分析师此前预期。汤森路透调查显示,分析师平均预期甲骨文第四财季每股收益为86美分。   甲骨文第四财季运营利润为39.8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49.09亿美元下滑19%。甲骨文第四财季运营利润率为37%,低于去年同期的43%。   在整个2015财年,甲骨文的总营收为382亿美元,与2014财年相比基本持平,但若不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则同比增长4%。全年净利润为99亿美元,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的净利润为125亿美元。全年每股收益为2.21美元,同比下降7%,但若不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则同比持平;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的每股收益为2.77美元,同比下降3%,但若不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则同比增长2%。全年运营利润为139亿美元,运营利润率为36%。   甲骨文今天宣布,公司董事会计划按每股15美分的价格向普通股股东支付季度现金股息,将在2015年7月29日向截至2015年7月8日收盘为止的在册股东发放。   当日,甲骨文股价在纳斯达克常规交易中上涨0.27美元,报收于44.91美元,涨幅为0.60%。在随后截至美国东部时间16:47(北京时间18日4:47)的盘后交易中,甲骨文股价下跌3.33美元,至41.58美元,跌幅为7.41%。过去52周,甲骨文的最高股价为46.71美元,最低股价为35.82美元。(瑞雪)   来源:腾讯科技
    资讯
    2015年06月18日
  • 资讯
    在中国,LinkedIn想更“有趣”一些? 李北辰/文(微信公号:future-is-coming)   最近,当你在北上广深等地乘坐地铁,或许会赫然发现,LinkedIn——这家来自硅谷的明星企业开始大规模投放广告,其创始人里德·霍夫曼甚至亲自坐地铁“观赏”这种颇为接地气的广告形式——你知道,在此之前,砸钱打线下广告对于美国互联网公司来说多少有些不可理喻。   嗯,从线下堪称“异端”的推广方式上,可以一窥LinkedIn对于中国市场的勃勃野心。而相比广告,传闻中即将上线的LinkedIn专为中国市场开发的全新职业社交产品无疑更具想象空间——为中国市场独立开发新品,这完全有悖于过往任何一家跨国互联网公司的玩法。而考虑到此前美国互联网先烈们在华的屡战屡败,难免让人产生对等的期许与疑惑:LinkedIn到底会接地气到什么程度?   就在几天前,领英微信公号里一条关于召集北京国贸、广州珠江新城、深圳福田三个区域的用户建立微信群的消息,就引发了不少业内人士的遐想,难道这是LinkedIn将开发基于地理位置、职业兴趣甚至线下特定活动功能的先兆?   领英中国老大沈博阳曾用“无趣但有用”形容自家产品,但无论是不甘于此还是不能于此,面对脉脉、会会等更多本土创业公司的来势汹汹,LinkedIn这家挂着高冷气质的硅谷来客似乎也想“有趣”一些——至少在中国。而毫无疑问,就像其创始人和公司所倡导的,这需要冒更大且更睿智的风险。那么问题来了:LinkedIn为中国用户量身定制的新产品将会有怎样的变革?     移动端:兼备工具与社交 LinkedIn入华一年多以来,无论是与微信合作领英名片,与QQ邮箱创造第一个“职业名片”,还是将阿里巴巴B2B英文网站进行账号绑定,这些借助他人平台开拓中国市场的举措,在一定时间段内有利于增进用户量,但长远来看,若想让更大范围内的用户形成品牌认知以及应用习惯,唯有自己才更为可靠。而作为前Facebook 时代一个所谓“熬出来”的产品,如何通过改变产品形态,让这种“慢模式”在中国这样一个许多时候只靠速度取胜的地方尽量跑快一点,将变得至关重要。这无疑要得力于移动端的发力——所以可以肯定,领英新产品将完全基于移动端,抛弃PC端,至少会优先移动端。   事实上,与早年间职业社交的冷遇不同,过去一两年,基于移动端的职业社交为资本市场所厚爱,LinkedIn在中国的最大对手也从各种“网”换成了脉脉和会会等APP。这很好理解,十余年前,当霍夫曼在PC时代创建LinkedIn时,用户在虚拟世界最基础的身份符号还是邮箱地址,而如今对于一款社交产品来说,能否匹配用户在移动端的碎片化应用无疑事关生死。但至少在中国,LinkedIn移动端的体验并不美妙——你甚至可以说它是PC网站一个不太舒适的替代品。   举个常被用户吐槽的例子,或许由于美国职场鲜明的邮件文化,LinkedIn让用户之间用站内信沟通,而它的竞争者们则选择了更讨巧的IM方式,尤其对于新用户,似乎后者更为他们所爱。所以如何完善在移动端最基本的用户体验,是LinkedIn新产品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而除此之外,倘若你相信人性之变化莫测,那么极度映射人性的社交产品或许是所有互联网产品中最让设计者举棋不定的。具体到职业社交,某种意义上,职业社交难做是因为“职场人群”只是个面目模糊的统称,他们似乎并没有一个百分百的通用且唯一的需求,换句话说,用户需求颇为分化:找工作,找生意和创业伙伴,结交同好,或者就是单纯逛逛,这些需求都要呈现在同一产品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试图将职业社交产品“做轻”似乎并非明智之选——你最好兼备社交属性与工具属性(甚至偶尔的娱乐属性)。   当然,我不太相信LinkedIn会将“匿名八卦”这种类型的“好玩”功能加入新产品,但LinkedIn偏向实用工具型的定位确实丧失了一款社交产品应用的黏性。   嗯,尽管职业社交似乎天然适合弱关系,但用户表面上关系强弱并不完全等同于产品社交属性的强弱,一款产品“性感”与否与社交属性并不矛盾,所以几乎可以肯定,LinkedIn新产品会加入更多用户间的互动功能,这是最基础的社交元素。   那么最大的问题来了:如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动?在我看来,也许一个接近于正确的答案是:将关系从线上转移到线下。     从线上到线下的蜕变? 据说Viadeo在收购天际网时,分享过一个PPT,对比了中国与外国的社交区别,结论是:中国人社交更偏向线下,线上互粉难以转为线下好友。无需赘言,中国人异常看重“人脉”(或者说“关系”),也最清楚人脉价值几何,按照常理,职业社交产品应大有可为才对,但过去整整十年,中国职业社交的发展告诉我们一件事:直接复制粘贴LinkedIn模式戏不大——即便LinkedIn本尊入华,复制自己也异常艰难。   所以像“会会”这种职业社交产品把触手伸向了线下。“会会”是一款基于真实职业社交关系的O2O产品,其最大意义是将职场社交与生活场景结合,依据地理位置、行业、通讯录等几个维度,帮助用户迅速找到行业专家,挖掘潜在人脉,并建立从线上邀约到线下真实会面的机制。如今在会会上的各种沙龙活动也非常活跃。“中国人必须要见面,国人可能听到档案这个词就害怕了,有种‘你在掀我老底呀’的感觉,所以,国内社交首先你要都要见面聊一聊,这种职业社交的生态就决定了你不能做一个纯的线上产品。”会会创始人李翔昊如此说道。   仔细想想,其背后逻辑不难理解,在一个更偏向线下社交的文化里,通过工具找到一个人只是社交的开始,远非结束。职业社交在中国的连年碰壁,或许最大原因就是其过往呈现的人脉关系都如一潭死水,本质上是内容详实的虚拟名片夹,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更即时有效地激活人脉似乎更为重要。于是,在用户一端,或许一个功能完善的职业社交产品流程将是:用户充分展现个人品牌——简洁的在线沟通——线下交流。   而可以肯定,任何人都渴望与同行业拥有共同语言的人深度沟通,但当职业社交变为人脉管理工具,也就逐渐无法满足用户需求,某种意义上,这也是如Doximity(被称为“医师们的LinkedIn”)这种垂直职业社交网站兴起的原因之一。   其实除了会会,果壳旗下的“在行”也推出了类似职业社交O2O产品。果壳创始人姬十三写道:“(2年前)为了做在线教育,我去清华住了一天,跟大三化工系同学一起吃住睡聊。当时一个最深的体会是:学生最困惑的,不是怎么学,而是为什么要学,学了以后能干嘛?那些解决了学习方向和动力的人,学习都不会差。但是想,如果能精准找到这个领域工作十年的人,跟学生细细聊聊未来和发展,给一些针对性的建议,该有多好?”   嗯,这很容易让人想到LinkedIn创建首个“经济图谱”的野心。在LinkedIn的构想中,譬如你是个处于大四迷茫期的大学生,就可以上LinkedIn看看你那些事业有成的学长学姐现在在干嘛,有何经验历程。所以我们不妨大胆猜测一下,倘若领英中国的新产品加入了促进线下沟通的新功能(如基于职业兴趣)——换句话说,除了现有的招聘等解决方案外,加入了“知识共享解决方案”,将拥有信息的人与渴望信息的人匹配,不仅可以将“经济图谱”落地,也无疑将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可以想见,相较于脉脉和会会等本土应用,无论是品牌本身还是在中国前期拥有的数百万精英用户,都会对推出新产品后的LinkedIn带来巨大优势。尤其是数量庞大且行业分散度高的优质用户群。就拿脉脉来说,你知道,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泛互联网从业者和猎头HR过多(形成噪音),一直是脉脉想尽量摆脱的问题。     未来想象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也许中国职业社交产品变革的一个基础就是:成为连接线上与线下的纽带(陌陌起初的火热很大原因是其突出了附近的人这一地理位置属性,从而在心理上提高了用户间线下做事情的可能性……)。毕竟中国人的工作与生活远远谈不上二元对立,无论LinkedIn们怎样苦口婆心,现实就是:尽管对方微信头像是一条看起来慵懒无比的狗,双方也可以愉快地讨论工作。   事实上,中国人的职场社交从来都倾向于场景化与生活化,所以就像互联网资深从业者周鹏所言:职场社交——以工作场景(成长、找工作)为核心的社交,要修正成以职场人为核心的社交:其中包含工作场景和生活场景。那么除了工作机会,以职场人为核心的社交场景要以何为突破口?周鹏给出了一个真诚且令人深思的答案:职场男女。“职场是男女接触最好的开始……(职场人士)实名的情况下,有公司、同事、好友背书,女生抗拒的心理会小很多,特别是以工作场景为切入点的邀请,成为好友的高通过率可想而知。女生其实不是抗拒约,只是需要给自己提供一个约的正当理由。当工作场景和生活场景交融切换,约成功这种事情还遥不可及吗?”   好吧,尽管领英的新产品应该不会如此“激进”,但基于共同兴趣,以每一个具体的“职场人”而不是“关系”为核心,或许将是变革的重点。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相信对于领英此次在地铁的刷墙行为,会惹得不少早期LinkedIn用户的某种不爽。这就好比一首心爱多年的小众歌曲突然上了春晚一样。其实自从去年LinkedIn进入中国,一直有种独特的声音:如果LinkedIn变“low”我就不用了。对于不少精英或自诩为精英的用户,LinkedIn之所以为LinkedIn就是因为其高大上的气质,那英文的调性光是读起来就洋气得一塌糊涂。   但这同时意味着:哪怕仅从气质上,目前领英中国的产品也会让更多用户产生距离感。数据显示,国内职业社交网站用户以80后男性为主,平均年龄30岁——相较国外更为年(mei)轻(qian)。而某种意义上,气质由界面设计和产品名字构成,前者好改,那名字怎么办?难道把“领英”这个信雅达兼具的中文名字换掉?嗯,也许这并非完全没有可能。   而从产品逻辑上,倘若新产品一切顺利,那么它很有可能与如今领英中国移动端的产品存在竞争——甚至彻底取代后者:一款来自硅谷,风靡全球的产品被手底下的中国团队取代?听起来确实有违直觉。   但不管怎样,十年以来,一批中国创业者迫切希望将LinkedIn模式复制到中国,而十年之后,LinkedIn在中国则选择以创业者的姿态自我革新,在我看来,这本身就是个动人心魄的故事。   来源公众号:创事记( sinachuangshiji)  
    资讯
    2015年06月17日
  • 资讯
    网龙拟1.3亿美元收购跨国教育企业Promethean [摘要]网龙表示,潜在要约还处尽职审查及讨论的初期阶段。 网龙今日发布公告,确认对跨国教育企业Promethean的全部已发行及将予发行股本的潜在现金要约,总价值为1.3亿美元。   网龙表示,潜在要约还处尽职审查及讨论的初期阶段,故尚不确定会否提出任何要约。   资料显示,Promethean是教育和培训领域互动学习技术的开发商,提供包括互动显示系统、学员反馈系统和专门的教学软件等。   分析认为,此项收购有利于加强网龙在“智能硬件+开放平台+专业软件”铁人三项的生态体系。   财报显示,网龙2015年第一季度营收2.46亿元,年增长13.4%,但网龙亏损了1091万元,上一季度网龙亏损1940万元。   今年以来网龙股价持续上涨,在洽购Promethean前夕,网龙刚宣布收购智能语音技术提供商苏州驰声信息100%股权。   来源:腾讯科技
    资讯
    2015年06月17日
  • 资讯
    今天的科技将如何塑造明天的面试过程 Josh Tolan 是 Crunch Network 联合撰稿人,Spark Hire 公司的首席执行官。   新的 科技进步 持续地改变着我们商业过程当中的任何一面,包括我们 招聘 和 雇用 最好员工的方式。我们要感谢最新的科技创新,它让今天的招聘过程跟传统的职位公告,和坐下来面试的那种过程相比改进了太多。   社交媒体的猛烈攻势,让考察潜在候选人是否合格,以及跟他们取得联系都变得更简单。(如果你说你没有在社交媒体上寻找职位候选人,那么你一定在说谎。)智能手机让在路上进行面试和招聘更简单。流行的视频聊天平台则为视频面试铺平了道路。   简短的说,今天的招聘流程,已经发展到包括雇员,招聘经理,招工单位和求职者,都由科技作为他们中间的联络人。   随着科技继续进步,我们接下来面试和招聘员工的过程也会同样进步,这就会把我们带到职位面试的未来。现在就让我们来看一下,今天正在涌现的科技创新,将会怎样改变明天招聘的过程。   听智慧在说话 行业技能造成的鸿沟正在不断增长,这可能大家都知道了。不过这一点今天仍然在影响招聘的过程。实际上人力资源巨头万宝盛华(Manpower)第九次年度的 雇佣前景调查(中文版)显示,有接近 40%的全球范围的用工者报告说,在招聘方面遇到了困难,这是 7 年以来最高的百分比。随着寻找到合格的员工越来越困难,招聘者们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招聘方法——今天是预测分析学,明天则有可能是语音分析。   一个由芝加哥大学商学院(Chicago Booth School of Business)进行的 新研究 发现,人们在寻找员工的时候,当求职者在阅读的时候语调跟自己的语调相同,那么候选人就更可能会入选。   芝加哥大学教授 Nicholas Epley 表示:“作为对一个人脑海当中沟通内容的补充,就像是特殊的想法和信念,一个人的发音习惯可以用来传达他们基本的思考能力,归纳能力,周到体贴的能力,以及他们的智慧。”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多家公司早就已经开始开发多样的应用程序,软件和算法,根据其设计来筛选职位候选人,并且评价他们的潜力,根据语音来判断他们是否适合这家公司。   其中一个这样的公司是 Jobaline,使用语音建模来测量一个人的受欢迎程度和魅力,在 Verbal 出品的 Moodie 应用当中,可以用基本同样的方式来分析语音,检测在语音当中蕴含的情感。   尽管这些语音建模工具仍然在实验阶段,但是它们在招聘过程中,可能对于客户服务或销售人员的筛选是非常有帮助的,因为在那些职位当中,员工的语音都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工具。   物联网 所谓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IoT))就是最近一段时间在科技界不断被提及的字眼。从 可穿戴设备 到 智能汽车 ,再到 自行配对的家用电器 ,任何一个东西都可以和互联网连接,并且必将和互联网连接。实际上,根据分析公司 Gartner 预计,在 2020 年将会有接近 26 亿个物联网装置在全球使用。   所以物联网将会怎样对未来的招聘和雇用员工产生影响呢?对于初学者来说,绝大多数物联网设备,意味着更多的数据和分析可以用来确定潜在职位候选人,而更多的数据和分析意味着招聘过程可以更加高效,结果也会更好。   这还不包括它同样可以保持你对职位预测的敏锐性,或者调整你的时间表,正如移动科技公司 Visage Mobile 移动技术总监 Mani Zarrehparvar 表示 : “设想我带着自己的设备出家门,设备就直接在我的身后锁上了门,启动了我的车。它在星巴克替我的咖啡付款。它知道我什么时候钻进车,我什么时候进入了星巴克。我到那里的时候已经有了我的订单。它猜出我已经为一个会议迟到了,而且改变了我的会议安排,因为它根据我的位置,判断出我无法准时到达办公室开展一次视频会议,所以会把这个会议改成语音的形式。”   星战迷们的梦想 不断升级当中的视频技术允许我们和职位候选人通过视觉来联系,不管何时何地。现在 有 60%的招聘经理 都采用视频的方式进行面试,流行度正不断上升。而我们怎样通过虚拟互动走得更远一步,塑造未来的职位面试形态呢?   以下是一个可能让星球大战的粉丝们感到高兴的消息,那就是 三维全息技术已经在使用了 。尽管还没有到达消费者层面,它已经不再是仅仅来自于科幻小说当中的设想。不久的将来,三维全息显示技术就可以允许面试者和候选人的三维影像互动。   实际上,相关的方案已经在采用当中了。闻名全球的维基解密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 在去年一次接受采访的时候 ,就使用了全息图技术。在这个月,世界闻名的物理学家和宇宙论者史蒂芬·霍金在悉尼歌剧院 举行一场虚拟的见面会 ,给那里的人发表了一个讲座。   也许,让我们身边的每一家公司都通过全息投影来进行面试还不现实,但至少《星球大战》中出现的三维全息影像已经从神话故事当中走入现实。   How Today’s Tech Will Shape Tomorrow’s Job Interview Josh TolanCrunch Network Contributor Josh Tolan is the CEO of Spark Hire How to join the network New technologies continue to change every facet of the way we do business, including how we identify, recruit and hire the best people. Thanks to the latest tech innovations, today’s recruiting and hiring process has developed far beyond the traditional job boards and sit-down interviews of yesterday.   The onslaught of social media has made it easier to identify and connect with potential candidates. (If you say you don’t check job candidates out on social media, you’re lying.) Smartphones made it easy to recruit and interview on the go. Popular video chat platforms paved the way for video interviews.   In short, today’s hiring process has evolved to include employers, hiring managers, recruiters and job candidates — with tech as the middleman.   As technology advances, so will the way we interview and hire employees. Which brings us to the future of job interviews. Let’s take a look at how some of today’s emerging technologies will shape tomorrow’s job interview.   The Sound of Intellect The skills gap is growing. It might be yesterday’s news, but it still affects today’s hiring process. In fact, ManpowerGroup’s ninth annual Talent Shortage Survey revealed that nearly 40 percent of employers globally reported having difficulty filling jobs — the highest percentage in seven years. As it becomes harder to find qualified candidates, employers will need to step up their hiring game. Today, it’s predictive analytics. Tomorrow, it’ll be voice analytics.   A new study by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Booth School of Business discovered that people found job candidates more appealing when they heard their pitch versus when they read it — even though it was the same pitch.   “In addition to communicating the contents of one’s mind, like specific thoughts and beliefs, a person’s speech conveys their fundamental capacity to think — the capacity for reasoning, thoughtfulness, and intellect,” said Chicago Booth professor Nicholas Epley.   As a result, companies are already beginning to develop various apps, software, and algorithms designed to screen job candidates and evaluate their potential fit for a role or company based on their voice.   One such company is Jobaline, which uses voice profiling to gauge a person’s likeability and charm. Beyond Verbal’s Moodie app performs much in the same way by analyzing voice to determine emotion. While these voice profiling tools are still in an experimental stage when it comes to hiring, they could be largely beneficial for customer service or sales roles where an employee’s voice takes center stage.   The Internet of Things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is a phrase that’s been reverberating throughout the tech world as of late. From wearables to smart cars to self-sufficient appliances, anything that can be connected, will be connected. In fact, according to Gartner, there will be nearly 26 billion IoT devices by 2020.   So what impact will the Internet of Things have on the future of recruiting and hiring? For starters, more IoT devices means more data and analytics when it comes to identifying potential job candidates. And more data and analytics means a more effective recruiting and hiring process that leads to better hires.   Not to mention, it could also keep you from being late to meet job prospects — or adjust your schedule, as Mani Zarrehparvar, president of mobility technology firm Visage Mobile, shared:   “I’m imagining I walk out of my front door with my device. My device locks the door behind me. It starts my car. It pays for my coffee at Starbucks. It knows that when I get in my car and I say I’m going to Starbucks, it has my order waiting for me when I get there. It recognizes that I’m late for a meeting and changes my meeting because it knows — by my location — that I’m not going to be at the office in time to be there for my video conference meeting and it changes it to a voice call.”   The Star Wars Fan’s Dream The advancement of video technology in the interview process has allowed us to visually connect with job candidates — whenever, wherever. With six in 10 hiring managers conducting job interviews via video, video interviews are on the rise. But how much further can we go with virtual interaction, when it comes to tomorrow’s job interview?   Star Wars fans, rejoice: 3D holographic technology is here. While it’s not yet available to consumers, it’s no longer just the stuff of science fiction. And it won’t be long before 3D holographic technology will allow interviewers to interact with 3D holographic projections of candidates.   In fact, it’s already being done. The infamous founder of WikiLeaks, Julian Assange, used hologram technology to appear for an interview at The Nantucket Project just last year. This month, world-renowned physicist and cosmologist Stephen Hawking made a virtual appearance at the Sydney Opera House to give a lecture.   While we may be a ways away from interviewing job candidates via holographic projections, Star Wars 3D hologram technology is well on its way to becoming a future reality.   来源:techcrunch
    资讯
    2015年06月15日